上海市人民政府令
第7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市政府規章的決定》已經2023年11月13日市政府第31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4年1月15日起施行。
??市長 龔正
??2023年12月5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市政府規章的決定
(2023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號公布 自2024年1月15日起施行)
??經研究,市人民政府決定,對下列市政府規章予以修改和廢止:
??一、對下列政府規章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
??(一)上海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管理辦法
??1.刪去第六條第二款中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
??2.將第七條第二款中的“其他等級的”修改為“其他等級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
??3.將第八條修改為:
??對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應當定期進行強制檢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強制檢定,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
??4.將第十條第二款修改為:
??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技術機構不得自行中止計量檢定和校準服務。因故需要中止計量檢定和校準服務的,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技術機構應當向組織建立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計量行政部門報告。
??5.將第十一條中的“應當報經組織建立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計量行政部門批準”修改為“應當向組織建立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計量行政部門報告”。
??6.將第十二條中的“應當予以廢除”修改為“市計量行政部門應當予以廢除”。
??7.刪去第十六條、第十七條。
??8.新增一條作為第十六條,條標為“法律責任”,條文為:
??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技術機構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一條,未履行有關報告制度的,由計量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9.將辦法中的“質量技術監督局”均修改為“計量行政部門”。
??(二)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辦法
??1.將第五條修改為:
??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陸域責任區的責任要求確定如下:
??(一)保持市容整潔,無亂設攤、亂搭建、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亂吊掛、亂堆放、亂停非機動車,無影響通行的積雪殘冰;
??(二)保持環境衛生整潔,無暴露垃圾、糞便、污水、污跡。
??責任人對責任區內違反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的行為,應當予以勸阻、制止;勸阻、制止無效的,向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城管執法部門或者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
??2.將第十八條修改為:
??違反本辦法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責任人未履行相關責任要求的,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理。
??3.將第十九條修改為:
??違反本辦法規定,市和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城管執法部門、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其他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4.將第四條第二款第四項中的“集市貿易市場、展覽展銷場所、商場、商鋪、飯店”修改為“農貿市場、會展場館、商場、超市、餐飲、賓館、沿街商戶”,第二款第六項中的“科學園區、獨立工業區”修改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工業園區”,第五款中的“城鄉結合部或者行政轄區”修改為“行政轄區”;第二十條中的“水域環境衛生”修改為“水域市容環境衛生”。
??5.將第二條第二款中的“工商”修改為“市場監管”,“食品藥品監管”修改為“藥品監管”;將第二條第二款、第十四條中的“建設”修改為“住房城鄉建設管理”,“衛生計生”修改為“衛生健康”,“旅游”修改為“文化旅游”;將本辦法中的“區(縣)”均修改為“區”。
??(三)上海市戶外招牌設置管理辦法
??1.將第十條條標修改為“設置手續”,在第一款中的“戶外招牌設置”后增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刪去“區綠化市容部門可以采取告知承諾方式實施戶外招牌設置審批,但下列情形除外”。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
??設置前款以外的戶外招牌的,設置人應當在設置前向街道辦事處或者鎮(鄉)人民政府辦理備案手續。
??2.刪去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四條。
??3.將第二十三條改為第二十二條,條標修改為“行政處罰”,條文修改為: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理。
??4.在第五條中的“技術規范”后增加“設置導則”;將第十條原第三款中的“設置許可”修改為“設置許可和備案”,第十三條第一款中的“修復”修改為“及時修復或者更換”。
??(四)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捐贈辦法
??1.將第十二條第一款中的“上海市建設和交通委員會”修改為“上海市交通委員會”。
??(五)上海市查處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亂懸掛亂散發規定
??1.刪去第二條、第九條。
??2.將第五條第四款修改為:
??禁止在主要道路、景觀區域、商業集中區域、交通集散點、軌道交通站點以及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其他公共場所散發商業性宣傳品。
??3.將第八條條標修改為“指引性規定”,條文修改為:
??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理。
??4.將第三條第三款中的“市和區(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修改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以及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以下統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第五條中的“宣傳品或者標語”修改為“宣傳品”,第六條中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修改為“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第七條第二款中的“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修改為“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以及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第十二條中的“由所在單位給予行政處分”修改為“依法給予處分”。
??5.將本規定中的“城管執法部門”均修改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區(縣)”均修改為“區”。
??(六)上海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管理辦法
??1.將第七條第一款修改為:
??本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根據所在地功能區特性以及交通流量等因素,實行分等級清掃保潔;清掃保潔的等級和具體范圍由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確定。
??2.刪去第十七條中的“逾期不整改或者經整改后仍不符合整改要求的,作業服務協議予以解除,由此造成的損失由作業服務單位承擔”。
??3.將第十八條修改為: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4.將第七條第二款中的“質量技監行政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行政管理部門”;將第九條第四款中的“建設交通”修改為“住房城鄉建設管理、交通”;將本辦法中的“區(縣)”均修改為“區”。
??(七)上海市崇明禁獵區管理規定
??1.將第九條第一款修改為:
??禁止食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
??2.將第二十一條修改為:
??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按照國家和本市野生動物保護、廣告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3.將第一條中的“《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修改為“《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十一條第一款中的“國家有關規定”修改為“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第二款中的“崇明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市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刪去第二十二條第一款中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行政處分”修改為“處分”。
??4.將本規定中的“工商(市場監管)”修改為“市場監管”,“農業管理”修改為“農業農村”。
??《上海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管理辦法》等7件市政規章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并對部分條文順序和文字作相應調整后,重新公布。
??二、對下列政府規章予以廢止
??(一)關于控制本市人口機械增長若干問題的試行規定(1987年1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
??(二)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管理辦法(1997年8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7號發布 根據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化學危險物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32件市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修正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 根據2014年5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6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港口岸線管理辦法〉等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 根據2015年5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0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鹽業管理若干規定〉等19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公布)
??(三)上海市著作權管理若干規定(2000年1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 根據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植物檢疫實施辦法〉等19件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四)上海市除四害工作管理暫行規定(1988年4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 根據1994年5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除四害工作管理暫行規定〉的決定》修正 根據1997年12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4號修正根據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化學危險物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32件市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修正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五)上海市愛國衛生工作管理規定(1995年8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1號發布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六)上海市監察機關沒收、追繳和責令退賠財物的規定(1994年6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8號發布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 根據2012年2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1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內河港口管理辦法〉等15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七)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校外實習暫行規定(1988年6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八)上海市虹橋商務區管理辦法(2010年1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5號公布)
??(九)上海市金山——吳涇乙烯管線保護辦法(1995年11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 根據1997年12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4號修正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十)上海市出口加工區管理辦法(2004年9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5號發布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十一)上海市房地產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1994年8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 根據1997年1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3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深井管理辦法〉等68件規章部分條款的決定》修正 根據2014年5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6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港口岸線管理辦法〉等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公布)
??(十二)上海市國家建設征收土地費包干使用辦法(1987年9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十三)上海港口專用碼頭管理辦法(1989年7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0號發布 根據1990年9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港口專用碼頭管理辦法〉的決定》修正 根據1997年1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3號修正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根據2015年5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0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鹽業管理若干規定〉等19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公布)
??(十四)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辦法(2004年5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4號發布)
??(十五)上海市深井管理辦法(1979年11月17日由原上海市革命委員會批準 根據1997年1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3號修正 根據2004年7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8號修正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十六)關于上海市深井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1982年4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 根據1997年1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3號修正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十七)上海市黃浦江兩岸開發建設管理辦法(2003年4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號發布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根據2015年5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0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鹽業管理若干規定〉等19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公布)
??(十八)上海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2004年5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3號發布)
??(十九)上海港船舶污染防治辦法(2015年4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8號公布)
??(二十)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2014年2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4號公布)
??(二十一)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停止執行8件市政府規章中涉及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規定的決定(2008年6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號)
??(二十二)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取消“消費品展銷會的核準登記”等66項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2004年6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6號發布)
??本決定自2024年1月15日起施行。
上海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管理辦法
??(1997年6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8年1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2號第二次修正 根據2023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號第三次修正)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對本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管理,保障量值的準確可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定義)
??本辦法所稱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是指由計量行政部門組織建立、作為統一本行政區域內量值的依據、在社會范圍內具有計量公證作用的計量標準器具。
??第三條(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范圍內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建立、保持、使用和廢除。
??第四條(主管部門)
??上海市計量行政部門(以下簡稱市計量行政部門)是本市計量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本市各區計量行政部門在市計量行政部門的指導下,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第五條(規劃的制定)
??市計量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市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統一制定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六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建立)
??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應當符合本市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規劃的要求。
??屬于基本的、通用的、為各行業服務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設置在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內;屬于專業性較強、僅為個別行業所需要或者工作條件要求特殊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經組織建立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計量行政部門同意,可以設置在其他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技術機構內。
??第七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考核)
??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經考核合格后,方可開展計量檢定和校準服務。
??區計量行政部門組織建立的各項本行政區域內最高等級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由市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市計量行政部門組織建立的各項本行政區域內最高等級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由國家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其他等級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由組織建立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
??第八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強制檢定)
??對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應當定期進行強制檢定。
??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強制檢定,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
??第九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使用)
??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技術機構使用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開展計量檢定和校準服務,應當執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和有關計量技術規范的要求,并出具相應的檢定證書或者校準報告。
??第十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中止使用)
??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技術機構應當定期檢查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技術狀況,保證正常工作。
??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技術機構不得自行中止計量檢定和校準服務。因故需要中止計量檢定和校準服務的,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技術機構應當向組織建立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計量行政部門報告。
??第十一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拆卸改裝)
??因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損壞或者原執行的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和有關計量技術規范修訂等原因,需要拆卸或者改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應當向組織建立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計量行政部門報告。
??第十二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廢除的情形)
??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在使用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計量行政部門應當予以廢除:
??(一)被其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所替代的;
??(二)設置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機構被撤銷的。
??第十三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廢除的申請)
??廢除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應當向市計量行政部門提出申請:
??(一)廢除區計量行政部門組織建立的各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由區計量行政部門提出申請;
??(二)廢除市計量行政部門組織建立的各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由設置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機構提出申請。
??市計量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請之日起1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經復核予以廢除的,通知申請部門或者機構,并予以公告。
??任何部門和機構不得使用已被廢除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
??第十四條(保存、維護、使用的制度和操作規范)
??設置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技術機構,應當有完善的保存、維護、使用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制度和操作規范。
??存放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場所,其環境溫度、濕度以及防塵、防震、防腐蝕、抗干擾程度應當滿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第十五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保管人員)
??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應當由專人負責保存、維護和使用。
??第十六條(法律責任)
??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技術機構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一條,未履行有關報告制度的,由計量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第十七條(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辦法
(2014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4號公布 根據2023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號修正)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本市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維護市容環境衛生整潔,根據《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管理部門)
??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是本市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以下簡稱“責任區”)工作的主管部門,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組織制定本市責任區管理的相關政策、標準與指導意見;
??(二)組織檢查、考核各區責任區市容環境衛生狀況;
??(三)協調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將責任要求納入行業管理的有關事項。
??本市市場監管、商務、藥品監管、房屋管理、經濟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管理、交通、衛生健康、教育、文化旅游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本辦法。
??第三條(區和街鎮管理職責)
??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責任區管理相關事項的綜合協調。
??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內責任區的監督管理,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布置、落實本轄區內的責任區工作;
??(二)開展責任區相關宣傳、動員、培訓、監督、檢查工作;
??(三)指導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推進責任區自律管理工作。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本轄區內的相關單位、個人落實責任區制度,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落實具體責任人、責任區范圍;
??(二)推進建立責任區自律管理機制;
??(三)引入社會第三方參與責任區相關工作。
??第四條(責任人確定及責任區范圍劃分)
??責任人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確定。
??本市陸域責任區范圍的劃分,遵循下列基本規定:
??(一)實行物業管理的居住區的責任區范圍,為其物業管理區域外側至人行道外沿;
??(二)軌道交通、隧道、高架道路、公路、鐵路的責任區范圍,為其出入口向外延伸的一定范圍以及建筑物、構筑物外側;
??(三)文化、體育、娛樂、游覽、公園、公共綠地、機場、車站、碼頭等公共場所的責任區范圍,為該公共場所區域外側至人行道外沿;
??(四)農貿市場、會展場館、商場、超市、餐飲、賓館、沿街商戶、施工工地、待建地塊等場所的責任區范圍,為其經營、使用區域外側至人行道外沿;
??(五)機關、團體、學校、部隊、企事業等單位的責任區范圍,為其建筑物、構筑物外側至人行道外沿;
??(六)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工業園區和經濟開發區的責任區范圍,為其所轄區域的公共區域。
??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前款規定,制定本市責任區范圍的具體劃分標準,并向社會公布。
??按照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不能確定責任區范圍的,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劃分建議,報所在地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確定。
??行政轄區的接壤地區責任區范圍不清的,由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予以確定。
??第五條(責任要求)
??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陸域責任區的責任要求確定如下:
??(一)保持市容整潔,無亂設攤、亂搭建、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亂吊掛、亂堆放、亂停非機動車,無影響通行的積雪殘冰;
??(二)保持環境衛生整潔,無暴露垃圾、糞便、污水、污跡。
??責任人對責任區內違反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的行為,應當予以勸阻、制止;勸阻、制止無效的,向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城管執法部門或者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
??第六條(公共設施保潔)
??郵政、供水、供電、電信、交通等公共設施的產權單位應當按照城市容貌標準的要求,做好公共設施保潔工作。責任人發現責任區內的上述公共設施不符合要求的,應當向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要求公共設施的產權單位及時處理。
??第七條(責任告知書)
??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制作《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責任告知書》(以下簡稱《責任告知書》)。《責任告知書》應當載明責任人、具體責任區范圍、責任要求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等內容。《責任告知書》由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向本轄區內的責任人發放。
??責任人應當將《責任告知書》在其辦公或者經營場所的醒目位置公示,并保持整潔、完好。
??《責任告知書》示范文本由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制定。
??第八條(責任人信息檔案)
??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本轄區責任人信息檔案,及時記錄和更新責任人名稱、具體責任區范圍、責任人經營范圍、責任要求履行情況等基本信息。
??第九條(自律管理機制)
??本市鼓勵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所轄一定區域內的責任人成立責任區自律組織,對履行責任要求實行自我管理。
??第十條(自律性規約)
??責任區自律組織應當制定自律性規約,明確責任區自律組織的組成、具體形式、責任人履行的具體責任要求和責任人履行情況的評價機制等事項。其中,自律性規約約定的具體責任要求可以在本辦法第五條第一款規定的基礎上,增加其他市容環境衛生責任等要求。參加責任區自律組織的責任人應當遵守自律性規約的約定。
??第十一條(政府推進自律)
??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本轄區實際情況,推進實施責任區自律管理,做好以下具體工作:
??(一)引導本轄區一定區域內的責任人成立責任區自律組織,或者依托現有的社區自治組織,將責任要求納入社區自治組織的相關規范;
??(二)對自律性規約的制訂提供指導服務;
??(三)制定相關配套措施,激勵參加責任區自律組織的責任人參與市容環境衛生相關工作;
??(四)其他有利于推進責任區自律管理的服務工作。
??第十二條(測評)
??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對責任人履行責任要求的情況進行測評,并公布測評結果;測評時,應當聽取公眾意見,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對自覺履行責任要求的責任人給予獎勵;測評結果應當作為實施獎勵的依據之一。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社會組織開展相關工作。
??第十三條(合同指導)
??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居住區、商業辦公樓等區域的業主在簽訂物業服務、商鋪租賃、單位裝飾裝修等合同時,將責任要求納入合同內容。
??第十四條(行業指導和單位示范)
??市商務、房屋管理、經濟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管理、交通、衛生健康、教育、文化旅游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督促本行業單位遵守責任要求。相關行業協會應當將責任要求納入本行業規范,并督促會員單位遵守責任要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應當在執行責任區制度的過程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第十五條(精神文明創建評選)
??本市文明小區、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城區等精神文明創建項目的評選標準中,應當包含責任區制度的實施情況。
??第十六條(宣傳工作)
??市和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有關協同實施本辦法的行政管理部門、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宣傳責任區制度,增強單位和個人參與市容環境衛生管理的意識。
??第十七條(績效考核)
??市和區人民政府應當將責任要求的落實情況,作為對本級有關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考核的內容。考核結果應當作為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向社會公布。市、區人民政府進行績效考核時,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社會組織開展社會滿意度測評等工作。
??第十八條(行政處罰)
??違反本辦法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責任人未履行相關責任要求的,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九條(行政責任)
??違反本辦法規定,市和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城管執法部門、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其他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二十條(水域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
??本市水域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的管理活動,適用《上海市水域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以及其他有關規定。
??第二十一條(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戶外招牌設置管理辦法
(2020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1號公布 根據2023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號修正)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本市戶外招牌設置管理,維護市容環境整潔有序,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根據《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戶外招牌的設置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第三條(定義)
??本辦法所稱的戶外招牌,是指在自有或者租賃的辦公、生產經營場所建(構)筑物外立面及用地范圍內設置,用于表明其名稱、字號、標識等內容或者建筑物名稱的戶外設施。
??國家機關、人民團體標識標牌的設置,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管理。
??第四條(管理職責)
??市綠化市容部門是本市戶外招牌設置的主管部門,負責戶外招牌設置的協調、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區綠化市容部門負責本轄區內戶外招牌設置的協調、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
??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在區綠化市容部門的指導下,負責本轄區內戶外招牌設置的相關具體管理工作。
??規劃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管理、房屋管理、文物、商務、市場監管、應急、語言文字和城管執法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本辦法。
??第五條(設置要求)
??戶外招牌設置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以及技術規范、設置導則的要求,遵循公序良俗,弘揚社會正能量,體現城市人文特色,展現個性和創意,并與區域環境、建筑風格相協調。
??第六條(技術規范)
??市綠化市容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和本市有關公共安全、城市容貌等方面的要求,編制戶外招牌設置技術規范。
??技術規范應當明確戶外招牌的設置位置、規格、數量,內容規范,以及設計、制作、施工安裝、維護保養、安全檢測等要求。
??第七條(設置導則)
??區綠化市容部門應當組織編制本轄區戶外招牌設置導則,對主要道路沿線和景觀區域、歷史風貌區等重點區域內以及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歷史建筑等重點建(構)筑物上戶外招牌的設置予以指導、規范。
??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轄區實際情況,編制前款規定范圍以外的戶外招牌設置導則。區綠化市容部門應當予以指導。
??設置導則應當根據技術規范,并結合區域環境、建筑風格、業態特點等編制。
??第八條(征求意見和公布)
??技術規范和設置導則編制過程中,編制機關應當征求相關單位、行業協會、專家和社會公眾的意見;編制完成后,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九條(禁設情形)
??戶外招牌設置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損害城市容貌或者建(構)筑物形象;
??(二)妨礙他人生產經營或者居民正常生活,影響他人對建(構)筑物合法使用;
??(三)利用違法建筑、危險房屋,以及危及建(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安全;
??(四)利用樹木或者損毀綠地;
??(五)妨礙無障礙設施使用;
??(六)法律、法規、規章、標準以及技術規范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條(設置手續)
??戶外招牌設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規定,取得區綠化市容部門的批準:
??(一)在歷史文化風貌區或者風貌保護街坊內、風貌保護道路或者風貌保護河道沿線、文物保護單位或者優秀歷史建筑上設置;
??(二)設置箱體式整體結構戶外招牌、大型垂直外墻式戶外招牌或者高度大于2.5米的獨立式戶外招牌;
??(三)超過建(構)筑物3層或者在建(構)筑物10米以上部位設置;
??(四)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可能影響公共安全的其他情形。
??設置前款以外的戶外招牌的,設置人應當在設置前向街道辦事處或者鎮(鄉)人民政府辦理備案手續。
??在歷史文化風貌區或者風貌保護街坊內、風貌保護道路或者風貌保護河道沿線、文物保護單位或者優秀歷史建筑上設置戶外招牌,還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有關歷史風貌區、文物、優秀歷史建筑的保護、管理要求。
??區綠化市容部門、街道辦事處和鎮(鄉)人民政府應當采用多種方式,為設置人知悉戶外招牌設置許可和備案、技術規范要求、設置導則引導方向以及相應法律責任等內容提供便利。
??第十一條(規劃審核要求)
??新建、改建、擴建公共建筑,建設單位在建設工程設計方案中已明確戶外招牌設置位置,且屬于本辦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情形的,規劃資源部門在審核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時,應當征求綠化市容部門意見。
??第十二條(質量安全要求)
??從事戶外招牌設計、施工安裝和檢測等活動的,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以及技術規范的要求,并對設計、施工安裝、檢測等的質量和安全負責。
??市綠化市容部門應當將具備戶外招牌設計、施工安裝、檢測等相應能力的單位名錄向社會公布,便于設置人查詢。
??第十三條(設置人責任)
??設置人應當對戶外招牌進行維護保養,保持戶外招牌整潔、完好、美觀;圖案、文字、燈光等顯示不全或者破損、污濁、腐蝕、陳舊的,應當及時修復或者更換。
??設置人應當加強對戶外招牌的日常管理,對存在安全隱患或者失去使用價值的,應當及時整修或者拆除。在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期間,設置人應當加強對戶外招牌的安全檢查,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屬于本辦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情形的,設置人應當按照規定委托專業檢測單位,定期對戶外招牌進行安全檢測,并向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鄉)人民政府提交安全檢測報告。
??第十四條(所有權人責任)
??建(構)筑物所有權人(以下簡稱所有權人)與設置人不一致的,所有權人應當督促設置人依法設置、管理戶外招牌。
??設置人違反規定設置戶外招牌或者未履行相關責任的,所有權人應當及時向區綠化市容部門、街道辦事處或者鎮(鄉)人民政府報告。
??第十五條(特殊情形下的拆除)
??設置人搬遷或者終止辦公、生產經營的,應當自行拆除戶外招牌。
??所有權人與設置人不一致,且設置人未自行拆除戶外招牌的,所有權人應當予以拆除。
??第十六條(公眾責任險)
??鼓勵設置人、所有權人購買公眾責任險等相關責任保險,增強抵御風險、保障安全的能力。
??第十七條(安全保障)
??綠化市容部門、街道辦事處和鎮(鄉)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戶外招牌安全檢查,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專業檢測單位對戶外招牌進行安全抽檢;必要時,可以組織實施戶外招牌的集中安全檢查和整治。
??遇有惡劣天氣的,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應當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督促設置人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第十八條(自律共治)
??鼓勵一定區域內的設置人成立自律組織,對戶外招牌設置實行自我管理。
??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轄區實際,推進戶外招牌設置的自律管理工作。
??第十九條(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
??本市戶外招牌管理依托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為設置人辦理戶外招牌設置手續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本市戶外招牌管理納入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體系。
??第二十條(信用監管)
??設置人和相關單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規定,將相關失信信息歸集到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并依法采取懲戒措施。
??第二十一條(投訴和舉報)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違反本辦法規定行為的,可以向綠化市容部門、城管執法部門、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投訴、舉報。有關部門接到投訴、舉報后,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在規定期限內進行處理,并將處理結果予以反饋。
??第二十二條(行政處罰)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二十三條(行政責任)
??綠化市容部門、城管執法部門和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一)違法實施行政許可或者行政處罰的;
??(二)未按照本辦法規定履行安全抽檢等職責的;
??(三)對發現、投訴或者舉報的違法行為不依法查處的;
??(四)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二十四條(戶外廣告規定的適用)
??利用戶外招牌發布廣告的,按照戶外廣告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捐贈辦法
(2007年9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4號公布 根據2023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號修正)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鼓勵境內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向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捐贈,規范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受贈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向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以下簡稱航海博物館)捐贈財產(包括資金、實物、技術、勞務以及其他財產,下同)以及捐贈財產的使用和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捐贈人和受贈人)
??境內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下統稱捐贈人)可以向航海博物館捐贈財產。捐贈的財產應當是捐贈人有權處分的合法財產。
??航海博物館為受贈人,負責捐贈財產的接收、使用和管理工作。
??第四條(捐贈方式)
??捐贈人可以向航海博物館無條件或者附條件地捐贈財產。
??其中,附條件捐贈財產的,航海博物館可以與捐贈人協商約定下列條件:
??(一)為捐贈項目舉行新聞發布會或者簽字儀式;
??(二)為捐贈人在航海博物館紀念冊中做宣傳介紹;
??(三)授予捐贈人在航海博物館展區、展項等冠名權;
??(四)授予捐贈人有條件使用航海博物館的名稱、館徽;
??(五)捐贈人與航海博物館協商確定的其他條件。
??第五條(捐贈程序)
??航海博物館接受捐贈,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捐贈人向航海博物館提出捐贈意愿;
??(二)航海博物館與捐贈人協商有關捐贈具體事宜,簽訂捐贈協議,明確捐贈財產產權轉移等事項;
??(三)航海博物館按照有關規定,為捐贈人辦妥有關手續。
??第六條(捐贈財產價值的確定)
??捐贈財產需要計算價值但又難以確定的,由航海博物館與捐贈人協商確定;必要時,可以委托資產評估機構對捐贈財產進行評估。
??第七條(對捐贈的獎勵)
??航海博物館可以根據捐贈人對航海博物館的貢獻大小,對捐贈人以授予榮譽稱號、頒發榮譽證書或者在捐贈碑上鐫刻留名紀念等方式進行獎勵。
??對捐贈人授予榮譽稱號或者進行公開獎勵的,航海博物館應當事先征得捐贈人的同意。
??第八條(對協助捐贈的獎勵)
??對協助捐贈人向航海博物館捐贈財產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航海博物館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
??獎勵資金不得從捐贈的財產中支出。
??第九條(優惠措施)
??捐贈人向航海博物館捐贈財產,其所得稅的稅前扣除,按照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執行。
??從境外向航海博物館捐贈的實物,涉及進口關稅、進口增值稅事宜,由航海博物館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第十條(捐贈財產的使用管理)
??航海博物館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受贈財產的使用管理制度。
??捐贈的財產應當用于航海博物館建設、文物征集和保護等方面。但捐贈人與航海博物館就捐贈財產有約定用途的,航海博物館應當按照約定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變;確需改變用途的,應當征得捐贈人同意。
??第十一條(財務管理)
??航海博物館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對受贈財產,應當向捐贈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據或者憑證。
??對以資金形式捐贈的財產,航海博物館應當將資金劃至規定的銀行帳戶,成立專門資金管理機構對資金進行管理。對以實物形式捐贈的財產,航海博物館應當將實物登記造冊,妥善保管。
??第十二條(監督)
??航海博物館應當每年度將受贈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向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報告,并接受有關部門的財務審計、行政監督和監察。
??捐贈人有權向航海博物館查詢捐贈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對于捐贈人的查詢,航海博物館應當如實答復。
??航海博物館應當公開受贈情況以及受贈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并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第十三條(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查處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亂懸掛亂散發規定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1號公布 根據2023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號修正)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維護市容環境整潔,制止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亂懸掛、亂散發行為,根據《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管理執法部門)
??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規定的組織實施。
??各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所轄區域內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亂懸掛、亂散發行為的監督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以及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以下統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依法對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亂懸掛、亂散發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第三條(一般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自覺維護樹木和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的整潔,并有權制止、檢舉損害其整潔的行為。
??第四條(禁止行為)
??禁止在樹木和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上刻畫、涂寫。
??禁止在樹木上張貼、懸掛宣傳品。
??禁止擅自在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上張貼、懸掛宣傳品。因特殊情況需要在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上臨時張貼、懸掛宣傳品的,應當經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在規定的時間和范圍內張貼或者懸掛,并在期滿后及時清除。
??禁止在主要道路、景觀區域、商業集中區域、交通集散點、軌道交通站點以及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其他公共場所散發商業性宣傳品。
??第五條(公共招貼欄)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街坊、居住區內選擇適當地點設置公共招貼欄,并加強日常管理。
??零星招貼物應當張貼于公共招貼欄中。
??第六條(有關單位的權利和義務)
??各單位應當保持所使用、管理的樹木和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的整潔。發現有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亂懸掛、亂散發行為的,有權要求行為人及時清除、賠償損失;一時難以發現行為人的,應當先行代為清除。
??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以及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發現所轄區域內有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亂懸掛、亂散發行為,未能及時清除的,應當組織清除。
??第七條(指引性規定)
??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八條(復議和訴訟)
??當事人對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的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復議,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行政行為的,作出行政行為的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九條(妨礙公務處理)
??侮辱、毆打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工作人員,或者拒絕、阻撓其執行職務,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由公安部門予以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條(執法者違法行為的追究)
??綠化市容行政管理人員和城管執法人員應當秉公執法。對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索賄受賄的,依法給予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一條(施行日期)
??本規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4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4號發布,根據2007年11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7號《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水產養殖保護規定實施細則〉等6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的《上海市禁止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上海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管理辦法
(2012年5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3號公布 根據2023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號修正)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規范本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保障清掃保潔作業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本市環境衛生事業的發展,根據《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及其相關的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前款所稱的道路,具體包括:
??(一)城市道路;
??(二)經區人民政府認定,在城市化地區內按照城市道路清掃保潔標準進行作業的特定公路路段(以下簡稱“特定公路路段”);
??(三)未納入物業管理區域的街巷、里弄內的通道(以下簡稱“街巷里弄內通道”);
??(四)連接同一行政村內的村民小組與村民小組,供行人或者車輛通行的村內通道(以下簡稱“村內通道”)。
??第三條(管理部門職責)
??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是本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的主管部門。
??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規定職責,負責所在行政區域內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的管理。
??第四條(責任主體)
??本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的責任人,分別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城市道路、特定公路路段和公共場所,由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負責;
??(二)街巷里弄內通道,由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負責;
??(三)村內通道,由村民委員會負責。
??第五條(管理原則)
??本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的管理,應當遵循“公平競爭、確保質量、規范服務”的原則。
??本市建立清掃保潔作業人員收入正常增長機制。
??第六條(發展規劃)
??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本市市容環境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將本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的發展納入市容環境衛生專業規劃。
??第七條(清掃保潔區域等級劃分和質量標準要求)
??本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根據所在地功能區特性以及交通流量等因素,實行分等級清掃保潔;清掃保潔的等級和具體范圍由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確定。
??各等級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區域的清掃保潔質量應當符合對應等級的清掃保潔質量標準要求。本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質量標準,由市市場監督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并公布。
??第八條(作業服務單位和清掃保潔隊伍的確定)
??城市道路、特定公路路段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作業服務項目的作業服務單位,由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通過招標的方式確定。作業服務單位應當具備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服務許可證。
??街巷里弄內通道以及村內通道,由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村民委員會負責組織清掃保潔隊伍或者專人進行清掃保潔。
??第九條(資金保障和監管)
??城市道路、特定公路路段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作業服務項目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所需要的資金應當按照本市環衛作業養護預算定額編制預算,由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街巷里弄內通道清掃保潔所需要的資金,由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負責安排。
??村內通道清掃保潔所需要的資金,由村民委員會負責籌集。
??本市環衛作業養護預算定額,由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市財政、住房城鄉建設管理、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統一定額、分類指導、差別管理”的原則制定。
??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財政資金的使用,應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十條(招標文件)
??城市道路、特定公路路段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作業服務項目的招標文件,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清掃保潔作業服務項目名稱、區域、期限、作業方式、作業頻率、質量標準和付款方式;
??(二)與清掃保潔作業服務項目相適應的設施、設備、車輛和場所以及相關管理制度;
??(三)與清掃保潔作業服務項目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第十一條(作業服務協議)
??作業服務單位確定后,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與中標的作業服務單位簽訂作業服務協議。
??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制定本市清掃保潔作業服務協議示范文本。
??第十二條(作業服務規范要求)
??城市道路、特定公路路段和公共場所作業服務單位應當按照確定的作業方式、作業頻率進行清掃保潔作業,并遵守下列服務規范:
??(一)作業人員統一著裝;
??(二)作業設施、設備清潔、安全、有效;
??(三)車輛的作業噪聲符合國家和本市環境噪聲標準;
??(四)機械清掃保潔作業避開早晚交通高峰時間,減少對道路交通的影響;
??(五)作業時無明顯揚塵現象;
??(六)作業時使用的清洗劑等產品符合有關產品質量標準和環保要求;
??(七)及時收集作業產生的垃圾并投入指定的垃圾收集容器,不將其混入廢物箱或者居民生活垃圾收集容器中。
??街巷里弄內通道以及村內通道的清掃保潔隊伍或者專人應當每日定時進行清掃保潔。
??第十三條(應急處置)
??市、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編制城市道路、特定公路路段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做好在重大活動、惡劣天氣等情況下的清掃保潔服務保障工作。
??作業服務單位應當根據所在區域清掃保潔服務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本單位的應急處置具體方案,并向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評議)
??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每年組織對作業服務單位的清掃保潔作業服務質量的評議活動,并公布評議結果。評議過程中,應當聽取清掃保潔作業服務區域內單位和個人的意見,并作為評議結果的重要依據。
??第十五條(社會宣傳)
??市和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的相關知識,增強市民自覺維護市容環境衛生整潔、尊重作業人員勞動、配合清掃保潔作業的意識。
??第十六條(投訴處理)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作業服務單位或者作業人員損害清掃保潔服務質量的現象,有權向市或者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和城管執法部門進行投訴。
??市或者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和城管執法部門應當自受理投訴之日起5日內,將處理意見答復投訴人。
??第十七條(整改要求)
??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第一款或者第十四條規定,作業服務單位未按照要求進行清掃保潔作業或者經評議未達到清掃保潔作業服務質量的,應當按照作業服務協議的約定進行整改。
??第十八條(行政處罰)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九條(行政責任)
??違反本辦法規定,市、區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以及其他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一)違法確定作業服務單位;
??(二)不依法處理違法行為,不依法履行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管理和監督職責;
??(三)無法定依據或者違反法定程序執法;
??(四)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二十條(公共設施保潔)
??設置在本市道路和公共場所的公共設施,由產權人或者其委托的管理單位負責保潔。保潔質量應當符合本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質量標準要求。
??第二十一條(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1999年7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68號令發布的《上海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同時廢止。
上海市崇明禁獵區管理規定
(2018年4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號公布 根據2023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號修正)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本市崇明禁獵區管理,保護崇明野生動物資源,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和《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和保障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決定》等法律、法規,結合崇明區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管理部門)
??市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是全市禁獵區管理的主管部門。
??崇明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協調禁獵區范圍內野生動物禁獵管理工作。
??崇明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實施本規定。崇明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機構在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領導下,負責禁獵區范圍內禁獵管理的日常工作。
??崇明區鄉(鎮)人民政府按照本規定,負責轄區內禁獵管理的相關工作。
??市和崇明區公安、市場監管、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城管執法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本規定。
??第三條(經費保障)
??市和崇明區及其鄉(鎮)人民政府對禁獵區范圍內禁獵管理工作所需經費予以保障。
??第四條(范圍和禁獵對象)
??禁獵區范圍的劃定、調整,由崇明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機構根據野生動物保護的實際需要提出,經崇明區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
??本規定所稱的野生動物,是指以下陸生野生動物:
??(一)列入國家和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
??(二)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
??(三)經科學評估確需保護的,并由崇明區人民政府公布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
??第五條(禁獵巡查制度)
??禁獵區實施野生動物禁獵巡查制度。
??崇明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制定禁獵區巡查方案,并報崇明區人民政府批準。禁獵區巡查方案應當明確參與部門、職責分工、人員構成、巡查頻次、重點巡查區域、具體處置措施等內容。
??崇明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禁獵區巡查方案,組織專業隊伍實施巡查。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對巡查工作予以協助、配合。
??禁獵區范圍內公益林、商品林的養護責任單位應當落實專人在其養護區域內進行巡護,并建立巡護檔案。養護責任單位發現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行為的,應當予以制止,并及時向崇明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機構報告。
??第六條(標識設置)
??崇明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野生動物棲息地、遷徙通道等重點區域,設置禁獵警示標識。
??公共綠地、大型商場、賓館酒店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公交樞紐、軌道交通站點等公共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按照規定,設置野生動物保護標識。
??禁獵警示標識和野生動物保護標識的制作、設置規范,由市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七條(技防設施)
??崇明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在野生動物棲息地、遷徙通道以及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行為多發的其他區域,安裝紅外相機、視頻監控等技防設施,對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行為予以監控。
??第八條(禁獵要求)
??禁獵區范圍內,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禁止獵捕以及其他妨礙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活動。
??禁獵區范圍內,除法律法規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和方法外,同時禁止使用以下獵捕工具和方法獵捕野生動物:
??(一)弓箭(弩)、射釘槍等擊發類工具;
??(二)捕鳥器、捕蛇夾等捕捉類工具;
??(三)以人工模擬發聲、食物、活體動物或者動物標本等進行誘捕,但因科學研究、種群調控、疫源疫病監測或者其他特殊情況依法經批準的除外;
??(四)崇明區人民政府規定并公布的其他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和方法。
??第九條(禁止食用及購買)
??禁止食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
??禁止為食用非法購買前款規定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
??第十條(禁止餐飲招徠)
??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以第九條規定的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名稱、別稱、圖案為內容,制作招牌或者菜譜等。
??第十一條(收容救護)
??崇明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明確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機構,組織開展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工作。
??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機構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由市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公布。
??第十二條(農業防護)
??野生動物對農作物可能造成危害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必要的農業防護措施。
??崇明區農業農村部門應當組織推廣科學合理的農業防護措施,指導具體農業防護措施的運用,有效減少農作物損失和對野生動物的傷害。
??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相關企業研究、推廣農業防護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
??第十三條(村規民約)
??鼓勵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組織通過居民公約、村規民約等方式,引導居民、村民遵守禁獵區管理要求。
??第十四條(公眾參與)
??鼓勵和支持志愿者組織和個人依法參與禁獵區野生動物禁獵、保護工作。
??崇明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溝通交流機制,聽取志愿者組織和個人、社會公眾對禁獵區野生動物禁獵、保護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第十五條(宣傳普及)
??崇明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野生動物禁獵、保護宣傳教育和科學知識普及工作,通過多種方式,向社會公眾宣傳野生動物禁獵、保護法律法規,普及禁獵對象、禁用工具和方法以及相關標識含義等知識。
??第十六條(信息溝通機制)
??崇明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禁獵區管理信息溝通機制,定期組織崇明區野生動物、公安、市場監管、交通等相關部門以及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通報、研究禁獵區管理方面的情況。
??第十七條(復雜案件處置)
??對于情況復雜、需要多個部門共同處置的野生動物案件,崇明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案件信息及時上報崇明區人民政府。崇明區人民政府可以組織崇明區野生動物、公安、市場監管、交通等相關部門以及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采用聯合執法等方式,對案件進行處置。
??第十八條(行刑銜接)
??崇明區野生動物、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應當會同崇明區公安部門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明確野生動物案件移送的程序和材料。
??第十九條(考核評價)
??崇明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禁獵區野生動物禁獵、保護管理工作情況,納入對各相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的考核體系。
??崇明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定期組織對本部門的野生動物禁獵、保護管理工作的社會評議活動。評議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第二十條(舉報和獎勵)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崇明區野生動物、公安、市場監管、交通等部門以及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舉報非法獵捕、生產、經營、出售、購買、利用、運輸、攜帶、寄遞野生動物等行為。有關部門接到舉報后,應當及時進行處理,并將處理結果予以反饋。
??對于提供違法行為線索并經查實的舉報行為給予獎勵;具體獎勵辦法由崇明區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一條(行政處罰)
??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按照國家和本市野生動物保護、廣告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二十二條(行政責任)
??違反本規定,崇明區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一)未按照要求落實巡查責任的;
??(二)怠于履行復雜案件的上報或者組織處置職責的;
??(三)對舉報的違法行為不及時進行處理,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未依法履行禁獵區管理職責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條(參照執行)
??本市其他禁獵區的管理,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四條(施行日期)
??本規定自2018年5月1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