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府各委、辦、局,各街道辦事處,新涇鎮政府:
《長寧區教育數字化轉型實驗區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已經2021年9月27日區政府第183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0月8日
長寧區教育數字化轉型實驗區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
為貫徹落實上海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決策部署,先行探索市教委關于數字化賦能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發展路徑,對接《長寧區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具體要求,提高數字生活顯示度,促進“數字教育”新發展,加快建設上海市教育數字化轉型實驗區,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動順應和把握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新趨勢、新機遇,以“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為要求,以長寧區“3320”數字戰略為引領,以長寧“活力教育”發展為主旨,科學遵循市教委教育數字化轉型標準委員會標準規范,推進長寧區數字教育專項行動,積極探索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方式,為全市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先行探路、示范賦能。
二、總體目標
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融合建設,實現教育核心業務流程再造、教育生態系統重構。激發教育活力,全面提升學生數字學習素養和教師數字教育能力,實現教育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
1.構建一個數據驅動、技術協同、應用多樣的智慧教育生態系統。
2.以智能技術為支撐,基于區、校業務中的N個教育應用場景,為學校、教師和學生提供更便捷的數字化應用服務,形成數字資源的標準化、開放服務和共享機制。
3.建立健全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機制,建立符合時代特征和區域特色的教育治理制度,促進可持續發展。
三、主要任務
主要圍繞一個生態系統、兩級數字基座、三類數字資源、四種應用體系、N個應用場景,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實驗區建設。
(一)建設一個智慧教育生態系統
圍繞區域教育教學的模式變革,基于標準數據結構與規范,構建一個數據驅動、技術協同、應用多樣的智慧教育生態系統,便捷聯通學生、家長、教師、學校、教科研機構、政府部門、企業及社會公眾等各類不同教育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設計與優化智能算法,重塑生態系統內各主體在不同應用場景內獲取、存儲、處理與發布教育數據的流程,提高教育生活數字化的顯示度與精準度,形成具有鮮明“數字長寧”特色的多元主體共創數據、并賦價值的教育生活新樣貌,助力數據沉淀和應用拓展,增強智慧教育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內驅力。智慧教育生態系統具有以下功能:
一是數據存儲功能,能夠將學生、教師、學校等教育信息匯聚、整合、存儲,便于管理、研究、應用;
二是數據分析功能,將學生、教師、學校、區域信息綜合分析,研究教育規律,促進學習更有效地發生;
三是信息交互功能,一方面個體信息的持續匯聚支持區域數據庫建設,另一方面區域數據信息的整合支持個性應用,從而實現各類教育信息的順暢交互;
四是個性應用功能,數據資源通過各類應用場景支持學校、教師、學生的特色與個性發展需求;
五是迭代升級功能,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拓展教育應用,支持教育現代化發展。
(二)建設區-校兩級“數字基座”
按照“物聯、數聯、智聯”的原則,建設長寧區-校兩級數字基座,形成覆蓋區、校各級單位數據的整體聯動、部門協同、入口統一、“一座”統管的數據服務體系,建設教育政務云。
一是建設區級數字基座。包括數據管理、認證子域、統計報表和管理服務等。區級數字基座對接市級數字基座,按照市級教育數據標準,為校級數字基座提供統一入口、認證、權限、安全、運維等管理,提供各種類型主題庫與數據服務,提供大數據運算與AI能力服務等,提供各類技術服務接口與業務接口,提供可靈活搭建各類業務的開發環境,提供應用廣場服務等。
二是建設校級數字基座。基于區級數字基座,建設集數據中心、應用中心、物聯中心、消息中心、組織中心為一體的校級數字基座,支撐各類面向用戶的教育應用建設。各校整合現有信息技術資源,分別建設各具特色的第三方教育應用,教師深度參與資源與應用開發,教育應用以插件方式嵌入校級數字基座,校級與區級基座互聯互通、相互支持,支撐區校各類智慧教育場景靈活構建。
(三)建設三類數字資源
按照引用的數據來源,主要進行以下三類數字資源建設:
第一類是標準化數據。在區域層面,按照統一規范與標準對用戶、系統、資源涉及的相關數據標注屬性,在此基礎上組織、整合成標準化數據,融入區級數字基座,實現教育評價、教學管理、行政辦公、教輔后勤、信息服務等應用場景的全覆蓋。
第二類是開放性接口數據。通過開放性接口,建立功能強大的學習資源數據庫,方便學校和教師的各類個性化應用便捷接入,綜合構建“教、學、管、評、測、練”與“學校、老師、家長、學生”相融合的多維教育大數據信息化體系,創造人人、處處、時時皆可獲取數字資源的泛在學習環境。
第三類是倉庫數據。建設普及5G+VR/AR智慧教室、創新實驗室等,通過區-校數字基座的互聯互通,形成主題式倉庫數據,支持學校教師開發校本特色的個性化應用場景,迭代生成豐富的學習數字資源,全面賦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
(四)建設四種數字化應用體系
基于數字基座,依托大數據和AI(人工智能)技術,鼓勵學校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和發展需求,探索多元化、個性化的應用場景體系。
1.“智慧空間”數字化應用體系
數字化共享學習中心。配套物聯感知設備,構建空間靈活、系統開發、功能復合的教學環境,依托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模式,打造實體、虛擬相融合的全景全域學習體驗中心。
人工智能實驗室。開發一系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相關的培訓課程,聯合高校、企業創建區級人工智能教育創新聯合實驗室,形成一批智能場景應用成果。
數字化未來學習社區。實施終身教育學習云空間工程,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多層次的學習資源,打造“AR+”(增強現實)智慧體驗學習空間,滿足不同人群的學習需求。
2.“智慧學習”數字化應用體系
智適應學習數字化應用。聚焦課堂,實施OMO(線上線下融合)智慧學習推進工程。依托智能技術開發具有校本特色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實現伴隨性學情記錄與分析反饋,實現數據賦能下的因材施教。小學“激趣學習”——創設“線上+線下”學習情境;初中“有效學習”——探索數據驅動的自適應學習;高中“綜合學習”——利用線上線下課程開展主題式、跨學科研究性學習。
資源供給優化。統整國家-市-區-社會-學校資源,建立資源關聯圖譜,以資源平臺為載體服務于教育教學的不同場景,在不同范圍內形成優質資源的輻射共享。
數字化教學支持體系。形成以學生個人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支持系統,具備消息提醒、資源推送、應用管理和社群協作等功能。建立區-校-學科等不同領域的服務供給體制,提供資源共享、教學支持、學習交互和決策評估等各類服務。
3.“智慧評價”數字化應用體系
學校辦學發展性評價數字化。通過智能化數據采集,形成學校發展性評價全景畫像。建立督導評價數據分析模型和可視化駕駛艙,設置數據資產貢獻度、數字化轉型覆蓋度、師生參與覆蓋度、應用場景創新度與使用效果等指標,引導學校拓展數字化轉型,推動創新應用。
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性評價數字化。基于區域“三個指數”教育評價指標,有序開展全面評價、增值性評價和專業領域的精細化評價,建立領域-維度-指標-數據關聯的縱向剖析,采集結構/非結構化數據,實現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有效結合。
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性評價數字化。實現數字化跟蹤與分析,掌控整體態勢,關注核心能力,預警人才缺口,發現薄弱環節。數字化支撐教學-教研-培訓體系的構建,助力各級各類專項人才的遴選與培養。
4.“智慧治理”數字化應用體系
數字化“民生服務”。以數字化管理為支持,建立面向社會的便民服務場景,接入“隨申辦”等平臺,提供考試與招生入學服務、校外綜合實踐活動查詢、競賽報名、成績查詢以及家長課堂等服務。
數字化“應用決策”。向區域、科室、機構和學校管理者提供可定義的數據分析、報表服務、可視化大屏,洞察數據背后產生的業務問題,并付諸行之有效的策略。
(五)建設N個智慧教育場景
學校通過設置、調用個性化、開放式應用插件,實現教育評價、教學管理、行政辦公、教輔后勤、信息服務等28個模塊化應用場景在區內所有中小學校的全覆蓋。通過數字基座、智能算法、顯示終端的協同工作,教職工、學生結合校內外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深度拓展無限多(N)個應用場景,涉及校內外教、學、管、評、考、教研、服務、資源、活動和家校互動等不同領域。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制度保障
由區教育局牽頭,區科委、區財政局、區大數據中心等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壓緊壓實責任,做好保障工作。
(二)經費投入保障
利用政府財政專項資金,優化教育經費結構,進一步向教育信息化傾斜,保障長寧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落實。
(三)信息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教育網絡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加強本區網絡安全技術監測、預警和態勢分析,完善網絡安全信息通報機制,提升對教師和學生數據的安全防護和保密措施,營造安全可靠的智慧教育生態系統。
(四)體制機制保障
強化互聯網思維,建立健全符合數字化轉型需求的教育管理制度體系,促進教育系統性變革。基于技術重構教育政務流程、教育管理流程和教育組織體系,建立“以人為本,創新驅動”的數字化推進機制,促進和保障教育與社會的融合;強調企業與教育的深度合作,建立保障機制,促進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建立教育數字化監測機制,適時開展數字化應用評估,保障長寧區教育數字化轉型有序推進。
附件:上海市長寧區教育數字化轉型實驗區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工作計劃表
附件
上海市長寧區教育數字化轉型實驗區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工作計劃表
時間 |
工作計劃 |
|
2021年 |
4-7月 |
1、調研數字化轉型場景,系統謀劃數字化轉型場景全區規劃。 |
7-8月 |
2、制定數字基座服務招標需求,全面啟動長寧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 |
|
下半年 |
1、完成數字基座服務采購。 2、梳理教育歷史數據。 3、利用試點應用完成市、區、校三級基座的聯通,在市教委相關數據標準,開發標準等基礎上進行完善形成長寧教育生態系統相關數據標準。 4、所有學校接入數據基座,標準化應用開始逐步提供服務,完善區校兩級基座。 5、持續探索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為實現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個性化”場景體驗打下基礎。 6、依托數字基座的使用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建設高階信息素養提升課程,同時打造學生人工智能課程,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
|
2022年 |
上半年 |
1、運營數字基座,利用基座數據與歷史數據的關聯,打造區域重點轉型場景。 2、通過學校數字化轉型場景遴選,啟動區級數字化轉型試點校建設。 3、結合市級標桿校建設,接入數字基座,輻射推廣優秀成果。 4、在既有基礎上升級建設教育專網,在區政府指導下啟動5G云網建設,同時持續推進基于數字化應用的混合云建設,提供信息化轉型所需的安全網絡環境。 5、逐步啟動智慧課堂建設,同時依托數字基座運營,打造智慧學習場景,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學習空間構建。 6、依托教師深度參與體驗基座的全場景服務,完善教育資源建設,豐富教育資源種類(包括AR、VR資源)。 |
下半年 |
1、持續推進“智慧空間”“智慧學習”建設,逐步形成符合數字化轉型的應用體系,從而實現資源供給優化,智適應學習,為大規模因材施教打下基礎。 2、依托基座的運營,實現大數據治理模式下的數字化轉型,啟動“智慧評價”“智慧治理”模型構建,初步實現評價和治理的數字化轉型。 3、持續推進數字基座的運營,增加“標準化”應用,同時根據“個性化”應用的情況,進行輻射。同時根據運營的情況,調整策略,形成長寧教育數字基座的運營機制,并逐步完善,同時完善基座數據標準。 4、持續建設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素養提升課程。 |
|
2023年 |
上半年 |
1、持續推進“智慧空間”“智慧學習”建設,完善數字化轉型的教學應用體系,實現資源智推送,提升轉型內涵、場景輻射。 2、升級數字基座服務性能和功能,完善數字基座運營機制,初步形成教育生態系統。 3、啟動并完善教師畫像、學生畫像建模支撐教師生涯發展和學生個性發展。 4、持續進行“智慧評價”和“智慧治理”體系構建,實現決策分析、精細治理場景完善,覆蓋教育教學各方面,支撐學校良性發展。 5、持續打造數字化轉型試點校和標桿校。 |
下半年 |
推廣數字化轉型成果,凝練學校特色化轉型路徑。形成全區“標準化”+“個性化”應用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