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區2022年城市數字化轉型年度工作要點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決策部署,根據《2022年上海市城市數字化轉型重點工作安排》及相關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情況,特制定2022年靜安區城市數字化轉型年度工作要點。
??一、工作目標
??以全市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為引領,推動我區“1+2+N”的城市數字化轉型整體架構建設,即:夯實做強“1”個“物聯、數聯、智聯”的數字底座,進一步做強區政務數據中心,按照“一數一源”原則,推進政府、社會各方數據資源歸集、編目、治理、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能力,統籌提供基礎數據處理工具和基礎數據服務,完善數據資源管理平臺。聚焦打造“2”個示范標桿,持續推進市北可信數據經濟示范園建設(市級示范),打造南京西路標桿數字化轉型示范街區。著力建設“N”個經濟、生活、治理領域具有顯示度、體驗度、感受度的數字化轉型項目和應用場景。
??二、重點任務
??(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動能
??1.推動數智經濟增長。持續推進市北可信數據經濟示范園建設。完成《上海市可信數據經濟試驗區發展研究》論證,成立上海市北數據安全研究院,推動設立上海市可信數據(數字)經濟研究院(擬定名),重點制定數據要素市場基礎制度的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為央企聯盟的設立做準備,啟動面向數據要素市場關鍵制度創新與數據信托產業生態的研究,并進行相關規劃和政策的發布工作。推進建設靜安“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將市北高新區塊鏈生態谷作為試點核心承載區,深入構建“1+3+N”創新產業生態,加速推動區塊鏈沙箱、跨鏈等底層共性技術研發突破,著力引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的區塊鏈頭部企業。持續壯大數智產業創新集群,全面優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圍繞數據全生命周期構建數智創新賦能體系,大力拓展市北高新“云數智鏈”產業外延,打造場景全覆蓋、技術全兼容、功能全普及的數智產業集群。
??2.提升服務經濟能級。推進“全球服務商”數字化轉型,加強全球配置資源能力,集聚和培育高能級的全球服務機構,發揮總部機構的輻射帶動作用,放大專業服務的規模效應,建設一批服務全國、面向國際、內外連接的功能平臺。匯聚高端商務、高端消費、高端服務,大力發展高端產業集群,充分發揮靜安“全球服務商”功能,集聚國內外知名專業機構,構建專業服務業全產業鏈和全服務平臺。推進南京西路數字消費商圈商街升級,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應用,鼓勵商業載體引入沉浸式藝術展覽、沉浸式交互裝置、沉浸式餐飲等新業態,重塑商家和消費者的關系,構筑商業發展新生態。探索商貿服務新業態,拓展電商零售新業態、新模式,支持跨境電商、頭部電商等企業實現新發展,培育特色潛力新企業。
??3.強化數字文創深度融合。營造文創數字化生態圈,推進數字技術與文創產業深度融合,以大寧地區為核心,打造“平臺+技術+內容+垂直運作”的文創產業新生態。打造區域體育休閑文化中心,加強對郁金香花博會、上海靜安國際女子馬拉松賽等活動的品牌打造,提升靜安區內文體健身休閑氛圍。打造大寧靈石中國電競中心,發揮5G+8K技術創新優勢,提升電競產業能級。鼓勵電競游戲企業加大手游、端游開發力度,推進云游戲開發落地,進一步挖掘電競游戲產業價值。
??4.數字賦能總部經濟。立足對內對外開放兩個扇面,把握中國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擴大開放機遇,積極吸引外資商貿企業總部;依托交通樞紐功能,借助長三角一體化契機,吸引國內大型商貿企業區域總部入駐,重點集聚貿易型、結算型功能機構。圍繞“數金蘇河灣”戰略,區域著力打造蘇河灣數字金融產業體系,探索數字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公共服務的融合創新,加快數字金融科技應用落地的運營效率。構建完善繁榮的人力資源產業生態,規劃一定規模的空間,用于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相關的延伸服務產業,如人力資源培訓、人才俱樂部、人才紀念館、人力資源博物館等。
??(二)著力營造數字生活,滿足新需求
??5.深化“便捷就醫少等待”場景。以“便捷就醫少等待”場景為牽引,依托“健康靜安”,提升應用體驗,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打造全市示范。深化“健康靜安”移動應用功能,以便捷就醫、居家養老、醫養結合為切入點,持續推進區互聯網醫院、互聯網+康復、線上支付等實踐探索。拓展智慧健康服務場景,面向全業務、全流程、全渠道、全時段的線上診療服務,開展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健康管理、公共衛生服務,持續推進智慧醫療創新探索,更好地滿足居民健康管理的各類需求。
??6.深化“為老服務”場景。探索全區域“養老院+互聯網醫院”試點,首批推動有內設醫療機構的養老院接入靜安區醫聯體平臺,以閘北區中心醫院-市北醫院-靜安區中心醫院為依托,在醫聯體支持下,由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復診續方、慢病隨訪等基礎醫療服務,對于住養老人的特殊醫療需求則由二級醫院、??漆t院介入。通過互聯網醫院云診室、微診室、移動診室等,為養老院的住養老人提供線上咨詢、慢病隨訪、復診續方、藥物配送等服務,計劃年內建成4家“養老院+互聯網醫院”。
??7.深化“數字賦能示范?!眻鼍?。實施“智慧教育、智慧學校、智慧課堂”建設行動計劃,通過打造一個高效穩定、綠色安全、云網融合的靜安教育城域網和教育管理決策大數據平臺、學生個性化智慧學習平臺,推動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網絡和信息安全覆蓋教育城域網。依托信息化應用標桿校建設和學生數字畫像實驗試點,探索在信息化條件下實現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學習、精細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的典型途徑,不斷激發教育創新活力,形成區域和學校信息化應用特色。持續推進面向靜安市民的數字化終身教育體系建設,構建面向人人的優質教育資源庫。
??8.深化“一站服務舒心游”場景。以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為契機,加強對靜安精品文旅資源的品牌提煉,借助“靜安文旅”智慧服務平臺、“建筑可閱讀”全景旅游系列應用,拓展網上“云游”模式,促進文旅資源的多元化衍生,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消費時尚。重點對區圖書館進行智慧場館建設,建設樂游移動驛站,同時加大宣傳,在電影院正常開放前提下,力爭實現“靜安文化公益配送”微信小程序每月新增千名注冊用戶。
??9.深化“全民健身零距離”場景。建設靜安體育“智信”管理系統,打造一體化公共體育服務平臺。優化用戶體驗,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運動痕跡、健身數據等,實現智能引導、精準推送、錯峰訂場、賽事推介等功能;在“靜安體育公益配送”服務平臺創建數字貨幣應用通道,增加市民服務評價、意見反饋、個人運動數據統計等雙向互動功能;推進學校體育場地開放工作,試點二維碼掃碼登記入場;推進各類健身設施數據歸集,共享健身苑點器材數量、功能和維保狀態、學校體育場地開放情況等設施使用信息,提升公益配送定點單位的服務品質和活躍度,便于市民就近就便享受高品質健身服務。
??10.推進數字家園建設。重點推進臨汾路街道市級數字家園試點示范建設,圍繞未來鄰里、未來教育、未來健康、未來養老、未來交通、未來服務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場景,加快推進各類傳統社區基礎設施智能改造,提升社區數字公共服務整體水平,構建集社區公共服務、物業管理服務、社區增值服務、居民共享服務于一體的數字服務體系,打破”碎片化”數字生活服務模式,提供全方位、全場景的數字生活服務。
??11.提升公共停車便捷度。通過部署更加全面的停車行為數據和記錄的數據采集器,配合市交通委有關道路停車繳費納入個人征信管理試點,有效促進道路停車的文明水平的提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新建場庫竣工驗收時,將嚴格審核其快充數量。積極與市級充電平臺取得聯系,充分發掘有條件建造出租車示范站的場庫;與充電樁企業積極溝通,協調其順利接入市級充電平臺。
??(三)加快提高數字化治理水平,提升新效能
??12.加強“兩網”平臺建設。根據“大網絡、大系統、大平臺”的建設導向,依托市“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平臺,實現門戶集成、接入管理、用戶管理、授權管理、資源管理、安全防護“六個統一”。整合政府財力建設的各級政務信息系統、政務服務移動終端、獨立業務專網,促進跨部門、跨業務系統、跨網絡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
??13.推進“一件事”改革。貫徹落實《2022年上海市深化“一網通辦”改革工作要點》精神,立足企業群眾視角,在持續優化已上線“一件事”集成服務的同時,圍繞高頻辦事需求,進一步拓展“一件事”改革覆蓋面。推進區級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推動各部門挖掘相關業務實現“免申即享”。深化“一件事”集成服務。推進“好辦快辦、智能辦”,進一步擴展線上線下“政務智能辦”事項覆蓋度,通過靜安頻道、綜合自助終端和大廳辦事窗口等多渠道多方位提供辦事服務。進一步推進自助終端進村居社區、進樓宇園區。
??14.加強線上線下融合。豐富完善中心無差別、分領域綜合窗口功能,加強綜窗隊伍建設,深化“一件事”綜合服務。進一步提升窗口辦事效能,實現線下窗口申報(身份核驗及提交材料)時間、綜合窗口預約辦理現場等候時間的壓縮。持續提升幫辦服務能級,進一步優化線下幫辦服務專區功能,線上幫辦拓展語音、視頻等咨詢方式。
??15.深化“一網統管”觀管防一體化建設。主動對接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新趨勢新機遇,對標對表市里各項要求,進一步做強平臺和樞紐功能,提升城市運行管理和即時應急指揮聯動能力;聚焦高效處置一件事,強化落實“四早五最”機制,推動線上線下高效協同,不斷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拓展應用場景建設,推進數智常態化實戰防疫系統建設,優化完善城市全生命周期體征指標體系,實現城市運行數字化呈現、智能化管理、智慧化預防,為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全、有序、穩定的城市運行環境。以數字賦能助力精準研判和精準防控,通過“數字哨兵”等措施,包括落地終端、手持終端、掛壁終端、臺式終端、閘機終端,助力餐飲、零售、旅游、交通運輸、文體娛樂、住宿、會展等行業疫情篩查和防控,加快恢復經營活動和經濟發展。
??(四)完善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環境
??16.加強協調聯動。圍繞在線教育、醫療健康、生鮮電商等數字化轉型遇到的問題瓶頸,強化產業創新協調機制,建立完善我區各部門的協調聯動機制,加強信息溝通和資源互動,統一協調推進我區數字化轉型的重點領域發展,及時解決推進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問題,使我區數字化轉型形成區里統抓、部門聯合、上下聯動的發展格局。
??17.推進數據開放共享。繼續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工作,明確數據開放內容、數據開放形式,構建公共數據開放清單,并做好與市級公共數據開放平臺的對接,加強開放數據監管,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和合法合規應用,有序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在保障公共利益和個人隱私前提下,促進在數字化轉型領域的公共數據和非公共數據的多維度開放和融合應用。
??18.強化資金保障。對于納入區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點項目和場景,應充分保障其建設及運營資金。加大對城市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資金支持,加大政府對數字技術創新、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人才引進與培養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并創新資金投入機制與模式。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完善以政府投入為引導,吸引社會資金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資與運營模式,積極探索創投基金、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工具的創新應用,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資金配置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支持城市數字化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