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级日本三级久久99_又黄又粗又爽免费观看_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_亚洲看片lutube在线入口_亚洲欧洲偷自拍图片区_91精品国产网站

閔行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閔行區2021-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字號:

閔行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閔行區2021-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莘莊工業區管委會,區政府相關委、辦、局,有關單位:

??《閔行區 2021-2023 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特此通知

??2021年7月1日

閔行區2021-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根據《上海市2021-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滬府辦發〔2021〕2號)和市、區“十四五”規劃對閔行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的統一部署,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建設創新開放、生態人文的現代化主城區,特制訂本計劃,即第八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大氣、水、土壤、固廢、生態等重點領域攻堅難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廣大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的穩定改善。

??(二)基本原則

??堅持綠色發展,源頭防控。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在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中的積極作用,促進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調整優化,推動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堅持以人為本,需求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重點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改善我區的人居品質,為公眾提供更加多樣的生態公共空間,通過高質量的生態環境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歸屬感。

??堅持質量核心,系統治污。以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生態系統功能恢復提升為主線,堅持系統思維,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大氣、水、土壤、固廢、生態等治理保護,強化各生態環境要素的綜合協同。

??堅持改革創新,多元共治。以改革的思路和辦法持續推動環境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創新,提升城市環境治理體系信息化、智能化、協同化水平,推動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三)主要目標

??到2023年,全區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生態空間規模、質量和功能穩定提升,生態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

??——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PM2.5年均濃度穩定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AQI優良率保持在85%左右;市控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55%左右;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分別達到95%和100%。

??——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資源能源節約、高效、循環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消費總量、用水總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并完成市下達目標,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完善,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大。

??——污染治理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8%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完成市要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3%以上,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以上,化肥施用量、農藥使用量分別降低5%;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得到全面安全處置。

??——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高標準、高水平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責任體系、監管體系以及綠色環保共治體系,全面落實政府、企業、社會公眾等各類主體責任,初步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現代環境治理新格局。

??二、大氣環境保護

??強化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重點聚焦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治理,以產業和交通領域為重點,統籌能源、建設、生活等領域,全面深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

??(一)深化VOCs污染防治

??大力推進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溶劑使用類行業及涂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等行業低揮發性原輔料產品的源頭替代。全面使用符合國家要求的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產品,積極推進政府綠色采購,優先使用低揮發性原輔材料。開展新一輪VOCs排放綜合治理,對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油品及有機液體儲運銷、涉VOCs排放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等六大領域24個工業行業、4個通用工序以及惡臭污染物排放企業開展“一廠一策(2.0版)”綜合治理,到2022年實現工業VOCs排放量較2019年下降10%以上。全面加強對VOCs排放源的無組織排放控制。

??(二)強化移動源污染治理

??加強機動車及港口污染管控。持續推廣新能源車,到2023年,公交、巡游出租、通勤、環衛等領域新增或更新車輛力爭全面實現新能源化。新增和更新出租汽車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比例達到80%以上。加快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充電設施、出租車充電示范站等建設任務。加大老舊車淘汰力度,全面實施重型柴油車國六排放標準、推進營運性國三柴油貨車更新淘汰。推進重型柴油車遠程在線監管。加快本市低壓岸電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高岸電設施覆蓋率。

??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力爭提前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國四排放標準,加快淘汰更新未達到國二標準的機械。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遠程在線監管和現場監督檢查。

??(三)持續深化社會源整治

??進一步加強揚塵污染治理。確保在建(符合安裝條件)工地揚塵在線監控安裝率達到100%,加強建筑工地揚塵控制與文明施工聯合執法,拆房工地灑水或噴淋措施執行率達到100%。深化道路揚塵污染控制,加大對運輸車輛跑冒滴漏現象的聯合查處力度,提高城市道路保潔機械化作業能力,到2023年,城市化區域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6%以上。

??持續加強社會面源管控。健全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油氣回收長效管理機制。開展重點行業儲罐油氣回收專項整治。推進汽修行業達標整治,推廣低VOCs含量產品在汽修行業的應用。探索固定源環境監管新模式,開展VOCs、餐飲油煙等簡易治理設施精細化管理。強化鍋(窯)爐達標排放監管,按照新排放標準對提標改造后的中小燃油(氣)鍋爐加強檢查和監督性監測。加強企業內部加油站油品管控,依法查處油品不合格行為。依托油氣回收在線監控平臺預、報警信息和數據異常情況,加強轄區內加油站油氣回收處理裝置監督抽查,外環內抽測抽查比例不低于40%,外環外不低于15%。

??三、水環境保護

??以“人水和諧”為目標,堅持“三水統籌”,抓好優良水體保護和提升,逐步恢復水生態服務功能,鞏固水環境管理長效機制,確保地表水水質穩定改善。

??(一)全面保障飲用水水源地安全

??嚴格落實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相關要求,編制飲用水源地環境應急預案,加強對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流動風險源和周邊風險企業的監管,提高應急和抗風險能力。

??(二)深化污水排放治理

??持續推進污水收集管網建設。開展納管企業廢水達標評估整治,推進企業廢水穩定達標排放。制定一類水污染物排放企業環保守則,推進一類水污染物排放企業嚴格落實在線監測、分質分流等治理要求。推進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老舊設施提標改造,到2023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8%以上。

??(三)著力控制城市面源污染

??推進初期雨水治理,啟動新一輪排水系統建設工程,大力推進排水管網周期性檢測及問題管網修復。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推動市級海綿城市試點區建設。推進老舊小區、道路廣場、河道水體、公園綠化等進行綠色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完成七寶九星地區海綿城市試點區域建設任務。

??(四)加強河湖治理和生態修復

??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管。按照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要求, 根據市級節點安排,研究制定實施排污口分類整治方案。推進實施排污口分類整治,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掌握入河排污口數量、分布和排放狀況,建成統一的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統和監測網絡。到2023年,基本完成鎮管以上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

??開展河湖生態治理。開展閔行區俞塘(放鶴公路-鎮界段)、沈莊塘(沈莊塘水閘-蘇召路)、淡水河(六期,銀都路-春申塘)、六磊塘(茜浦涇-北沙港)整治工程。運用水資源保護、面源污染防治、農村垃圾及污水處理等相結合的新治理理念,以典型區域為示范點開展建設,加快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試點建設,形成“河湖通暢、生態健康、清潔美麗、人水和諧”的高品質生態清潔小流域。

??四、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的原則,進一步強化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管理,加強受污染耕地分類管理,落實污染地塊準入管理,有序推進土壤(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

??(一)深入開展土壤及地下水監測

??更新重點行業企業基礎信息,開展典型地塊監測。有序開展土壤及地下水環境分類監測,全面實施受污染耕地、園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加大嚴格管控類耕地、園地用途管控力度。出具耕地質量和土壤環境情況等年度監測報告。配合市級部門持續開展林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建立林地分類管理制度。持續開展地下水考核點位和區域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評估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

??(二)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預防和控制

??強化企業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主體責任,滾動推進在產企業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自行監測等工作;督促關停及產業結構調整企業做好拆除活動備案,對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務用地的,推進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治理修復。開展高風險企業地塊及工業集聚區、加油站、污水處理設施等重點污染源內部及其周邊的土壤(地下水)環境調查,評估地塊污染狀況及健康風險。持續開展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整治,對已發現的非正規堆放點,嚴格按照標準落實管控措施,并完成堆放點整治。

??實施土壤保育工程,加大綠色生產技術推廣力度,推進綠色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禁止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農產品流入市場。強化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管。加強河道底泥還田、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等的源頭監管。健全農藥(獸藥)、肥料等包裝廢棄物及農用塑料薄膜回收和處置體系,從源頭上減少農業生產對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的影響。

??(三)強化建設用地土壤風險管控

??嚴格建設用地出讓、劃撥等土地流轉管理制度,配合市級部門定期更新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保障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加強對受污染場地、敏感目標周邊土地再開發利用城鄉規劃論證和審批管理,合理安排土地供應及相關規劃許可時序。建立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及治理修復地塊多部門聯動后期環境監管制度。探索建設用地“治理修復+開發建設”應用試點。推進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建設,建立全區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數據“一張圖”,充分發揮土壤大數據在污染防治、城鄉規劃、治理修復等方面的作用。

??(四)加強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控

??嚴格落實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健全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動態調整機制。加大對優先保護類耕地、園地的保護力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實施受污染耕地、園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加大嚴格管控類耕地、園地用途管控力度。持續開展林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建立林地分類管理制度。開展對擬開墾為耕地的未利用地、復墾土地土壤環境污染調查,對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與農業生產條件要求的,建立復墾農用地管理檔案,納入農用地分類管理。

??(五)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控體系

??持續開展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開展工業企業、運輸公司、碼頭、混凝土攪拌站等內部加油站排摸以及埋地油罐防滲改造。加大老舊管道維護、修復和更換力度,減少污水管網滲漏對地下水的影響。加強對地下工程建設或地下勘探、基坑開挖等活動的監管,防止建設工程對地下水造成污染。開展各類報廢井排查,督促報廢井所有者封井回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地下水隱患排查,逐步實施污染風險管控措施。

??五、固體廢物污染防治

??以“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為核心,集中解決固體廢物處置能力短板,切實推進垃圾分類提質增效,加強各類固廢資源化利用,全面提升處理處置水平。

??(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

??構建生活垃圾分類常態長效機制。嚴格執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不斷完善垃圾分類常態化管理制度,通過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全程計量體系,實現對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職責和分類質量全程追溯和監管,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維持在95%以上。全面落實《上海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2023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商品包裝物、快遞包裝物減量及回收機制,提高包裝物減量及回收使用率。

??(二)完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處置體系

??進一步完善與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相匹配的收運物流體系,完成閔東生活垃圾中轉站設施建設。繼續推動區級兩網融合集散場和街鎮兩網融合中轉站規劃選址,完善可回收物中轉暫存集散系統。到2023年,全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3%以上。推進區級建筑垃圾中轉分揀場所建設,加快閔行華漕再生建材利用中心項目和馬橋再生資源化利用中心項目建設,提高裝修垃圾、拆房垃圾等的再生利用水平。

??(三)提升固廢危廢處置利用水平

??加強危險廢物“三個能力”建設。以實驗室危險廢物、汽修行業等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運處置體系。建立小型醫療機構及寵物醫院、相關實驗室醫療廢物定時定點集中收運體系,實現醫療廢物48小時內安全規范收運處置。推進一般固體廢物分類申報和資源利用,加強工業企業一般工業固廢全過程管理,加強一般固廢跨省轉移利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六、工業污染防治與綠色轉型發展

??以完善產業準入標準和環境政策體系為抓手,加快推進產業布局空間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傳統領域智能化、清潔化改造,加快實現工業綠色發展。

??(一)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持續推動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風險企業,壓減低技術勞動密集型、低端加工型、低效用地型等一般制造業企業,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使各產業實現協調發展。完成市下達產業結構調整重點項目任務目標。

??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升級改造。推進化工企業內污染嚴重、服役時間長的生產裝置和管道系統實施升級改造,推進高污染工序的污染治理。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繼續構建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四位一體”的綠色制造體系,引導開發綠色(生態)產品,加強對綠色產品開發研發、綠色技術和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支持。

??(二)持續推進重點區域轉型

??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在推進規劃環評、區域環評落地基礎上,建立產業基地和產業社區、零星工業用地、其他現狀工業地塊分級環境管控體系,加強對產業區塊和零星工業地塊產業準入的指導。聚焦吳涇重點區域,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制定分類轉型升級發展方案,持續推進華誼集團在吳涇地區的調整。加快規劃保留工業區外化工企業和零散化工企業布局調整。

??(三)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和改造

??深入開展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全面落實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方案(2021-2023年),將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情況納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加大對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情況的日常監督和檢查力度。持續推進企業清潔生產改造。

??七、農業與農村環境保護

??以農業綠色生產、農村生態宜居為導向,結合“三園”工程建設,深入推進農業產業模式生態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和農村人居美麗化。

??(一)加大養殖業污染治理

??試點實行水產養殖分級、分區管控措施,明確水產養殖尾水排放要求及標準,試點推進循環水養殖模式,推動水產養殖投入品全過程管控。開展水產養殖場尾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市域規劃保留的水產養殖場實現尾水處理設施建設覆蓋率達到70%以上。

??(二)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持續推進耕地輪作休耕,擴大綠肥種植面積。擴大緩釋肥應用,應用面積達到10000畝次;每年鞏固菜田水肥一體化應用480畝次;大力推廣機械化種植同步側深施肥技術,應用面積達到12600畝次;持續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每年鞏固5000畝次;農田化肥、農藥總施用量分別下降5%。推進高效植保機械應用,優化、指導高效植保作業機械的配置,到2023年,自走噴霧機、無人機植保作業覆蓋率達80%。

??加強氨排放控制。結合“綠色田園”建設,推廣應用種植業氨減排技術,減少化肥用量的同時提高肥料利用率,擴大種植業氨減排技術覆蓋面。推進和實施種植業氮肥施用氨排放監測監控。

??(三)促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推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繼續開展生態循環示范基地創建,到2023年,完成6個生態循環示范基地創建。圍繞農產品產地環境治理、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等方面,進一步加大綠色食品認證的工作力度,穩步提升綠色食品供給率。

??提高農業廢棄物回收和資源利用水平。進一步完善農業廢棄物回收貯運和綜合利用體系,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保持在100%。加大對秸稈機械化還田和離田利用的扶持力度,到2023年,糧油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推進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引導園藝場開展蔬菜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點建設,到2023年,蔬菜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建立以鎮為單位的農膜和黃板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基本實現廢舊農膜和黃板全量回收。

??(四)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推進以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聚焦規劃保留的基本農田保護地區內的農村居民點,優化農村人居環境。開展農村垃圾、生活污水處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推動中小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

??(五)提高農業農村環境管理水平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的監督監測,并將監測情況納入河長制工作考核內容;開展農村水體、農田灌溉水水質的跟蹤監測。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村容環境整治、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等方面,優化農村人居環境。結合鄉村治安網格化管理平臺,及時發現農村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強化農村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執法監管。

??八、生態建設和保護

??立足持續提升生態空間規模品質,強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升,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系統推進林地、綠地建設和保護。

??(一)持續推進林地建設

??聚焦重點結構性生態空間實施造林,持續增加森林面積。推進開放休閑林地建設,建成一批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特色明顯的開放休閑林地。持續推進林地生態撫育,完成林地撫育100畝。依托一般農用地實施農田林網等一般公益林建設。推進“四旁林”和宅上庭院綠化等綠化美化建設。

??(二)加強公園綠地建設

??完善由區域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地區公園、社區公園為主體,口袋(線性)公園為補充的公園體系,基本實現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每年新建綠地20公頃,其中公園綠地10公頃以上,重點推進馬橋人工智能體育公園二期(15公頃)、閔行科創公園等項目建設。

??(三)拓展公共開放生態空間

??依托新建單位綠化規劃設計和既有單位綠化拆墻透綠工程,推進單位綠化開放共享,建成街心花園10個。強化立體綠網建設,利用圍墻、屋頂增加綠化覆蓋面積,新增立體綠化6萬平方米。強化實施骨干綠道網絡和特色道路建設,建設綠道30公里,其中骨干綠道10公里,建設綠化特色道路2條。開展鄉村振興示范村綠化美化建設。

??九、應對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

??以實現碳排放達峰為目標,以節能增效為主要手段,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深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治理。

??(一)強化溫室氣體排放控制

??根據市相關要求,編制區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碳達峰時間表、路線圖和主要任務,開展碳中和研究。加強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企業協同降碳和履約監管。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試點。

??(二)強化重點領域節能降碳

??鼓勵電力、化工、電子、醫藥、汽車等行業積極開展節能降碳工作,支持工業企業加強內部能源運行動態監控,推進生產過程能源消耗的監測和精細化管理。加強綠色建筑全過程監管,推進超低能耗建筑發展。構建低碳交通體系, 加快推進公交專用道、電動車等低碳交通舉措。

??(三)推進低碳發展試點示范

??根據市統一安排,持續深化和推進低碳社區、低碳園區、低碳示范機構等試點工作,逐步擴大低碳試點范圍。推進近零排放項目試點,強化零碳建筑、零碳園區等示范引領作用。探索開展碳普惠工作。

??十、循環經濟與綠色生活

??按照“源頭減量、循環使用、再生利用”的理念,聚焦重點領域,穩步提高資源產出率和資源循環利用率。踐行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構建高效可持續的循環型社會。

??(一)強化循環經濟示范引領

??持續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探索實踐園區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管理創新模式,提升園區生態創建特色和綜合治理能力,發揮示范帶動輻射作用,助力園區提高環境管理精細化水平。引導培育區內固廢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提升綜合利用能力。

??(二)提升重點領域資源利用效率

??完善提升“兩網融合”體系,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引入等多元方式完善可回收物資源利用。通過推行綠色設計、建立再生產品和再生材料推廣使用制度推進原材料源頭減量。持續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多元化回收體系,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深度資源化利用。加強塑料污染治理,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

??(三)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結合“15分鐘生活圈”建設,完善慢行設施,不斷提高綠色出行比重。積極推廣綠色產品消費,根據國家規定,積極推行綠色產品政府采購制度,結合實施產品品目清單管理,加大綠色產品相關標準在政府采購中的應用。持續開展綠色生態城區創建,推進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商場、綠色餐廳等重點領域綠色創建活動。

??十一、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與保障機制

??加快推進制度改革和政策創新,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進一步提高城市環境管理精細化、科學化水平,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企業自治良性互動。

??(一)全面夯實生態環保責任體系

??制定閔行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將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體系,全面落實企業依法領證、按證排污、守法經營的主體責任。制定企業環保規范化管理指南,指導企業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建立完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依據評價結果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制定出臺閔行區綠色生活公民條約,加強生態環境公益宣傳,提升生態文化傳播力。

??(二)優化完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

??健全執法監管體系。完善執法監管體制,規范執法監管制度,制定執法隊伍權力和責任清單,明確執法監管事項。制定閔行區生態環境領域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實施方案,全面提高環境執法效能。拓展生態環境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深化生態環境治理“一網統管”。

??健全環境監測體系。推進區環境監測站實驗室能力達標建設,確保站房面積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完善全要素、全領域生態環境智慧監測網絡體系建設,做好國控、市控監測站點建設的前期協調及建設運行保障。探索建立移動污染源監測網絡,實現對移動污染源的自動化、智能化監測。

??健全基層治理體系。制定出臺閔行區污染源分級管理實施意見,實現區、鎮兩級污染源分級分類管理。開展街鎮(園區)基層環境治理試點示范,在能力建設、服務管理、全民發動、企業治理等方面創新治理方式,解決基層環境治理的能力建設和模式創新問題。

??(三)加快構建綠色環保共治體系

??加快推進綠色共同體建設。建立“1+2+X”環保共商共治機制,實施綠色共建項目,開展“綠色議事日”環保公益咨詢活動,引導和規范企業、公眾、社會組織共同參與,推動形成綠色共治新格局。

??加快培育環保社會化市場化主體。建立環保志愿者隊伍,讓群眾充分參與到環保規劃制定、環境糾紛調解、環境污染發現處置等工作中來。引導環保公益組織規范化、專業化運行。積極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委托專業化公司治理環境污染。

??持續開展生態環境宣傳教育。結合世界環境日、生物多樣性日、低碳日等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宣傳推廣,結合閔行環境等平臺和新媒體開展相關環境法律普法宣傳。

閔行區2021-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項目清單

大氣環境保護專項項目清單

??組長單位:區生態環境局

??副組長單位:區交通委、區建管委

類別

序號

項目名稱

節點要求

牽頭單位

責任單位

VOCs污染治理

1-1*

推進24個工業行業,4個通用工序以及惡臭污染物排放企業開展“一廠一策(2.0版)”綜合治理

2022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2*

探索固定源環境監管新模式,開展VOCs、餐飲油煙等簡易治理設施精細化管理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新能源汽車推廣

1-3*

到2023年公交、巡游出租、通勤、環衛等領域新增或更新車輛基本采用新能源汽車

2023年完成

區交通委

區交通委、區綠容局、區經委、區發改委、區公安分局

1-4*

加快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充電設施、出租車充電示范站建設任務

2023年完成

區交通委

區交通委、區發改委

機動車污染控制

1-5*

推進營運性國三柴油貨車更新淘汰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區市場局、區公安分局、區交通委

1-6*

推進重型柴油車遠程在線監管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7*

對屬地范圍內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對已標注的重點車輛排放檢驗數據進行核查,年度核查率應達到80%以上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區市場局

港口、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控制

1-8*

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遠程在線監管和現場監督檢查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9

加快淘汰更新未達到國二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

2021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區市場局

1-10*

加快本市低壓岸電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高岸電設施覆蓋率

2023年完成

區交通委

區交通委

揚塵污染控制

1-11*

加強建筑工地揚塵控制與文明施工聯合執法,拆房工地灑水或噴淋措施執行率達到100%

2023年完成

區建管委、區房管局

區建管委、區房管局、區房屋征收中心、區城管局

1-12*

城市化區域道路機械化清掃率2023年達到96%以上

2023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1-13*

加大對運輸車輛跑冒滴漏現象的聯合查處力度,嚴禁車輛偷倒渣土、垃圾行為

2023年完成

區城管局

區城管局、區公安分局、區綠容局、區交通委、區建管委

社會面源污染治理

1-14*

推進汽修行業達標整治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區交通委、區市場局

1-15*

推行餐飲油煙在線監控和第三方治理,持續推廣集中式餐飲企業集約化管理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16*

開展重點行業儲罐油氣回收專項整治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區經委、區交通委

1-17*

依托油氣回收在線監控平臺預、報警信息和數據異常情況,加強轄區內加油站油氣回收處理裝置監督抽查,外環內抽測抽查比例不低于40%,外環外不低于15%。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注:標*項目為市級項目

水環境保護專項項目清單

??組長單位:區水務局

??副組長單位:區生態環境局、區建管委

類別

序號

項目名稱

節點要求

牽頭單位

責任單位

飲用水安全保障

2-1

飲用水源地環境應急預案編制

2021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污水排放治理

2-2*

污水收集管網建設(2公里)

2023年底建成

區水務局

區水務局

2-3

納管企業廢水達標評估整治

2021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2-4*

完成7800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

2021年完成

區水務局

區水務局

城市面源治理

2-5*

推進區域海綿城市建設

2023年完成

區建管委

區建管委

河湖治理和生態修復

2-6

大力推進鎮管以上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推進實施排污口分類整治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2-7*

開展閔行區俞塘(放鶴公路-鎮界段)、沈莊塘(沈莊塘水閘-蘇召路)、淡水河整治工程(六期,銀都路-春申塘)、六磊塘(茜浦涇-北沙港)整治工程

2023年底前完成

區水務局

區水務局

2-8

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試點建設

2023年完成

區水務局

區水務局、區交通委、區農業農村委、區綠容局、區生態環境局

??注:標*項目為市級項目

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專項項目清單

??組長單位:區生態環境局

??副組長單位:區農業農村委、區規劃資源局

類別

序號

項目名稱

節點要求

牽頭單位

責任單位

土壤狀況監測詳查

3-1*

出具耕地地力情況年度監測報告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建設用地土壤環境保護

3-2*

嚴格建設用地出讓、劃撥等土地流轉管理制度,配合市局定期更新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保障建設用地安全利用

2023年完成

區規劃資源局、區生態環境局

區規劃資源局、區生態環境局、區房屋土地征收中心

3-3*

結合土壤污染集中治理修復基地模式,鼓勵探索建設用地“治理修復+開發建設”應用試點

持續推進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區規劃資源局、區房屋土地征收中心

3-4

建立全區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平臺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3-5

推進在產企業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自行監測等工作

持續推進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3-6*

對已發現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堆放點)開展整治

2023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農用地土壤環境保護

3-7*

全面實施受污染耕地、園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加大嚴格管控類耕地、園地用途管控力度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3-8*

持續開展林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建立林地分類管理制度

2023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區規劃資源局

3-9*

持續開展對擬開墾為耕地的未利用地、復墾土地土壤環境污染調查,對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與農業生產條件要求的,建立復墾農用地管理檔案,納入農用地分類管理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區規劃資源局

3-10*

加強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督,加強河道底泥還田、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等的源頭監管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區水務局、區綠容局

地下水污染防控

3-11*

開展公交、物流、搬場等運輸行業,以及碼頭等內部加油站排摸

持續推進

區交通委

區交通委、區市場局、區應急局、區建管委、

區經委

3-12*

開展混凝土攪拌站等建材行業內部加油站排摸以及埋地油罐防滲改造

持續推進

區建管委

區建管委、區市場局、區應急局、區經委

3-13*

開展渣土運輸行業內部加油站排摸以及埋地油罐防滲改造

持續推進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區市場局、區應急局、區建管委、區經委

3-14*

開展工業企業內部加油站排摸以及埋地油罐防滲改造

持續推進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區市場局、區應急局、區建管委、區經委

3-15*

開展報廢礦井、鉆井、地下水監測井、水文地質勘探井等排查,督促報廢井所有者封井回填

持續推進

區規劃資源局

區規劃資源局

3-16*

開展報廢污染源調查監測井排查,督促報廢井所有者封井回填

持續推進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注:標*項目為市級項目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專項項目清單

??組長單位:區綠容局

??副組長單位:區生態環境局

類別

序號

項目名稱

節點要求

牽頭單位

責任單位

垃圾綜合治理能力提升

4-1*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3%以上

2023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4-2*

閔行華漕再生建材利用中心項目(70萬噸/年建筑垃圾資源化)

2021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4-3*

閔行馬橋再生資源化利用中心項目(70萬噸/年建筑垃圾資源化)

2021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4-4*

閔東生活垃圾中轉站建設

2023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一般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置

4-5*

加強危險廢物“三個能力”建設,提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水平

持續推進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4-6

建立小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定時定點收運體系

2021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區衛健委

4-7

加強一般固廢跨省轉移利用管理

持續推進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區綠容局

??注:標*項目為市級項目

工業污染防治和綠色轉型專項項目清單

??組長單位:區經委

??副組長單位:區發改委、區生態環境局

類別

序號

項目名稱

節點要求

牽頭單位

責任單位

產業結構調整

5-1*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2023年完成

區經委

區經委

5-2*

推進吳涇重點區域分類轉型升級

2023年完成

南濱江公司

南濱江公司、區發改委、區規劃資源局

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5-3*

推進綠色工廠創建

2023年完成

區經委

區經委

5-4*

開展綠色供應鏈創建工作

2023年完成

區經委

區經委

清潔生產改造

5-5*

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與改造

2023年完成

區經委

區經委、區生態環境局

??注:標*項目為市級項目

農業與農村環境保護專項項目清單

??組長單位:區農業農村委

??副組長單位:區生態環境局

類別

序號

項目名稱

節點要求

牽頭單位

責任單位

養殖業污染治理

6-1*

開展水產養殖場尾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養殖水域灘涂規劃》中規劃保留的水產養殖場實現尾水處理設施建設覆蓋率達70%以上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6-2*

擴大緩釋肥應用,應用面積達到10000畝次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6-3*

水肥一體化應用,每年鞏固480畝菜田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6-4*

測深施肥應用,應用面積達到12600畝次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6-5*

蔬菜綠色防控,每年鞏固5000畝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6-6*

自走噴霧機、無人機植保應用,覆蓋率達80%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6-7*

農田化肥、農藥總施用量分別下降5%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推進生態循環農業

6-8*

建立生態循環示范基地6個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6-9*

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保持100%,年處置率達到100%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6-10*

糧油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6-11*

蔬菜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率70%以上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6-12*

完善地膜黃板回收體系,基本實現廢舊農膜和黃板全量回收

2023年完成

區農業農村委

區農業農村委

??注:標*項目為市級項目

生態建設和保護專項項目清單

??組長單位:區綠容局

??副組長單位:區生態環境局

類別

序號

項目名稱

節點要求

牽頭單位

責任單位

綠地林地建設

7-1*

馬橋人工智能體育公園二期(15公頃)

2023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7-2*

持續推進林地生態撫育(100畝)

2023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拓展生態空間

7-3*

鄉村振興示范村綠化美化建設

2023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7-4*

街心花園建設(10個)

2023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7-5*

綠化特色道路建設(2條)

2023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7-6*

綠道建設30公里,其中骨干綠道10公里

2023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7-7*

立體綠化建設(6萬平方米)

2023年完成

區綠容局

區綠容局

??注:標*項目為市級項目

應對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專項項目清單

??組長單位:區生態環境局

??副組長單位:區發改委、區經委

類別

序號

項目名稱

節點要求

牽頭單位

責任單位

溫室氣體排放控制

8-1*

建立區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和開展碳中和試點研究

2022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區發改委

區生態環境局、區發改委、區經委、區建管委、區交通委、區規劃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委

重點領域節能

8-2*

逐步推進超低能耗建筑試點

2023年完成

區建管委

區建管委

低碳發展試點

8-3*

持續深化和推進低碳示范區建設,含低碳社區建設、低碳發展實踐區建設、近零示范區等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注:標*項目為市級項目

循環經濟與綠色生活專項項目清單

??組長單位:區發改委

??副組長單位:區經委、區建管委

類別

序號

項目名稱

節點要求

牽頭單位

責任單位

循環經濟示范

9-1*

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

2023年完成

區經委

區經委

資源利用效率提升

9-2*

加強塑料污染治理

2023年完成

區發改委

區發改委、區生態環境局、區經委、區市場局、區農業農村委、區綠容局、區衛健委、區文旅局、區郵政局

9-3*

快遞包裝綠色轉型

2023年完成

區發改委

區發改委、區郵政局、區經委、區機管局、區綠容局、區市場局、區生態環境局

綠色生活

9-4*

完善慢行設施,不斷提高綠色出行比重

2023年完成

區交通委

區交通委

9-5*

開展綠色學校創建

2023年完成

區教育局

區教育局

9-6*

開展綠色社區創建

2023年完成

區建管委

區建管委、區生態環境局、區房管局

9-7*

開展綠色商場創建

2023年完成

區經委

區經委

9-8*

開展綠色生態城區創建

2023年完成

區建管委

區建管委

??注:標*項目為市級項目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與保障機制專項項目清單

??組長單位:區生態環境局

??副組長單位:區發改委

類別

序號

項目名稱

節點要求

牽頭單位

責任單位

生態環保責任體系建設

10-1

制定閔行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將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

2021年完成

區發改委

區發改委、區生態環境局

10-2

制定《企業環保規范化管理指南》,指導企業提升環境管理水平

2022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0-3

建立完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依據評價結果實施分級分類監管

2022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0-4

建立健全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體系

2022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0-5

推進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建立產業基地和產業社區、零星工業用地、其他現狀工業地塊分級環境管控體系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0-6

制定出臺《閔行區綠色生活公民條約》,加強生態環境公益宣傳,提升生態文化傳播力

2021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區文明辦

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建設

10-7

制定執法隊伍權力和責任清單,明確執法監管事項

2022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0-8

制定生態環境領域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實施方案,全面提高執法效能

2021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0-9

拓展生態環境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深化生態環境治理“一網統管”

持續推進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區行政服務中心、區城運中心

10-10

推進區環境監測站實驗室能力達標建設,確保環境監測實驗室站房面積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

2022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區機管局

10-11*

完善轄區內全要素、全領域的生態環境智慧監測網絡體系建設,做好國控、市控監測站點建設的前期協調及建設運行保障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0-12

探索建立移動污染源監測網絡,實現對移動污染源的自動化、智能化監測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0-13

制定出臺《閔行區污染源分級管理實施意見》,實現區、鎮兩級污染源分級分類管理

2021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0-14*

開展街鎮(園區)基層環境治理試點示范

2023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各街鎮(莘莊工業區)

構建綠色環保共治體系

10-15

實施綠色共建項目,開展“綠色議事日”環保公益咨詢活動

持續推進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10-16

建立環保志愿者隊伍

2022年完成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各街鎮(莘莊工業區)

10-17

引導環保公益組織規范化、專業化運行

持續推進

區民政局

區民政局、區生態環境局

10-18

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持續推進

區生態環境局

區生態環境局

??注:標*項目為市級項目

分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 gav成人网免费免播放器播放 | 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久草网在线视频 | 三男一女吃奶添下面 | 看一级毛片视频 | 黄网站网址大全免费的 | 亚洲dvd| 天堂av色综合久久天堂我不卡 | 97成人资源站 |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 | 久久亚洲视频网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 97人人添人澡人人爽超碰 | 欧美人与拘一级a毛片 | 91精品老司机久久一区啪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 欧洲黑白配一二三四区 | 久久爽久久爽久久免费观看 | 黄色影视在线 | 99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日本 | 毛茸茸xxxx毛茸茸 | 久久99色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 91精品国产二区在线看大桥未久 | 免费网站在线观看黄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942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片蜜臀 国产精品久久丫 |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农村少妇好紧水多视频 |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女导航 | 国产性一乱一性一伧一色 |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日本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在线观看 | 99国产视频 | 久久成人影视 | 歪歪羞羞嘿咻汗汗av禁漫天堂 | 天体野营在线 | 久久中文av | 96在线看片免费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