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府各委、局、辦,各街道辦事處:《黃浦區2022年全面深化“一網通辦”改革工作要點》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月29日
黃浦區2022年全面深化“一網通辦”改革工作要點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著力推進“一網通辦”改革向縱深發展,著力提升政務服務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著力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更好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根據《關于深化“一網通辦”改革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的工作方案》(滬委辦發〔2021〕6號)以及《2022年上海市全面深化“一網通辦”改革工作要點》(滬府辦發〔2022〕1號),制定2022年黃浦區全面深化“一網通辦”改革工作要點。
??一、主要目標
??加快構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一網通辦”全方位服務體系,實現“兩個轉變”:從技術驅動向“技術+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轉變,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推進精準服務無處不享,重點打造8項“免申即享”服務;推進集成服務改革,重點優化兩棵“生命樹”和28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在健康醫療、交通出行、學有所教、文旅休閑、住有所居、擁軍優撫、企業服務和就業用工等領域打造公共服務場景應用。持續推進“兩個免于提交”、隨申碼場景應用,進一步提升“一網通辦”平臺實際辦件網辦比例,實現從“好用”向“愛用”的轉變。
??二、重點工作任務
??(一)推進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精準推送為精準兌現,加快推進服務、資金、補貼等相關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重點推進8項“免申即享”服務。依托市民主頁和市“自然人綜合數據落地”試點,重點推進為老服務個性菜單,真正實現“政策找人”。
??(二)深化“一件事”集成服務。進一步征求企業、群眾的意見建議,將更多“一網通辦”改革成果集成入“生命樹”,匯聚融合事項、情形、數據、政策、知識庫、電子印章、電子材料等核心要素,運用區塊鏈、AI等技術,打造政務圖譜,支撐快速辦理、快速處置、精準服務,實現政務圖譜“事項找人”“政策找人”“資源找人”,使兩棵“生命樹”真正成為企業、群眾網上辦事的智能引導員。圍繞擴展范圍、優化功能,對已上線的28個區級“一件事”開展優化專項行動。持續推進“一業一證”改革,健全完善行業綜合許可全流程管理制度,推進行業綜合許可從新辦向變更、延期、注銷全環節拓展,逐步擴大改革行業范圍。
??(三)優化全流程一體化辦事服務。著力規范審批服務行為,編制“行政許可事項”“當場辦結事項”“容缺辦理事項”3張清單。探索現場踏勘、技術審查、專家評審、聽證等程序的限時辦結機制,加強對審批行為和時間的全過程管理。推動更多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行政協助事項網上辦理。實現辦件全流程進度實時更新,為企業群眾提供辦事進度精準查詢、主動提醒等服務。鞏固“好辦”快辦”“智能辦”“不見面辦理”等改革成效,拓展“優化優秀歷史建筑簡易修繕(裝修)項目備案管理”“建筑工地夜間施工”等熱點事項的智能服務水平。
??(四)開展綜合監管改革試點。以管好“一件事”為目標,開展綜合監管改革,圍繞監管對象全覆蓋、內容全要素、流程全閉環、執法全協同、數據全共享、結果全公開“六個全”要求,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綜合監管改革試點工作,同步建設綜合監管系統。以點帶面,形成綜合監管“一件事”改革試點經驗,逐步拓展更多領域改革試點。
??(五)升級“隨申辦”黃浦旗艦店。完善區、部門、街道聯動的運營機制,促進各部門、各街道共同運維、合力經營。不斷擴充移動應用和公共服務事項接入數量,力爭應納盡納、應上盡上,努力為企業市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和便民實惠。委托專業團隊構建數據模型,開展運營分析,為旗艦店優化提升提供決策參考。依托積分商城,發放惠民福利,增加用戶黏性。通過線上線下結合以及多媒體融合,推動宣傳陣地進商圈、進樓宇、進社區,逐步提升黃浦旗艦店知曉度,持續提升旗艦店的關注度、豐富度和精彩度。
??(六)做強“隨申碼”功能應用。聚焦政務服務、看病就醫、文化旅游、體育健身、宗教場所等熱點領域和特色場景,鎖定人流密集、出入頻繁的場所,持續拓展“隨申碼”的深度應用。結合區域特點,發揮“隨申碼”封閉小區出入管理中的賦能作用,提升疫情期間社區的平安和健康指數,為流動人口管理提供數據支持。緊扣社會熱點,探索“隨申碼”在電子競技、銀行保險、醫院自助機等新興領域中的應用。按照“主動對接、爭取試點、一碼多用、加大宣傳”的路徑,努力爭取市級試點項目在黃浦落地見效,積極推進電子證照在文化旅游、體育健身、宗教場所等社會化場景中的普惠應用。
??(七)提升企業專屬網頁服務能級。打造面向不同人群的個性化“一人一檔”,面向專屬行業領域的“一業一檔”,推進用戶標簽庫建設,豐富知識庫內容,為企業量身定制個性化、智能化的在線專屬空間。持續推進惠企政策和便民服務的精準推送和精準兌現,提升精準化、主動化服務能級。做強區級特色,重點圍繞企業屬地化產業政策申報信息、創新創業補貼信息等,梳理并接入特色企業檔案信息。打造區級專項資金項目申報統一入口、聯合辦公空間管理體系等新場景。深化電子材料庫建設,實現用戶歷史辦結事項申請材料的電子化自動歸檔和共享管理,實現材料“一次提交,多次復用”。
??(八)拓展公共服務領域。健康醫療領域,深化“黃浦智慧中藥云”平臺建設,方便患者在“隨申辦”等移動端上查詢中藥飲片處方信息和代煎配送信息;推進醫療收費電子票據全覆蓋建設,實現患者通過“隨申辦”等移動端平臺調閱下載電子票據;拓展職業人群服務覆蓋面,依托醫聯體資源優勢,推進智慧功能樓宇健康服務;持續推進便捷就醫應用場景的推廣應用。交通出行領域,探索收費道路停車場智能化管理模式和差異化收費模式。學有所教領域,持續推動“家長慕課”網上公益課程、“智慧家長周周推”等場景應用。文旅休閑領域,推進各類公共文旅場所在線預約、公共體育場館在線預訂、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在線報名。住有所居領域,推進老年人居家照護安全監測服務場景應用,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試點開展智慧小區建設。擁軍優屬領域,落實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實現“掌上”年審,增加自主擇業軍轉干部醫保關系轉移等服務。企業服務和用工就業領域,推進“助企紓困服務專區”建設,建立健全失業求職需求和就業服務檔案,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招聘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推進勞動鑒定過程中鑒定專家線上調閱被鑒定人相關醫療信息的場景應用等。
??(九)加強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快落實《“一網通辦”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和運行規范》地方標準,以區行政服務中心為核心,實現操作系統、隊伍管理、效能督查“三個統一”。進一步推進企業事項向區行政服務中心集中,進一步對接群眾需求,推動個人事項向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集中。進一步推動各業務主管部門對各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工作人員的充分授權,提升各服務窗口即辦件比例。全面實施綜合窗口改革,綜合窗口設置比例達到100%。線下窗口申報(身份核驗+提交材料)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推行預約按時辦理,綜合窗口預約辦理現場等候時間一般事項不超過10分鐘、復雜事項不超過30分鐘。
??(十)全面提升服務能級。堅持線上線下融合、渠道互補、標準一致、線下兜底、無縫銜接的工作原則。提升“智能店小二機器人”+“云客服”服務能級,拓展語音、視頻等咨詢方式。推出幫辦微視頻,實現“云客服”首次響應不超過1分鐘、解決率達到100%,屬于跨部門跨層級的專業類業務,生成工單即時轉派相關部門中、后臺人員;可直接解答的,2小時內答復;無法直接解答的,24小時內由部門給予答復。打造“領導干部陪辦+工作人員幫辦”的機制,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進幫辦服務進社區、進居委。推進政務服務辦理過程全程“無紙化”,推廣“辦結即歸檔”模式。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店小二”服務驛站,升級“智能店小二”自助服務終端功能,推進自助終端進商圈、園區、社區、銀行、郵政,實現“十分鐘”政務服務圈。提升適老化和無障礙服務水平,拓展離線碼場景應用。推進部分涉老、殘疾等服務“上門辦”“代辦”,加大“雙向免費快遞”宣傳力度,讓更多企業群眾享受“零跑動”。
??(十一)完善數據相關制度規范及體制機制建設。根據《上海市數據條例》規定,修訂《黃浦區公共數據管理辦法》,持續完善公共數據管理相關制度和規范。做深、做實區“首席數據官”工作機制,探索建立“首席數據官+數據專員”的管理模式,加強市區協調溝通和業務培訓,組織全區開展數據歸集、治理、共享、開放等數據運營管理工作。加強公共數據運營考核,全面提升數據質量;搭建公共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定期開展數據安全檢查和演練。
??(十二)夯實數據底座基礎支撐能力。根據市政府辦公廳《區級大數據資源平臺建設指南》要求,開展區大數據資源平臺二期建設,全面提升平臺數據匯聚、資產管理、共享調度、分析算法、安全管理等能力。開展公共數據運營服務,明確工作規程,加強數據運營中的第三方監管。打造智能算法中心和低代碼、可視性、智能化“工具箱”,為疫情防控、經濟運行、應急協同、精細化管理等“兩網融合”場景賦能。
??(十三)加強電子簽章、電子合同、電子材料等基礎組件應用。進一步拓展電子印章(簽名)、電子合同、電子材料在政務服務以及個人和企業日常辦事中的融合應用。深化電子證照應用,以電子簽章、電子合同、電子材料等基礎組件的應用為突破口,推進政務服務辦理全程無紙化,提升服務事項的辦理效率。
??(十四)參與市級各項試點工作。參與市“隨申辦政務云”試點。積極參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綜合監管、中醫藥監管、幼兒入園招生報名、科創張江園區企業政策扶持等市級專題試點,做好應用場景的數據賦能。開展兩張網應用融合試點,通過業務梳理,結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建立“一網統管”和“一網通辦”事項之間的業務聯系,為兩網融合尋找事項串聯點和業務關聯點。結合“一企一碼”工作,積極推動高頻熱點領域兩網融合試點,以店招店牌、食品餐飲和工地管理為突破口,組織相關部門梳理流程、理順機制、理清邊界,通過數據貫通、平臺對接和業務聯動,探索管理服務無縫銜接,事前事后閉環管理,努力打造“放管服”改革的樣板案例。
??(十五)做好市區兩級對接及數據支撐工作。依托市區大數據資源平臺,加強區“屬地返還”數據落地和異議數據反饋處置機制。以應用場景為驅動,匯聚“兩網”關聯數據,打通數據壁壘,加強政務服務和綜合監管兩網數據的貫通,探索“區塊鏈+兩網融合”創新模式,不斷推進兩網間跨鏈驗證,支撐“兩網融合”場景建設。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制度驅動。深入貫徹落實《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促進和保障“一網通辦”改革的決定》,確保重大改革舉措落實到位。大力支持改革創新,建立業務主管部門、政務服務中心協同推進改革創新任務的工作機制,推動相關經驗向全區復制推廣。
??(二)加強隊伍建設。加強政務服務窗口工作人員職業化建設,落實政務服務綜合窗口辦事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組織開展“一網通辦”專項立功競賽,提升窗口工作人員獲得感、歸屬感、榮譽感。強化政務服務中心和業務主管部門對窗口工作人員的培訓。
??(三)項目資金保障。區級財政做好必要的資金保障,支持“一網通辦”重點項目建設,優化完善項目管理機制,滿足快速部署和彈性擴展的需求。
??(四)完善效能監督。持續發揮“好差評”對“一網通辦”改革的推動作用,引導企業、群眾自主自愿參與評價。完善“好差評”定期通報機制,強化差評聚類分析和問題整改,推廣“好評”做法,發揮雙向激勵作用。繼續開展“一網通辦”第三方評估,持續推動提升“一網通辦”服務效能。
??(五)加大宣傳力度。從用戶“需求側”角度出發,重點宣傳與企業辦事、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應用,讓企業和群眾了解、體驗、使用“一網通辦”。充分發揮各部門、各街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一網通辦”宣傳推廣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附件:
??1.黃浦區2022年全面深化“一網通辦”改革任務分工表
??2.黃浦區2022年重點推進“免申即享”事項清單(第一批)
??3.黃浦區2022年重點優化“一件事”清單
??附件1:
黃浦區2022年全面深化“一網通辦”改革任務分工表
序號 | 任務名稱 | 任務內容 | 牽頭單位 | 配合單位 | 時間節點 |
1 | 推進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 | 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精準推送為精準兌現,加快推進服務、資金、補貼等相關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重點推進8項“免申即享”服務。 | 區政務服務辦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9月底 |
2 | 依托市民主頁和市“自然人綜合數據落地”試點,重點推進為老服務個性菜單,真正實現“政策找人”。 | 區民政局 | 區大數據中心 | 6月底 | |
3 | 深化“一件事”集成服務 | 進一步征求企業、群眾的意見建議,將更多“一網通辦”改革成果集成入“生命樹”,匯聚融合事項、情形、數據、政策、知識庫、電子印章、電子材料等核心要素,運用區塊鏈、AI等技術,打造政務圖譜,支撐快速辦理、快速處置、精準服務,實現政務圖譜“事項找人”“政策找人”“資源找人”,使兩棵“生命樹”真正成為企業、群眾網上辦事的智能引導員。 | 區大數據中心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8月底 |
4 | 圍繞擴展范圍、優化功能,對已上線的28個區級“一件事”開展優化專項行動。 | 區審改辦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8月底 | |
5 | 持續推進“一業一證”改革,健全完善行業綜合許可全流程管理制度,推進行業綜合許可從新辦向變更、延期、注銷全環節拓展,逐步擴大改革行業范圍。 | 區政務服務辦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9月底 | |
6 | 優化全流程一體化辦事服務 | 著力規范審批服務行為,編制“行政許可事項”“當場辦結事項”“容缺辦理事項”3張清單。 | 區審改辦 | 區相關部門 | 8月底 |
7 | 探索現場踏勘、技術審查、專家評審、聽證等程序的限時辦結機制,加強對審批行為和時間的全過程管理。 | 區審改辦 | 區相關部門 | 9月底 | |
8 | 推動更多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行政協助事項網上辦理。 | 區審改辦 | 區相關部門 | 9月底 | |
9 | 實現辦件全流程進度實時更新,為企業群眾提供辦事進度精準查詢、主動提醒等服務。 | 區大數據中心 | 區政務服務辦 | 9月底 | |
10 | 鞏固“好辦”快辦”“智能辦”“不見面辦理”等改革成效,拓展“優化優秀歷史建筑簡易修繕(裝修)項目備案管理”“建筑工地夜間施工”等熱點事項的智能服務水平。 | 區審改辦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9月底 | |
11 | 開展綜合監管改革試點 | 以管好“一件事”為目標,開展綜合監管改革,圍繞監管對象全覆蓋、內容全要素、流程全閉環、執法全協同、數據全共享、結果全公開“六個全”要求,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綜合監管改革試點工作,同步建設綜合監管系統。 | 區審改辦 | 區大數據中心 | 9月底 |
12 | 升級“隨申辦”黃浦旗艦店 | 完善區、部門、街道聯動的運營機制,促進各部門、各街道共同運維、合力經營。不斷擴充移動應用和公共服務事項接入數量,力爭應納盡納、應上盡上,努力為企業市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和便民實惠。委托專業團隊構建數據模型,開展運營分析,為旗艦店優化提升提供決策參考。依托積分商城,發放惠民福利,增加用戶黏性。通過線上線下結合以及多媒體融合,推動宣傳陣地進商圈、進樓宇、進社區,逐步提升黃浦旗艦店知曉度,持續提升旗艦店的關注度、豐富度和精彩度。 | 區政府辦公室 (電子政務科) | 區大數據中心 | 9月底 |
13 | 做強“隨申碼”功能應用 | 聚焦政務服務、看病就醫、文化旅游、體育健身、宗教場所等熱點領域和特色場景,鎖定人流密集、出入頻繁的場所,持續拓展“隨申碼”的深度應用。結合區域特點,發揮“隨申碼”封閉小區出入管理中的賦能作用,提升疫情期間社區的平安和健康指數,為流動人口管理提供數據支持。緊扣社會熱點,探索“隨申碼”在電子競技、銀行保險、醫院自助機等新興領域中的應用。 | 區政府辦公室 (電子政務科) | 區大數據中心 | 9月底 |
14 | 按照“主動對接、爭取試點、一碼多用、加大宣傳”的路徑,努力爭取市級試點項目在黃浦落地見效,積極推進電子證照在文化旅游、體育健身、宗教場所等社會化場景中的普惠應用。 | 區政府辦公室 | 區大數據中心 | 9月底 | |
15 | 提升企業專屬網頁服務能級 | 打造面向不同人群的個性化“一人一檔”,面向專屬行業領域的“一業一檔”,推進用戶標簽庫建設,豐富知識庫內容,為企業量身定制個性化、智能化的在線專屬空間。持續推進惠企政策和便民服務的精準推送和精準兌現,提升精準化、主動化服務能級。做強區級特色,重點圍繞企業屬地化產業政策申報信息、創新創業補貼信息等,梳理并接入特色企業檔案信息。打造區級專項資金項目申報統一入口、聯合辦公空間管理體系等新場景。 | 區政務服務辦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9月底 |
16 | 深化電子材料庫建設,實現用戶歷史辦結事項申請材料的電子化自動歸檔和共享管理,實現材料“一次提交,多次復用”。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大數據中心 | 9月底 | |
17 | 拓展公共服務領域 | 深化“黃浦智慧中藥云”平臺建設,方便患者在“隨申辦”等移動端上查詢中藥飲片處方信息和代煎配送信息。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大數據中心 | 6月底 |
18 | 推進醫療收費電子票據全覆蓋建設,實現患者通過“隨申辦”等移動端平臺調閱下載電子票據。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大數據中心 | 3月底 | |
19 | 拓展職業人群服務覆蓋面,依托醫聯體資源優勢,推進智慧功能樓宇健康服務;持續推進便捷就醫應用場景的推廣應用。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大數據中心 | 10月底 | |
20 | 探索收費道路停車場智能化管理模式和差異化收費模式。 | 區建管委 | 區大數據中心 | 8月底 | |
21 | 持續推動“家長慕課”網上公益課程、“智慧家長周周推”等場景應用。 | 區教育局 | 區政府辦公室 (電子政務科) | 8月底 | |
22 | 推進各類公共文旅場所在線預約、公共體育場館在線預訂、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在線報名。 | 區文化旅游局 區體育局 | 區政府辦公室 | 6月底 | |
23 | 推進老年人居家照護安全監測服務場景應用。 | 區民政局 | 區大數據中心 | 8月底 | |
24 | 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 | 區市場監管局 | 區大數據中心 | 8月底 | |
25 | 試點開展智慧小區建設。 | 區房管局 | 各街道辦事處 | 8月底 | |
26 | 落實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實現“掌上”年審,增加自主擇業軍轉干部醫保關系轉移等服務。 | 區退役軍人局 | 區政務服務辦 (電子政務科) | 8月底 | |
27 | 推進“助企紓困服務專區”建設。 | 區審改辦 | 區政府辦公室 (電子政務科) | 8月底 | |
28 | 建立健全失業求職需求和就業服務檔案,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招聘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推進勞動鑒定過程中鑒定專家線上調閱被鑒定人相關醫療信息的場景應用等。 | 區人社局 | 區政府辦公室 (電子政務科) | 8月底 | |
29 | 加強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 加快落實《“一網通辦”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和運行規范》地方標準,以區行政服務中心為核心,實現操作系統、隊伍管理、效能督查“三個統一”。 | 區政務服務辦 | 區相關部門 | 6月底 |
30 | 進一步推進企業事項向區行政服務中心集中,進一步對接群眾需求,推動個人事項向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集中。 | 區政務服務辦 | 區相關部門 | 8月底 | |
31 | 進一步推動各業務主管部門對各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工作人員的充分授權,提升各服務窗口即辦件比例。 | 區審改辦 | 區相關部門 | 8月底 | |
32 | 全面實施綜合窗口改革,綜合窗口設置比例達到100%。線下窗口申報(身份核驗+提交材料)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推行預約按時辦理,綜合窗口預約辦理現場等候時間一般事項不超過10分鐘、復雜事項不超過30分鐘。 | 區政務服務辦 | 各政務服務中心 | 9月底 | |
33 | 全面提升服務能級 | 提升“智能店小二機器人”+“云客服”服務能級,拓展語音、視頻等咨詢方式。 | 區政府辦公室 (電子政務科) | 區相關部門 | 9月底 |
34 | 推出幫辦微視頻,實現“云客服”首次響應不超過1分鐘、解決率達到100%,屬于跨部門跨層級的專業類業務,生成工單即時轉派相關部門中、后臺人員;可直接解答的,2小時內答復;無法直接解答的,24小時內由部門給予答復。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相關部門 | 9月底 | |
35 | 打造“領導干部陪辦+工作人員幫辦”的機制,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進幫辦服務進社區、進居委。 | 區政務服務辦 | 區相關部門 | 9月底 | |
36 | 推進政務服務辦理過程全程“無紙化”,推廣“辦結即歸檔”模式。 | 區政務服務辦 | 區大數據中心 | ||
37 | 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店小二”服務驛站,升級“智能店小二”自助服務終端功能,推進自助終端進商圈、園區、社區、銀行、郵政,實現“十分鐘”政務服務圈。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商務委 | 9月底 | |
38 | 提升適老化和無障礙服務水平,拓展離線碼場景應用。推進部分涉老、殘疾等服務“上門辦”“代辦”,加大“雙向免費快遞”宣傳力度,讓更多企業群眾享受“零跑動”。 | 區政務服務辦 | 區民政局 各政務服務中心 | 8月底 | |
39 | 完善數據相關制度規范及體制機制建設 | 根據《上海市數據條例》規定,修訂《黃浦區公共數據管理辦法》,持續完善公共數據管理相關制度和規范。 | 區政府辦公室 (電子政務科) | 區相關部門 | 6月 |
40 | 做深、做實區“首席數據官”工作機制,探索建立“首席數據官+數據專員”的管理模式,加強市區協調溝通和業務培訓,組織全區開展數據歸集、治理、共享、開放等數據運營管理工作。 | 區政府辦公室 (電子政務科) | 區相關部門 | 12月 | |
41 | 加強公共數據運營考核,全面提升數據質量。 | 區政府辦公室 (電子政務科) | 區相關部門 | 12月 | |
42 | 搭建公共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定期開展數據安全檢查和演練。 | 區網信辦 | 區相關部門 | 12月 | |
43 | 夯實數據底座基礎支撐能力 | 根據市《區級大數據資源平臺建設指南》要求,開展區大數據資源平臺二期建設,全面提升平臺數據匯聚、資產管理、共享調度、分析算法、安全管理等能力。 | 區大數據中心 | 區科委 | 9月 |
44 | 開展公共數據運營服務,明確工作規程,加強數據運營中的第三方監管。 | 區大數據中心 | 區相關部門 | 全年 | |
45 | 打造智能算法中心和低代碼、可視性、智能化“工具箱”,為疫情防控、經濟運行、應急協同、精細化管理等“兩網融合”場景賦能。 | 區大數據中心 | 區相關部門 | 10月 | |
46 | 加強電子簽章、電子合同、電子材料等基礎組件應用 | 進一步拓展電子印章(簽名)、電子合同、電子材料在政務服務以及個人和企業日常辦事中的融合應用。深化電子證照應用,以電子簽章、電子合同、電子材料等基礎組件的應用為突破口,推進政務服務辦理全程無紙化,提升服務事項的辦理效率。 | 區政府辦公室 (電子政務科) | 區相關部門 | 全年 |
47 | 參與市級各項試點工作 | 參與市“隨申辦政務云”試點,完成市、區協同辦公平臺對接等工作。 | 區大數據中心 | 區科委 | 11月 |
48 | 積極參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綜合監管、中醫藥監管、幼兒入園招生報名、科創張江園區企業政策扶持等市級專題試點,做好應用場景的數據賦能。 | 區人社局 | 區大數據中心 | 11月 | |
49 | 開展兩張網應用融合試點,通過業務梳理,結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建立“一網統管”和“一網通辦”事項之間的業務聯系,為兩網融合尋找事項串聯點和業務關聯點。結合“一企一碼”工作,積極推動高頻熱點領域兩網融合試點,以店招店牌、食品餐飲和工地管理為突破口,組織相關部門梳理流程、理順機制、理清邊界,通過數據貫通、平臺對接和業務聯動,探索管理服務無縫銜接,事前事后閉環管理,努力打造“放管服”改革的樣板案例。 | 區審改辦 (電子政務科) | 區商務委 | 全年 | |
50 | 做好市區兩級對接及數據支撐工作 | 依托市區大數據資源平臺,加強區“屬地返還”數據落地和異議數據反饋處置機制。 | 區大數據中心 | 區相關部門 | 全年 |
51 | 以應用場景為驅動,匯聚“兩網”關聯數據,打通數據壁壘,加強政務服務和綜合監管兩網數據的貫通,探索“區塊鏈+兩網融合”創新模式,不斷推進兩網間跨鏈驗證,支撐“兩網融合”場景建設。 | 區大數據中心 | 區政務服務辦 (電子政務科) | 全年 | |
52 | 加強隊伍建設 | 加強政務服務窗口工作人員職業化建設,落實政務服務綜合窗口辦事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組織開展“一網通辦”專項立功競賽,提升窗口工作人員獲得感、歸屬感、榮譽感。強化政務服務中心和業務主管部門對窗口工作人員的培訓。 | 區政務服務辦 | 區相關部門 | 全年 |
53 | 項目資金保障 | 做好必要的資金保障,支持“一網通辦”重點項目建設,優化完善項目管理機制,滿足快速部署和彈性擴展的需求。 | 區財政局 | 全年 | |
54 | 完善效能監督 | 持續發揮“好差評”對“一網通辦”改革的推動作用,引導企業群眾自主自愿參與評價。完善“好差評”定期通報機制,強化差評聚類分析和問題整改,推廣“好評”做法,發揮雙向激勵作用。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熱線辦 | 全年 |
55 | 繼續開展“一網通辦”第三方評估,持續推動提升“一網通辦”服務效能。 | 區政府辦公室 | 區民政局 | 6月、10月 | |
56 | 加大宣傳力度 | 從用戶“需求側”角度出發,重點宣傳與企業辦事、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應用,讓企業和群眾了解、體驗、使用“一網通辦”。充分發揮各部門、各街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一網通辦”宣傳推廣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 區政務服務辦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全年 |
??附件2:
黃浦區2022年重點推進“免申即享”事項清單(第一批)
序號 | 事項名稱 | 辦理層級 | 業務主管部門 | 實現方式 | 計劃完成時間 | 數據需求及來源部門 |
1 | 市級民營企業總部成功設立總部獎勵 | 區級 | 區商務委 | 免于申請 | 2022年9月 | 市商務委:新增市級民營企業總部名單;區財政局:可用財力情況 |
2 | 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 | 區級 | 區衛生健康委 | 免于申請 | 2022年9月 | |
3 | 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發放 | 區級 | 區退役軍人局 | 免于申請 | 2022年4月 | 區人武部:當年度義務兵出兵花名冊 |
4 | 傷殘人員撫恤待遇發放 | 區級 | 區退役軍人局 | 免于申請 | 2022年4月 | 市退役軍人局:人員名冊及發放標準等 |
5 | 在鄉復員軍人定期生活補助 | 區級 | 區退役軍人局 | 免于申請 | 2022年4月 | 市退役軍人局:人員名冊及發放標準等 |
6 | 知識產權試點(優勢)、示范項目配套資助 | 區級 | 區市場監管局 | 免交材料 | 2022年3月 | 國家知識產權局、市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試點(優勢)、示范項目名單;區稅務局:申請對象的納稅信息 |
7 |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項目 | 區級 | 區市場監管局 | 免交材料 | 2022年3月 | 區稅務局:申請對象的納稅信息;銀行:申請對象知識產權質押信息 |
8 | 知識產權保險服務項目 | 區級 | 區市場監管局 | 免交材料 | 2022年3月 | 區稅務局:申請對象的納稅信息;保險公司:申請對象知識產權投保信息 |
??附件3:
黃浦區2022年重點優化“一件事”清單
序號 | “一件事”事項名稱 | 牽頭部門 | 配合部門 |
1 | 我要開音像店一件事 | 區委宣傳部(區新聞出版和 電影管理辦公室) | 區消防救援支隊、區綠化市容局 |
2 | 開辦營利性養老機構一件事 | 區民政局 | 區衛生健康委、區市場監管局 |
3 | “婚姻登記證”補證一件事 | 區民政局 | 區檔案局 |
4 | 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一件事 | 公安分局 | 區科委 |
5 | 法律援助一件事 | 區司法局 | / |
6 | 國內人才引進一件事 | 區人社局 | / |
7 | 我要開勞務派遣公司一件事 | 區人社局 | / |
8 | 辦“輻射安全許可證”一件事 | 區生態環境局 | / |
9 | 我要申請夜間施工一件事 | 區生態環境局 | 區建管委 |
10 | 建設項目招投標一件事 | 區建管委 | / |
11 | 裝修一件事 | 區建管委 | / |
12 | 我要開中醫診所一件事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綠化市容局 |
13 | 我要開寵物診所一件事 | 區市場監管局 | 區綠化市容局 |
14 | 我要開眼鏡店一件事 | 區市場監管局 | 區消防救援支隊、區綠化市容局 |
15 | 我要注銷理發店(僅限內資公司)一件事 | 區市場監管局 | 區衛生健康委 |
16 | 我要注銷書店(僅限內資公司)一件事 | 區市場監管局 | 區委宣傳部(區新聞出版和 電影管理辦公室) |
17 | 我要注銷展覽館(僅限內資公司)一件事 | 區市場監管局 | 區衛生健康委 |
18 | 我要注銷足浴店(僅限內資公司)一件事 | 區市場監管局 | 區衛生健康委 |
19 | 我要開游泳館一件事 | 區體育局 | 區衛生健康委、區消防救援支隊、區綠化市容局 |
20 | 醫保服務一件事 | 區醫保局 | / |
21 | 異地就醫備案一件事 | 區醫保局 | / |
22 | 樹木遷移、砍伐一件事 | 區綠化市容局 | / |
23 | 我要開洗車店一件事 | 區綠化市容局 | 區建管委 |
24 | 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一件事 | 區房管局 | 區規劃資源局、區建管委、區市場監管局 |
25 | 開辦房產中介一件事 | 區房管局 | 區綠化市容局 |
26 | 內資公司工會法人變更登記一件事 | 區總工會 | 區市場監管局 |
27 | 殘疾人證遺失補辦一件事 | 區殘聯 | / |
28 | 我要做造血干細胞志愿者一件事 | 區紅十字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