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和區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普惠性養老服務是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三大內涵之一,推動其高質量發展是全體老年人享受基本養老服務的重要保證。為促進普陀區普惠性養老服務進一步發展,助力全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區民政局啟動實施養老服務行動方案,打造普陀老年人的“普惠頤養家園”,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區委全會精神,按照“人民城市建設”要求,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能級,實現機構養老服務更規范專業,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更方便可及,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支持更健全優化,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日臻完善,價格合理、安全優質的普惠養老服務全面覆蓋。
??二、行動目標
??深化落實養老服務“普惠頤養家園”建設行動方案,發布“普陀區普惠養老服務清單”,推進各項優質服務資源向老年人的身邊、家邊和周邊聚集,著力實現三個全覆蓋,即“養老服務場景”全覆蓋、“養老設施布局”全覆蓋、“養老服務對象”全覆蓋;推出十項惠老措施,即惠住養、惠托養、惠照料、惠膳食、惠康養、惠宜居、惠出行、惠安全、惠智能、惠家庭,促使最大多數老年人實現養老服務“可選擇、能負擔、得實惠、享安心”。
??三、主要惠老措施
??惠住養:保基本養老機構能夠更好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護理服務,(半)失能老年人能夠得到護理型床位服務,認知障礙老年人能夠接受認知障礙照護專區服務。
??惠托養:長者照護之家能夠更好提供全托服務,日間照料中心提供的日托服務更加專業。
??惠照料:養老服務補貼、長護險等居家上門養老服務選擇更加多元,家庭照護床位可以提供個性化定制養老服務包,上門助浴服務能夠滿足長期臥床等老年人基本需求。
??惠膳食:就餐可及性進一步提升,區內就餐場所“一卡通吃”、享受就餐補貼。智慧助餐能力更強,居家在線訂餐、騎手配送到家。
??惠康養:機構住養老人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保障進一步加強,社區老年認知障礙健康教育和風險測評,健身輔導和慢病運動干預,以及健康體檢和慢病管理等康養結合服務更加可及。
??惠宜居:老年人生活環境日益宜居、頤養,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能夠進行定制化方案設計和施工,社區居住環境對老年人更加友好,15分鐘社區生活圈內養老服務功能更加完善。
??惠出行:老年人出行更省心、行動更方便,實現一鍵叫車出行,可按需申請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
??惠安全:居家老人安全得到更好守護,一鍵呼叫設備能即時接收和處理老年人的緊急呼叫,協助聯系救援,提供信息查詢、生活便民等服務。
??惠智能:科技使老年生活更美好,為老服務電視一鍵通讓獨居老年人通過電視遙控器實現一鍵掛號、一鍵助餐、一鍵叫車、一鍵咨詢以及一鍵緊急呼叫等高頻服務需求。
??惠家庭: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支持進一步加強,“老伙伴計劃”、家庭照料者培訓、養老顧問服務、“滬助養老時光匯”、社區探訪關愛等進一步形成合力,助力老人原居安養。
??四、重大行動計劃
??(一)綜合設施提升行動
??引導包括國有企業等各類主體參與改造和建設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養老機構,滿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在養老機構中推進護理型床位、老年認知障礙照護床位建設,全區養老機構內護理型床位保有量占總床位的60%,提升機構養老長期照護能力。加強養老機構建筑結構安全、消防安全、適老化、功能優化等薄弱環節升級改造。織密社區服務設施網絡,到2025年,常住人口每千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筑面積達到55平方米。持續建設樞紐型社區為老服務綜合體,推進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設,因地制宜均衡布局。加快家門口養老服務站建設,滿足老年人家門口養老服務需求。推進社區長者食堂建設,努力達到社區老年人步行15分鐘可及。繼續引導、協調社會各方力量,鼓勵發掘新增社會化老年人助餐場所,使更多老年人能在家門口用餐。
??(二)服務水平提升行動
??推動完善居家社區與機構服務功能融合發展,重點滿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需求。發展“家院聯動、護養融合”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建立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庫,推出“養老服務包”“個性化套餐”等。積極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充分調動老年人床邊、身邊、周邊的養老服務資源,指導機構結合自身特點和區域老年人需求,開展個性多樣的服務,制定對家庭養老床位的運營扶持政策。夯實社區關愛巡訪機制,加強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社區定期探訪,特殊困難老年人周探訪率達到100%。持續推進低齡健康老年人為高齡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務的“老伙伴計劃”,進一步擴大為家庭照顧者提供照護知識和技能培訓的“老吾老計劃”覆蓋面。推進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為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進行居住房屋的適度功能改造。深入推進“滬助養老時光匯”項目,鼓勵互助式養老服務。為獨居老年人和80歲以上純老家庭提供“一鍵緊急救援”服務,防范居家意外風險。持續開展社區“上門助浴服務”,為長期臥床、失能等對居家沐浴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洗浴服務,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深化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街鎮全覆蓋開展社區老年認知障礙健康教育和風險測評,加強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提升醫養服務能級,做實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養老機構、社區托養機構簽約合作機制,提升服務頻次,拓展服務項目。推動建設“長者運動健康之家”,為老年人提供健身輔導、身體機能訓練、慢病運動干預等體養結合服務。
??(三)數字應用提升行動
??推進老年人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進社區,常態化開展“長者智能技術運用能力提升行動”,針對老年人進行智能手機應用學習等培訓和幫辦服務,把數字化學習資源送到老年人身邊,實現社區全覆蓋。積極探索社區食堂智慧助餐場景建設,打造“普陀區智慧養老助餐管理系統”,讓普陀老年人實現區內就餐“一卡通吃”。拓展養老服務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通過一鍵通電話機、電視機、自助服務機等多終端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出行便捷。在養老機構入住管理、餐飲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照護、安全防護等領域,推進“智慧養老院”建設,綜合運用智慧養老設施設備和信息系統,為老年人提供實時、高效同時又具備物聯化、智能化特征的養老服務。繼續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在康復護理、安全防護監測等方面配備智能設施設備,持續推進“養老院+互聯網醫院”建設,為養老機構老年人提供便捷醫療服務。
??(四)隊伍素質提升行動
??加強職業體系建設,推動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培養納入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依托區開放大學“老年服務與管理大專班”、曹楊職業技術學校加強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持續推進省市合作、區域合作交流,借力長三角養老一體化協同發展,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協作與對口支援機制,構建以職業教育為主體,層次分明、相互銜接的養老護理人才培養體系。強化技能提升培訓,依托曹楊職校師資力量,建立區級養老服務人才實訓基地,開展“千人培訓”計劃,對從事養老服務管理、護理、專技等人員分類開展輪訓實踐,完善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專業技術培訓等長效培訓機制。組織養老護理員參加中級及以上技能等級培訓,提高從業人員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形成一支規模與需求相適應、年齡梯度適當、等級比例合理的養老護理人員隊伍。開展養老服務各類技能競賽活動,鼓勵街鎮舉辦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定時舉辦區級養老護理年度職業技能大賽,提高養老護理員職業榮譽感,營造全社會尊重、認可養老護理職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質量品牌提升行動
??繼續深化開展養老服務機構服務質量日常監測工作,實施服務機構信用評估管理,建立失信養老服務機構“黑名單”制度。健全養老服務質量綜合評價機制,通過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專項行動,強化對養老服務機構的專項督導。健全養老服務領域多部門聯合監管和執法機制,加強對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消費侵權行為治理,守牢基本養老服務安全底線。實施養老機構等級評定提升計劃,對薄弱機構開展硬件改造,建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長效機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保障。區民政局指導督促街鎮按要求推動行動計劃有序實施。各街鎮強化區域養老服務資源統籌管理,充實加強養老服務工作力量,做好具體組織實施工作,落實各項重點任務。切實做好對行動方案定期評估,科學評估實施情況和效果。
??(二)加強項目帶動。以老年友好型社區試點建設為契機,開展“整體適老改造項目”,圍繞老年人身邊、周邊,開展家庭適老化改造、出行無障礙改造、小區居住環境改善,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適老化、公共空間便利度、社區生活舒適性,建設頤養友好社區;推進“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項目”,建立健全認知障礙友好社區服務體系,從宣傳教育、風險測評、早期干預、家庭支持、資源鏈接、平臺搭建等多維度為認知障礙患者、照護者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高質量支援服務。
??(三)加強考核激勵。開展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考核,結合“以獎代補”政策,發放運營補貼獎勵,不斷促進機構“補短板,提質量”。實施助餐服務場所運營考核補貼,對餐品好、服務優、滿意度高的助餐服務場所,發放運營補貼,激勵市場競爭力,提升老年助餐服務能級。落實養老護理員表彰激勵和人才引進措施。將養老服務納入區人才引進重點支持領域范圍,實施養老護理員入職補貼政策,持等級證養老護理員“以獎代補”政策,增強養老服務崗位吸引力和職業認同。梳理政府購買養老服務項目清單,制定政府購買服務標準。做好資金安全監管,確保資金使用規范和安全有效。
??(四)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和網絡平臺,加大宣傳,提升行動方案的群眾知曉度。總結經驗做法,挖掘特色亮點,在工作中取得的豐碩成果選樹先進典型,強化示范帶領,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為老服務的積極性,讓更多老年人享受普惠養老服務。
??附件:普陀區普惠養老服務清單
??上海市普陀區民政局
??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