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奮斗為民。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松江區政府強化宗旨意識,高度關注弱勢群體,著力完善社會保障政策。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就城鄉居保中城鎮居民的養老待遇現狀開展了深入調研,研究制定了《關于適當提高本區城鎮居民養老待遇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并貫徹落實政務公開,在區政府第89次常務會議上,邀請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區政府法律顧問、高校專家代表、市民代表等建言獻策。
發展成果看得見幸福生活摸得著
“很高興,政府一直想著我們。”在昨天舉行的區政府第89次常務會議上,來自石湖蕩鎮的居民代表張文娟得知自己和丈夫的養老待遇明年將有所提升,她難掩激動地說:“生活越來越好,很知足了。”
這是張文娟第一次到區政府開會。她說,自己的老伴兒自2016年患尿毒癥后,大部分醫藥費都能報銷,本來不算很困難,但她去年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手頭緊了許多。區人社局局長彭再德在會上介紹,按照《實施意見》的內容,松江將針對城鎮居民中的四類人員(純城鎮居民、原高齡納保人員、原鄉鎮企業人員、既高齡又是原鄉鎮企業人員)分別給予高齡補貼、工作補貼、生活補貼的適度調整。張文娟沒想到,這一次來開會,能夠吃下一顆“定心丸”。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宇劍說:“養老保障是民生之依、民生之基、民生之福,是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安全帶,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區委、區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社會保障和民生改善工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如何提高城鎮居民的養老待遇。”
按照《實施意見》,高齡補貼將由60元/月標準調整至200元/月;工作補貼將由160元/月標準調整至300元/月;生活補貼將對原鄉鎮企業人員和原無業高齡納保人員由300元/月調整至350元/月,對純城鎮居民戶籍人員參照以上人群發放350元/月生活補貼。
發展成果看得見,幸福生活摸得著。永豐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綜合窗口負責人平春花在會上仔細閱讀了《實施意見》里具體的補貼方案,她認為,這次待遇提高的幅度非常明顯,看到了政府為人民辦實事、解憂愁的決心。“據我了解,我所在的社區里,這次能夠享受到這個好福利的就有一百多人,政府能夠主動聽取群眾心聲,努力保障大家的生活,我代表社區居民表示感謝。”
區政協委員、上海風度國旅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芬建議要加強宣傳,讓更多的人知曉這項民心工程,提升大家在松江養老的信心和幸福感。
差距進一步縮小建科學測算機制
底數清,才能情況明、措施實。在長達大半年的調研中,區人社局對全區城鎮居民養老情況進行了摸底。目前全區城鄉居保中城鎮居民養老人員共1909人,平均年齡為75.6周歲,分布在17個街鎮,中心城區人數較為集中,平均養老待遇為每人1326元/月,只比本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高出166元/月。彭再德表示,初步測算,經過本次調整,城鄉居保中的城鎮居民養老待遇平均水平將達到1641元/月。
解決民生問題,廣泛聽取意見很重要。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廣富林街道西子灣居民區黨支部書記鄭麗娟為新政策“點贊”,認為政策很有溫度,充分體現了讓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同時她建議,養老待遇應更具彈性和靈活性,根據物價漲幅適當提升增長比例。對此,彭再德回應,未來將綜合考慮本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社會保障實際,根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物價變動和政府財力狀況,建立完善本區城鎮居民養老人員保障水平年度正常調整機制。
上海茸城偉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傅偉軍認為,《實施意見》的各項內容符合《上海市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實施方案》的文件精神,能夠在經濟發展、財力提高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提升的基礎上,提高各類人群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
利好政策如何科學實施,真正惠及群眾?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嚴運樓副教授從事社會保障研究多年,曾參加松江區“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的制定,他建議:“首先是要探索更加科學的測算機制,充分考慮GDP、財政收入等因素,而不是簡單地通過類比確定補貼額度,在這方面,我們愿意提供相關的學術支持。另一方面就是要注意適度性,開源節流,不要過度增加財政壓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聽取了社會各界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后,陳宇劍表示,政府部門要用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論述,用情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用力建立健全科學的、動態的社會保障調整機制,確保人民群眾能夠共享松江“一個目標、三大舉措”戰略的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