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橋——離世界更近 2021-07-20 來源:解放日報
??4月15日,全國第一個保稅物流園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正式轉型升級為外高橋港綜合保稅區。這對于外高橋來說是一個歷史性時刻。這一天,距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封關運行剛好過去了17年。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位于長江入海口,是浦東開發開放后設立的開發區之一。商品進入保稅區以后,境內關外免稅、保稅。因國際貿易的便利化,這里被稱為“離世界最近的地方”。
??伴隨著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簡稱《意見》)發布,外高橋將以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高質量發展,探索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進一步深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制度和功能創新。
??“實際上外高橋從成立的第一天開始,探索制度開放的精神便融入保稅區的血液中。”上海外高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宏說。
??2004年4月15日,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封關運行。17年來,新產業、新模式、新功能在此大膽探索實踐。尤其是2013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外高橋掛牌成立后,外高橋的制度型開放達到了新高度,全國第一張負面清單、第一個自由貿易賬戶、第一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制度創新均誕生于此。
??今年,上海外高橋港綜合保稅區經實地驗收予以通過。這對外高橋和浦東來說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外高橋港綜合保稅區揭牌后,浦東將初步形成一個特殊綜保區、一個保稅區、三個綜保區的“1+1+3”新布局,為上海提升國際國內雙循環重要節點地位注入強勁動能。
??“引領區《意見》的27條發展路徑和要求與外高橋息息相關,尤其在促進內需提質擴容、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組織實施等方面,外高橋人責無旁貸。”劉宏說,今后,外高橋將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平,推進更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
??今年1月11日,外高橋郵輪內裝制造平臺項目開工。這是外高橋“十四五”開局首個開工建設的重點產業項目。總建筑面積6.7萬平方米的郵輪內裝產業集聚平臺,達產后預計每年銷售收入10億元,建成后的首個任務是為中國首艘國產大型豪華郵輪VISTA船型提供內部預制艙室。
??郵輪平臺的快速落地,得益于外高橋通過“管鎮企”高效聯動,創造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三證連發”新紀錄。
??推進自貿區的先行先試,貿易便利化是重要一環。外高橋正在加快落實全球營運商計劃(GOP),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切實解決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目前已完成首批41家簽約企業建檔工作并動態更新。
??《意見》中提到吸引更多國際經濟組織和企業總部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落戶。外高橋正持續加大總部項目招商力度,上半年完成實到外資13億,新增科騰聚合物貿易、阿斯麥、優時比貿易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8家落戶,區域內累計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到125家。外高橋還積極參與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服務基地建設。
??外高橋不但是通往世界的窗口,更是宜居宜業的城市家園。最近,外高橋綠洲公園正式對外開放。作為森蘭綠地內的第一座公園,綠洲公園北起航津路,南至庭安路,西自蘭谷路,東達楊高北路,總面積約7.8萬平方米,融入多樣化功能,回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按照‘引領區’文件的要求,外高橋將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自由貿易園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陳彥峰說,外高橋將圍繞制度型開放,發揮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作用,積極推動制度創新,加快推進區域城市化建設,著力形成具有區域發展特點的獨特競爭優勢,以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自由貿易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