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府辦發〔2024〕16號
區政府各委、辦、局,各街道辦事處: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楊浦區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12月26日
楊浦區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是實現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養創新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為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重要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立足現有基礎,圍繞楊浦區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和人民教育家于漪教育教學思想,將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楊浦打造“創智教育”品牌的核心承載,推動科學教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銜接聯動,激發中小學生科學興趣和潛能、培育科學素養、培養有志獻身國家科學事業的青少年群體,為楊浦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引領區、上海建設“五個中心”和“三位一體”推進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奠定扎實人才基礎。
(二)行動目標
通過3~5年努力,實現區域科學教育體系建設與設點布局進一步優化、優質課程資源和活動品牌進一步豐富、教學方式變革進一步深化、數智技術在科學教育場景中的應用進一步加強,充實和完善一支來源多元、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科學教育教師隊伍,形成一系列學校、家庭、社會協同開展科學教育的典型案例,初步建立與楊浦建設高能級科技創新引領區和科技創新戰略人才早期培養需求相匹配的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治理格局,區域科學教育的整體品質顯著提升,為每一位楊浦學子筑牢科學素養根基,培養一批在科技創新領域極具潛能、立志為國家從事科學研究的青少年學生。
(三)基本原則
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堅持面向全體中小學生開展科學教育,立足楊浦區作為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先行先試的基礎,將科學教育充分融入國家課程的校內實施、地方課程的特色建設、校本課程的合理開發和校外課程的豐富構建,加強科學教育與五育有機融合,與項目化和跨學科有機整合,切實滿足學生科學普及、科技實踐、科創培優的多元化需求,實施因材施教。
遵循規律,變革教學。堅持依據教育規律科學推進科學教育,重點推動科學教育的教學方式變革,注重知識學習、探究實踐、創新創造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參與科學教育過程中,激發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養家國情懷、興趣志趣、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打好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和立志投身國家科學研究事業的全面基礎。
整合資源,協同聯動。堅持系統規劃科學教育頂層設計,統整區域科技企業實力雄厚等資源,完善各部門齊抓共管、密切聯動的科學教育治理體系,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機制,加強統一領導、統籌協調、過程監測,全面提升科學教育實施效能。
鏈接大學,貫通培養。積極利用楊浦“四個百年”的深厚歷史底蘊,尤其是區域高校云集等資源優勢,從人才成長和培養的連貫性角度,重視發揮高水平高校引領作用,突出基礎教育和高校銜接貫通培養的重要價值意義,完善專業指導的全學段、全鏈條管理。
二、主要任務和重點行動
(一)推進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五大任務”
1.完善區域科學教育工作體系
打造校內校外有機聯動、線上線下互為補充、數智技術深度融合、大中小學人才銜接和學校、家庭、社會協同共育的區域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體系,實現科學教育人人全覆蓋、時時有體驗、處處能探究、校校皆參與,科學教育觸手可及和學生學力能及、科學素養漸及的目標。
優化科學教育設點布局。強化中小學科學教育主陣地,編制科學教育“一校一案”。打造線上線下開放式科創空間,繼續發揮區少科站的校外科學教育功能,開放學校創新實驗室,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社會場館、科技企業及社區等,拓展“家門口”的科學教育資源布局。
加大科技、教育、人才一體化支撐力度。聯動城區、校區和社區的教育資源、科研資源、場館資源、企業資源,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聯合指導學校實施科學教育和校外科學教育實施,同步開展科技創新人才早期發現與培育試點。依托“雙進入”項目打造區域人才孵化鏈,聯合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四所高校基礎教育集團引領的區域“四鏈多點”,一體化構建科技創新人才和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新格局。
2.強化科學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統籌推進基于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和校外課程的科學教育課程實施,健全依托學校、立足課堂、學段銜接、校內外相互補充的區域科學教育課程體系。規范科技類校外培訓課程管理和競賽活動管理,將科學教育教輔讀物用書同步納入監管體系,確保區域科學教育課程高質量規范化實施。
指導全體中小學加強科學教育課程管理,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科技/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學科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各類科學課程,建強科學教育學科教學主陣地。落實義務教育跨學科主題學習不少于10%的課程教學要求,強化實驗教學、探究實踐和對學生科技社團、興趣小組等的指導,統籌各方資源,將科學教育有效納入課后服務。
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社會場館、科技企業、社區等科學教育資源,將已有優質科普及科學教育課程資源根據中小學科學教育需求改編審定后,納入區域科學教育的校外課程體系。進一步組織專家和骨干科學教師,聚焦科技前沿、結合楊浦科創產業布局開發工程類、科創類、人工智能類等區域特色科學教育課程。
3.深化科學教育教學方式變革
立足楊浦“創智教育”品牌,深入推進基于“創智科學課堂”的科學教育教學方式變革,遵循中小學生的科學學習規律,以科學素養培育為目標,倡導科學教育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全面推廣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項目式學習等學習方式在科學教育中的運用。加強中小學支持科學教育教學方式變革的學科實驗室、創新實驗室、跨學科學習空間建設與升級改造,同步指導優化校外科學教育基地、場館的空間建設與設施配套,以靈活的學習空間布局和先進的科學裝備配置,為中小學生開展多樣化的科學探究和實驗實踐提供全面支持與保障。
推進科學教育評價方式改革,重點圍繞不同年齡學生的科學興趣激發、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思維形成、科學精神養成和科創能力發展等科學素養典型表現,研制區域科學教育評價指標體系、評價量規和配套工具,優化科學類學業考試命題,以評價改革進一步驅動科學教育教學方式變革。
4.加強科學教育人才隊伍建設
完善楊浦區科創教育指導委員會架構,加強全區中小學書記、校長的科學教育管理意識和能力培養,優化科學教師崗位編制和實驗員配備,強化區教育學院科學教研功能,配強學校科技輔導員隊伍,實現每所學校至少有一名校級及以上科學教育骨干教師,逐步實現全部中小學設立科學副校長。
始終把中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設作為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參照區域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總體部署,建立科學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梯隊,依托已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科學教育骨干教師組建導師團,開展科學教師的分層分類研修培訓,不斷提升全區科學教師專業能力。
廣泛吸納高校、科研院所、科創企業、社區家庭及其他組織中有志于從事科學教育和國家科創人才培養的能人志士擴充區域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推動科技領域專家參與指導中小學科學教育教研,加大科學教育教師外出學習交流的支持力度,發揮多元教師共同促進科學教育專業發展的倍增優勢。
5.推動科學教育數智技術賦能
依托教育部“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全國在線教育應用創新項目區”和“上海市基礎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整體試驗區”建設的成果經驗,加強新時代科學教育研究,推動數字化轉型賦能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建立區域科學教育數字資源集成共享平臺和管理平臺。
以承擔本市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三個助手”項目整體試點任務為契機,推進區域科學教育備課、教學、作業的數字資源建設和應用工具開發,探索人工智能融入科學教育課程建設、教學變革、自適應評價、智能分析與建議生成的全過程,提高教師的科學教育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
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文生圖、文生視頻、元宇宙等新技術,開發區域、學校、場館等科學教育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場景。進一步利用互聯網和媒體、新媒體平臺,多渠道宣傳推廣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工作進展、活動報道和實施成效,營造良好的區域科學教育氛圍。
(二)實施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十個一百”重點行動
1.百所科學教育實踐體驗基地建設行動
統籌高校、科研院所、社會場館、科技企業、社區科普點、區科學教育研究院、區少科站以及科技教育基地校和實驗校、科技社團聯盟體等科學教育資源,命名百所科學教育實踐體驗基地,依托“一校一(多)基地”“一盟一(多)館”機制,形成合理布局,落實常態實踐。推出楊浦區科學教育實踐體驗基地地圖和“電子護照”,開發配套相應科學教育課程活動,供學生及家長按需體驗。(責任部門:區教育局、區科技經濟委、區科協、區文化旅游局、各街道、各高校科研院所)
2.百門區域科學教育優質課程共享行動
面向區域已有中小學科學教育校本課程、校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科技場館院所課程,遴選百門優質科學教育課程,組織專家指導完善縱向貫通中小學各學段,橫向涵蓋科普啟蒙、科學探究、科技前沿、科創實踐、科學家精神等主題的科學教育特色課程群,編制《楊浦區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圖譜》,推動區域高品質科學教育課程資源擴容和共建共享。(責任部門:區教育局、區科技經濟委、區科協、區文化旅游局、各高校及科研院所)
3.百例“創智科學課堂”教學設計發布行動
聚焦科學教育教學方式變革,集中發布校內校外百個“創智科學課堂”教學與評價設計優秀案例,重點圍繞以科學素養培育為目標導向,基于大概念、大任務和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項目式教學設計及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評價設計,形成《楊浦區科學教育教學與評價設計案例匯編》,提煉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學方式變革的關鍵特征與設計方法。(責任部門:區教育局)
4.百節優質科學教育公開課展示行動
依托區域“百花杯”“小荷杯”教學大比武、課外校外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科學教育“空中課堂”教學評比、科技領域專家科普公開課認證等系列工作,開展“楊浦區科學教育公開課集中曬課展示與講評教研活動”,評選百節科學教育精品展示公開課,持續豐富科學教育的課堂樣態,為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典型課例和課堂教學的示范借鑒。(責任部門:區教育局、區科技經濟委、區科協、團區委)
5.百場科學家進校園、進社區科普行動
廣泛邀請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兩院院士、高校科學領域專家和企事業單位的科技工作者、勞動模范等,建立“楊浦區中小學科學教育專家宣講團”,組織開展百場院士、科學家、勞模工匠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實現區域全體中小學生現場聆聽科學工作者成長故事和科普講座全覆蓋,鼓勵學生在走近科學家、與科學家對話的過程中,點燃科學夢想、學習和踐行科學家精神。(責任部門:區科技經濟委、區科協、區教育局、區總工會、團區委、各街道、各高校及科研院所)
6.百項科學教育特色活動品牌打造行動
全力打造“楊浦科學秀帶”;持續深化“雙進入”、“學生視角看社會”青少年社會調研實踐、青少年科創學術節、幼兒“小機靈、小頑童”做中學、“創智科技未來說”、“科技為生命保駕護航”等系列活動品牌內涵;不斷擴大“賽復創智杯”“尚理杯”“市東杯”等科創賽事品牌影響力;推動區域中小學“一校一(多)品”科學教育特色項目和區科技社團聯盟體“酷玩小鋪”“星動季”等品牌建設,全面打造區校兩級百項科學教育特色活動品牌矩陣。(責任部門:區教育局、區科技經濟委、區科協)
7.百位優秀科學教育導師專業成長行動
面向中小學科學教育骨干教師、青年新秀、校外科技輔導員和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其他組織的科學工作者,選拔百位有志從事科學教育、為國家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科學教育導師,建立“楊浦區中小學科學教育導師團”,提供學歷提升、高端培訓、課題研究、專家指導等全方位支持,通過導師的專業發展進一步帶動區域全體科學教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責任部門:區教育局、區科技經濟委、區科協、團區委、各高校及科研院所)
8.百戶社區科學教育先鋒家庭選樹行動
推動以“兒童家庭科技角”建設和“我給孩子做科普”視頻評選為抓手的家庭科學教育普及活動。委托區域各社區街道選樹百個重視家庭科學教育、長期提供科普志愿服務、支持子女參加各類科學教育課程活動體驗并取得一定成效的“科創先鋒家庭”,開展楊浦區“科創先鋒家庭”宣傳周活動,樹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開展科學教育的新風尚。(責任部門:區科技經濟委、區科協、各街道、區教育局、區委宣傳部、各高校及科研院所)
9.百個科學教育高端實驗室共建共享行動
緊扣科學教育實驗實踐,推進百個科學教育高端實驗室共建共享行動。重點打造一批中小學科學學科樣板實驗室和科技創新、工程技術、人工智能等主題的創新實驗室,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場館、高科技企業共建共享一批緊扣科技前沿、服務科學教育的高端實驗室。加快探索數智技術賦能科學教育的“智課、智學、智評”典型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全面提升區域科學教育的實驗環境品質和教育技術裝備保障品質。(責任部門:區教育局、區科技經濟委、區科協、區數據局、各高校及科研院所)
10.百名楊浦青少年“科創英才”成長行動
組建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科技領域專家和優質高中學校骨干科學教師組成專家團隊,通過在校內外科學教育實施過程中的綜合評價和過程觀察,遴選百名擁有濃厚科學興趣志趣、科學基礎扎實且極具創新創造潛能的中小學生,實施“科創英才”成長計劃,試點開展大中小一體銜接培養,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合力推進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楊浦模式”。(責任部門:區教育局、區科技經濟委、區科協、各高校及科研院所)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貫徹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重要指示,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區域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加強區教育局、教育學院對科學教育的分層分類指導和培訓,壓實全區中小學書記、校長對深化學校科學教育的主體責任,持續完善區域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長效常態機制。(責任部門:區教育局、區科技經濟委、區科協、區委宣傳部、區數據局、區文化旅游局、各街道、各高校及科研院所)
(二)落實經費保障
加大區域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力度,確保科學教育設點布局、資源擴容、活動組織、教師培養、數字化轉型和品牌創建等內涵發展行動的經費保障。積極探索科學教育多渠道籌措資金和成本分擔機制,鼓勵科技企業、科創基金會等社會資源支持科學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為區域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充分經費保障。(責任部門:區財政局、區教育局、區科技經濟委、區數據局、區發展改革委、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三)優化工作機制
區內各部門、各單位和基層學校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機制。配套建立科學教育人才激勵機制,對在科學教育中產出優秀成果、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績效激勵和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等政策傾斜,對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等深度參與科學教育的專家和科技工作者給予相應表彰推薦。(責任部門:區教育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科技經濟委、區科協、各高校及科研院所)
(四)開展監測指導
制定區域科學教育“五大任務”和“十個一百”重點行動的時間表、路線圖,建立定期追蹤監測和考核機制。根據區域中小學生科學素養評價指標體系,追蹤采集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狀況及其在各類科創活動中的表現情況,分析發現當前科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及時組織指導改進,確保區域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落地見效。(責任部門:區教育局)
(五)加強宣傳引導
在全區進一步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依托相關媒體和新媒體平臺開設中小學科學教育宣傳欄目,加大對科學教育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典型活動、典型經驗的總結與宣傳推廣,提高人民群眾對科學教育的知曉度、參與度和認可度,努力營造“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科學教育氛圍和區域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生態。(責任部門: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區科技經濟委、區科協、區文化旅游局、各街道、各高校及科研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