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問答實錄(2023年10月17日) 2023-10-18 來源:市政府新聞辦
新華社:金山區一直以來都很注重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城市治理、服務社會等方面金山區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能否具體介紹一下?
李澤龍:近年來,我們緊密結合金山實際,聚焦老百姓和市場主體最為關切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持續深化治理創新,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
第一,持續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讓金山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一是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圍繞廢氣深化治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接續開展三輪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滾動實施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深化開展再生資源回收管理等七大專項整治行動,持續優化城鄉人居環境,順利完成185條段198公里中小河道綜合整治任務,全面消除769條段劣Ⅴ類水體,水清岸綠、鳥語花香已成為金山隨處可見的風景。二是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打造了一批市級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加快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大力推進高新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和金山海上風電場項目建設,積極推動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啟動“無廢城市”建設。深入開展“美麗灣區,我是行動者”實踐活動,努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濃厚氛圍。三是加強工作機制創新。全面落實中央和市級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創新開展區級生態環保專項督查。創新設立金嘉平“兩山議事堂”,推動與毗鄰地區生態環境標準、監測和執法“三統一”。以環杭州灣區域為重點,推動化工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安全環保一體化協同治理,形成更加緊密的發展共同體、治理共同體。
第二,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創業。一是政務服務突出“便捷高效”。強化智慧政務建設,推動政務服務流程向極簡化、服務能級向高效化轉變。目前,全區政務服務全程網辦率達93.7%,累計上線“一件事”集成服務46件,實現平均減環節66%、減時間70%、減材料47%、減跑動92%。二是項目審批突出“提速增效”。2018年起,推出產業項目“全程代辦”服務,項目從地塊儲備立項到取得施工許可證總歷時平均減少約440天,整體提速約54%。2020年,在全市率先推出重點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服務舉措,通過前置服務、容缺受理、并聯審批等舉措,項目從土地摘牌到開工比一般項目整體提速約96%。今年,又成功推動全市首例“交地即交證”項目落地,項目申請交地辦理及移交用地審批文件的時間從原先42個工作日壓縮至11天。三是助企惠企突出“常態精準”。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包干走訪、中小企業服務專員等服務機制,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推出“灣區貸”批次擔保服務,打造“一網暢融”服務平臺,累計為775家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需求約36億元。強化法治化服務保障,通過“三團一平臺”組團式法治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法治咨詢、法治宣講、法治體檢等服務,同時認真落實“包容審慎”監管和輕微違法不予行政處罰舉措,探索形成并積極復制推廣環保領域“一查二勸三改四罰五公開”柔性執法模式,切實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加寬容友好的環境。
第三,持續強化社會治理創新,讓城市更安全、更文明、更和諧。一是提升公眾安全感。全面推進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加快打造防控機制高效完善、防控時空無縫銜接、防控基礎扎實穩固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探索形成了“微格治理法”等一批特色治理模式,推動全區公眾安全感和對公安工作滿意度連續12年位居全市前列。二是提升城市文明度。把好人文化作為城市建設的精神坐標,自2013年起持續開展金山好人評選活動,建成滬上第一座好人主題公園,大力營造崇尚好人、學習好人、善待好人、爭做好人的社會風尚。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建成1個區中心、11個分中心、238個實踐站、311個實踐點。三是提升社會和諧度。探索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金山模式,在全市率先開展“非訴社區”建設,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小、解決在早。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城中村改造、舊住房修繕、人居環境整治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領域,廣泛開展基層民主議事協商,更好凝聚共識、解決問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金山區正在打造轉型發展五大重點區域,有哪些新的謀劃和布局?特別是上海灣區科創城,能否具體介紹一下?
陳干新:第一個問題,關于五大重點區域。這五大重點區域是“有機體”,總體呈現“三星拱月”的品字形布局結構,構成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格局分明、有機統一的整體。
這五大重點區域也是金山推動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五大重點區域以約占全區30%的面積,集聚了全區約50%的人口,占用了全區約60%的新增建設用地,貢獻了全區約70%的規上工業產值和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集聚效應??梢哉f,抓好重點區域轉型,就能有效引領帶動全區轉型升級。
這五大重點區域轉型發展總體思路是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科學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引導人口、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合理布局,促進生產功能集約高效、生活功能提質完備、生態功能深化提升,打造成為產城融合發展、新興產業集聚、生態宜居宜業的現代化轉型樣本。
具體舉措是以關鍵任務、重點事項、重大項目為抓手,聚焦核心,實現目標項目化、落地化。濱海地區重點打造濱海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上海灣區科創城、衛城濱水社區,成為引領輻射全區的核心。
高新區重點打造“三園一區”,即生命健康產業園、智能裝備產業園、信息技術產業園、產教融合發展區(暫名),努力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碳谷綠灣劃分為東西兩大片區,東部片區重點打造配套服務功能區、未來材料試驗區,西部片區重點打造功能材料集聚區、產業科創服務區,努力成為全國工業園區“二轉二”轉型發展示范區。同時,進一步聯動上?;^和上海石化推動化工產業轉型。
第二個問題,關于上海灣區科創城。上海灣區科創城是金山推動高端產業創新發展和建設成為上海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的核心功能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約7.4平方公里,形成“一核兩區”的功能布局,即灣區科創中心“核心”,匯龍湖國際社區“生活配套”功能區,灣區科創產業園“產業轉型配套”功能區。下面我用四個關鍵詞來具體介紹一下,也是我們下一步聚焦的工作重點。
1. 科創資源匯聚。上海灣區科創城先后與清華系院校、中國科技開發院合作成立“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灣區科創產業園”,“中開院(上海灣區)創新基地”,“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上海灣區聯合研究與轉化中心”等,成立了全市首個區級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上海灣區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創建上海市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基地,這些平臺發揮著資源“排兵布陣”的作用,將資源稟賦優勢轉化為強勁的發展動能。
2.優秀人才集聚。上海灣區科創城不斷優化生態和生活環境品質,建設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群,打造成為匯聚品質設施、匯萃人才精英的長三角科技人才安居樂業的夢想家園。比如現正積極推動華師大二附中金山實驗學校建設,規劃一些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等項目。同時,推出一系列人才政策,做強上海市海聚英才示范基地。
3.優質產業集群。上海灣區科創城圍繞生命健康、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一方面加速項目招引,構建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另一方面鞏固提升重點優勢產業,推動2轉2.5,深化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
4.產城融合發展。上海灣區科創城秉承“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共建”的產城融合發展理念,優化城市居住功能與就業功能空間布局,實現城市功能結構與產業功能結構的相協調,生產與生活的相適應,不斷增強城市的宜居度與吸引力。
目前,我們正在推動50余萬平方米的高品質科研辦公載體建設,即將出臺支持上海灣區科創城發展的專項政策,期待社會各界更多關心關注和支持。
國際商報:金山區在產業轉型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和成效?下一步將如何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
夏霞紅:作為制造業重要承載區,金山歷來重視產業的轉型升級,著重突出了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調整結構、低效轉型。剛才的介紹中,以著力推進傳統小化工調整、碳谷綠灣“二轉二”為例,用一組數據展現了金山傳統產業轉型取得的成效。推進小化工調整和碳谷綠灣“二轉二”是金山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與此同時我們在全區面上同步推進小散亂等“三高一低”企業的調整。“十三五”以來累計淘汰關停1013個項目,騰退調整低效用地1萬多畝。當然,騰退不是最終目的,關鍵看盤活和煥新,讓資源創造更高價值。還是以碳谷綠灣為例,園區在騰退低效企業同時積極回購原有的用地,引進投資超30億元熱塑性彈性體等優質項目實施二次開發,約1400畝土地通過新舊動能的轉換預計可實現超150億元的產值,10億元的稅收。
二是借梯登高、技改轉型。2019年,我們出臺了區級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40條政策鼓勵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我們在全市首推專精特新梯度成長政策,累計培育了531家專精特新企業,其中48家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成長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立項區級技術改造項目39個,撬動企業投資近9億元實施技術和產品迭代升級。2022年全區研發經費總投入39.58億元,同比上年增長23.5%,投入強度3.54%,同比上年提高0.83個百分點,在全市排名第8,比上年提升4名,企業也借助科技賦能獲得轉型新生。中天科盛就是一個生動案例,2018年前它還是一家傳統的電鍍和塑料生產企業,2019年引入科研團隊,投入近5000萬元進行新產品的研發和設備的技術改造,今年工博會上,他們研發的國產替代產品—聚氨酯彈性體獲得新材料產業展優秀產品獎,每噸的價格是普通塑料粒子的3-4倍左右。
三是倡導低碳、綠色轉型。綠色低碳清潔是金山建設美麗灣區的鮮明底色,為此,我們在全市第一個推出區級“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系列支持政策,促進企業加快低碳轉型、綠色發展。2019年至今累計創建市級及以上綠色工業園區、工廠等111個,“四綠”創建全市名列前茅,全區萬元產值能耗持續下降。
下一步,我們將全力以赴固本興新。
一、從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方面來說:首先還是要堅定不移淘汰落后產能、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近期我們正在制定推進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實施意見,著重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動低效土地二次開發,讓沉睡的土地“醒”過來;二是騰籠換鳥嫁接項目,讓閑置的廠房“活”起來,三是持續引導自主轉型,讓低效企業“涅槃新生”。其次是堅定不移推進科技賦能、技術創新,目前正在修訂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40條政策,核心就是推進企業數智化改造、綠色化轉型,實現傳統化工深度轉型、新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提智擴容,全方位提升金山重點產業核心競爭力。
二、從推動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方面來說:就是以現有“4+8”市、區級特色產業園為載體,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構建特色更特的產業新賽道、新生態。我們的“纖維材料”等三個產業集群入選了工信部和上海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展廳內金山出品的北京冬奧火炬、國內首架工業級新能源無人機、柔性面板就展示了我們在纖維材料、無人機、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為進一步做精做強這些特色新興產業,已經制訂出臺了纖維、無人機、生物醫藥等配套政策。我們期望也相信,金山新興產業的發展一定會如金山出品的“御風未來”無人機一樣御風產業發展的新未來!
解放日報:“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是金山引以為傲的創業優勢。請問,金山區在增進民生福祉上,特別是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建設方面有哪些新進展?
李澤龍:近年來,我們圍繞“幸福灣區”建設目標,聚焦群眾所需所盼,加快布局完善城市功能配置,努力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公共服務。
在教育服務方面,我們著力打造高質量教育體系。一是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根據金山城市發展實際,加快人口集聚區域各類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期間,全區共規劃基礎教育基建項目24個,目前金山第二實驗小學南校重建、山陽小學新建等項目已竣工,秋靈路中學新建、隆安東路幼兒園新建等3個項目正在施工中。
二是加快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強化“名校+新校”合作,通過引進優質資源、推進集團化辦學等方式,推動前京中學、龍航小學等學校實現高起點辦學。同時,我們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共建華師大二附中金山實驗學校,今年已實現借址辦學,同時學校一期項目已開工建設,計劃2025年建成啟用。
三是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立足產業發展需求,以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上海現代化工職業學院、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健康護理職業學院(暫定名)、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等5所職業院校為重點,加快打造職業教育高地。
在醫療服務方面,我們加快推動區域醫療衛生資源提質擴容。一是強化優質醫療資源供給。瑞金醫院金山院區項目去年已成功落地,規劃總床位1200張,其中一期項目今年6月已開工建設。同時,我們全力推進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制定實施了金山醫院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并成功入選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
二是加快醫療衛生項目建設。區精神衛生中心改擴建工程已竣工,區疾控中心遷建工程將于年內完工。同時,大力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造提升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著力打通便民就診“最后一公里”。
三是持續深化醫聯體建設。與中山、市六、龍華、同濟等市級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現有31家市級醫院152名市級專家定期來金提供優質診療服務。
在住行服務方面,我們持續加大服務保障力度。一是強化保障性住房供給。為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持續完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體系,同時結合產業發展,積極推進人才公寓建設,“十四五”以來累計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超過1萬套、已供應8502套、已供應各類人才公寓7057套。
二是加快交通重大項目建設。一方面,全力推動市域鐵路南楓線、金山至平湖線,以及滬乍杭國鐵等軌道交通項目規劃建設,加快融入長三角軌道交通網。另一方面,全力推進各類城市道路和農村公路規劃建設,持續完善公共交通網絡,不斷改善市民交通出行條件。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大公共服務資源供給,深入推進民生實事項目建設,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金山區最近剛剛被國家文旅部確定列入全國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請問金山區將如何把握發展機遇,推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李泱泱:“金山如畫”作為全市首發的區級文旅公共品牌已經深入人心。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50萬各方嘉賓沿著我們北部古鎮民俗人文、中部鄉村文化生態、南部海洋文化商務三條文旅主題發展軸線,暢游廊下郊野公園、漕涇郊野公園、呂巷水果郊野生態公園和朱涇花海芳香郊野生態公園等四大郊野公園以及我們的濱海和古鎮景區,充分領略了金山紅色革命文化、綠色生態文化、藍色海洋文化、金色民俗文化、炫彩工業文化的獨特魅力。
要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這正是金山文旅發展的最顯著特色。金山歷史文化遺存遍布全區,同時擁有楓涇和張堰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我們將通過文旅融合與文物的活化利用,打造更多主客共享的文化空間。大家如果有機會來到楓涇古鎮,可以在百年狀元樓蔡以臺讀書樓內品鑒咖啡。在張堰古鎮,更有數十個書畫名家工作室、展示館,星羅棋布。街頭巷尾轉彎拐角之間,大家就會與大師名作不期而遇。
這些年,我們將呂巷小白龍和朱涇花燈等民俗項目注入我們的旅游空間,相關景區在十一期間,游客流量猛增了80%,既更廣泛地弘揚了金山優秀的非遺文化,又有力地帶動了當地消費的增長。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文旅招商引資的力度,使更多體驗獨特、類型多元、品質優良、內涵深厚的文旅項目落地金山,推動文旅產業的空間升級、體驗升級、品質升級、服務升級,為市民群眾和各方游客提供更好的文旅體驗。
未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廣大市民和游客的熱情參與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大力支持下,我們將按照金山十四五文旅發展專項規劃謀定的“一二三四五”發展戰略,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東方網:金山區是上海的“農業大區”,對于超大城市的鄉村振興,金山有哪些思考和謀劃?在推動農村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金山又有哪些亮點特色?
葉文娣:金山是上海的“農業大區”,是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區。近幾年,我們高舉“三個百里”旗幟,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經濟、生態、社會、文化“四個價值”,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20多個“國家級”試點示范,去年還被納入全國首批、全市首家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下面針對推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兩個方面,向大家做個介紹。
第一個問題,在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主要是推動“三個化”。一是推動農業科技化。構建了“政府+科研院校+企業”這樣的金三角合作機制,重點深化和上海市農科院的院區合作,通過共建,成功列為首批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近幾年,眾多科技成果得以轉化,如成功選育了國產雙孢蘑菇新品種“申K6”,解決了雙孢蘑菇種源長期依靠進口的卡脖子問題。
二是推動農業品牌化。以“五個統一(統一組織、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營銷、統一機制)”為抓手,深化農業品牌建設。目前已成立了金山小皇冠西瓜等10個產業化聯合體,構建了以“金山味道”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的“1+X”品牌體系。
三是推動農業綠色化。成功入選了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松林樓房養豬、開太魚立體種養等模式,成為大都市郊區農業綠色發展的典型案例。
第二個問題,在農民高收入增長方面。主要是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產業促增收文章。近幾年,已培育高素質農民4889人,通過這批帶頭人的引領,依靠科技+品牌+服務,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如施泉葡萄合作社平均畝產值可達5萬元左右,帶動全區2070畝葡萄基地,比面上價格提高35%左右,促進農民增收。
二是做好改革促增收文章。不斷深化農村“三塊地”改革,如朱涇鎮待涇村探索了全市首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作價入股模式,實現村集體每年保底分紅達到200萬元以上,村民成為了“股金+租金+薪金+現金+保障金”的“五金”農民。
三是做好幫扶促增收文章。借助農村綜合幫扶資金成立了振富公司,和金山蘑菇小鎮特色產業緊密結合,建設造血機制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產值2億元。同時利用村級閑置資金成立了振村公司、三峽移民后扶資金成立振峽公司,進行抱團發展,每年實現投資額6%以上的收益率。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下一步金山區還將在哪些領域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
劉健:金山現在轉型發展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了,同時四梁八柱已經基本搭建完成,接下來對我們來說是怎么抓好落實,關鍵在于落實,怎么真正把美好的藍圖轉化為施工圖和實景畫。
首先,我們按照“四個明確”,明確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時間節點,把實施意見進行分解,形成任務分解表,出臺三年行動方案和圍繞活力灣區、美麗灣區、幸福灣區的三個行動計劃。同時把這些規劃計劃納入到每年的年度重點工作要點和每年重大項目的推進方案。
第二,形成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去年6月,市政府出臺了“南北轉型”的實施意見,金山區委建立“1+3”推動轉型發展組織體系,成立了一個轉型發展領導小組,下面設立三個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分別圍繞“三個灣區”建立三個工作小組,統籌推動全區轉型發展。今年6月份,在實施意見出臺一周年之際,區委全會出臺了重點區域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其中,聚焦轉型發展的核心區域濱海地區,我們建立了濱海地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從全區主要部門抽調優秀干部,全力推動重點區域、核心區域轉型發展。同時,圍繞三個重點區域項目,比如剛才發布中講到濱海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灣區科創城、衛城濱水社區,成立三個工作專班,形成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推進機制。
第三,是緊抓黨建引領轉型發展。緊緊結合主題教育契機,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發揮好現在已經形成的“8+7+1”產業集群黨建,引領產業轉型發展,特別是產業集群的黨組織,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合力,帶動整個產業鏈的轉型發展。再比如在黨建引領治理轉型方面,我們先后開展了全面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七大工程”,黨建引領“幸福灣區”建設七個專項行動,同時我們還總結推廣了這幾年開展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十法,為轉型塑形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組織支撐。
最后,人才隊伍建設是決定因素。今年一季度,我們就出臺了“1+3”的有關針對干部的文件,其中1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奮力擔當轉型發展的新使命的若干意見,在這個基礎上,又出臺了三個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容錯糾錯的文件。提出了實施凝心鑄魂、灣區賽馬、青藍相繼、賦能強基、先鋒守護五個工程,這五個工程主要是圍繞干部的教育、培養、使用、監督幾個方面開展,目的是營造組織為干部擔當、干部為事業發展擔當的良好氛圍,推動全區的干部在金山的轉型塑形中始終保持著充滿激情、富于創造、勇于擔當的精氣神。
另外一方面,就圍繞著人才工作,我們積極爭取市級對金山的關心和支持,目前五個新城的人才政策同樣適應于金山。另外對金山鄉村振興、三農發展爭取了一些定向的人才政策。同時在原來“1+4+4”人才政策基礎上,我們去年研究出臺了“1+X+Y”的人才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外延,希望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匯聚金山,為各方人才來金創業生活提供支撐。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探索建立與金山轉型塑形相適應的人才機制,讓更多的優秀人才與金山的經濟社會發展雙向奔赴,為金山的轉型新發展塑造新形象能夠賦能增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