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問答實錄(2023年8月1日) 2023-08-02 來源:市政府新聞辦
??新華社:黃浦區有著非常多的紅色資源,比如一大紀念館就坐落于黃浦區,請問黃浦區怎么利用好這些紅色資源,踐行高質量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有什么樣的特色?
??杲云:黃浦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和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所在區,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深厚的紅色底蘊。我們也在思考,這么好的資源,如何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圍繞產業、重點區,通過區域化黨建來助力我們重點的產業、重點的區域高質量發展。比如我們金融外灘,在外灘金融集聚帶當中集聚了一批中央金融機構、市屬金融機構以及社會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金融機構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互動,也需要關心關愛企業的員工。我們就搭建了“濱江黨建·金融外灘”區域化黨建平臺,讓各個企業所能夠提供的資源匯聚在這個平臺上,而企業需要的資源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提出來,讓供需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對接,從而服務這些企業以及企業員工。比如,南外灘大家很清楚,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大量金融機構入駐。南外灘這個地方離軌道交通還是有一些距離,我們在久事集團支持下開通了南外灘金融直通車,這個專線車解決了這些南外灘區域的金融機構員工上下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又比如,復旦泛海金融學院在黃浦。南外灘金融機構高管、中高管管理人員需要了解最新的金融信息,包括金融的理念知識,所以我們也通過復旦大學泛海金融學院開設了金融專題研修班,通過研討會或者沙龍的形式進行金融新形勢的探討。又比如,黃浦商圈中,在南京路我們圍繞相關商貿企業建立了區域化黨建。在淮海路也專門建立了區域化黨建。在這些黨建平臺上,相關的企業以及企業員工開展各種活動,包括紅色資源教育宣傳等,大家在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可以在平臺上交流、互動。
??通過黨建起了很好的凝聚作用,通過黨建把大家的優勢發揮出來,通過黨建又把大家的需求進行了很好的對接。所以對于一個區域、一個行業,企業的發展也好,高質量發展也好,都起了很好的助推作用。接下來我們在這些探索基礎上繼續發揮黃浦眾多的紅色資源,我們有140多處紅色資源,把這些資源跟企業、產業結合起來,使得黃浦這個地方,這些資源尤其紅色資源發揮更好的作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黃浦地處市中心核心區域,商家云集,企業眾多,是展示上海的重要“窗口”,接下來將如何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吸引力競爭力?
??沈山州:優化營商環境是提升城區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招。黃浦地處上海中心城區的核心區域,經濟密度保持全市首位,得益于我們始終將優化營商環境放在重要位置。2018年,在全市率先提出打造最優綜合營商環境,多年來,堅持不懈擦亮“宜商黃浦”品牌。今年創新推出“政務服務舒心暢辦”等四大專項行動,接下來,我們將以“三個更”為抓手,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第一個“更”,就是改革更加集成。圍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系統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市場化方面,持續深化簡政放權,2021年起,結合信用體系建設,推行極簡審批模式,讓守信主體享受“告知承諾”“容缺受理”等服務。法治化方面,作為全國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積極打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讓市場主體“吃下定心丸”。國際化方面,重點發揮淮海新天地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的獨特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貿易門戶。
??第二個“更”,就是發展更有活力。我們將構建高能級的產業生態圈,促進“集聚”“融合”“創新”。集聚,就是匯聚高端要素資源,并在流動中相互賦能。黃浦高端服務業占比超過75%,引領作用顯著。我們將更好發揮金融、專業服務等作用,為各類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融合,就是通過政府搭臺,促進企業耦合共生、合作共贏。比如,舉辦外灘金融峰會、健康中國思南峰會等活動,助力產業鏈上下游順暢銜接、企業與資本無縫對接。創新,就是打造更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加速培育創新“核爆點”。推出“門楣之光?黃浦人才”計劃,統籌全區資源,強化服務保障;黃浦人才公寓,“十四五”末總量將突破一萬套。
??第三個“更”,就是服務更加貼心。重點提升三個“度”,當好服務企業的“金牌店小二”。一是精準度。通過大走訪、大調研,深入了解企業和人才需求,推出針對性更強的務實舉措。二是便利度。政府多服務、數據多跑路,實現企業少跑腿,新啟用區政務服務中心,全面提升企業辦事體驗。下一步將促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深度融合,提高工作效能;依托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聯盟,推動更多高頻事項跨區域通辦。三是滿意度。這也是優化營商環境根本的落腳點。我們把企業滿意作為“第一標尺”,通過多種渠道,積極掌握客觀評價,主動查找、發現并解決問題,提升市場主體的滿意度。
??光明日報:黃浦區是上海的商貿大區,有南京路、淮海路、新天地全國著名的商圈,適合購物適合吃吃逛逛,接下來黃浦區在提高消費能級和促進商貿發展上有哪些進一步的舉措?
??金韶靖:今年年初,國家商務部將2023年定為“消費提振年”。昨天,國家發改委又發布了“恢復和擴大消費”的20條重要舉措。作為上海的商貿大區,黃浦區商貿資源豐富、消費活力強勁,是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核心承載區之一。下階段,我們將積極對照國家以及全市出臺的一系列促消費舉措,結合自身的區位、產業、場景、流量優勢,進一步推動消費升級,促進區域商貿業發展實現質的提升。具體將落實好三方面的舉措:
??一是集聚高能級主體。我們將持續強化總部高地建設。“十四五”以來,黃浦區新引進、新認定的各類總部型企業近50家,總部型經濟的核心功能持續強化。下階段,我們將把握好“淮海新天地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有利契機,在貿易便利化、新型貿易發展等方面推動實施更多先行先試政策,廣泛集聚優質的商貿主體,吸引總部項目新設、增能。我們也將持續提升首發經濟能級,吸引更多國際性品牌在黃浦區舉辦全球新品首發,推動品牌高能級首店、旗艦店落戶我區重點商圈。另外,今年商務部首次開展“投資中國年”活動,借此機會,黃浦區也將積極開展“外商投資推介大會”等品牌活動,充分向各界展示黃浦的營商環境和投資機遇。
??二是打造高品質空間。我們將抓住區域城市更新的重大機遇,推動形成更多高質量的商貿空間載體。我們將對標全球頂級商業街區,推進三大重點商圈的能級提升。南京路方面,將堅持“繁榮繁華”的導向,加快世紀廣場改造更新和支馬路開發建設;淮海路方面,將立足“高雅時尚”的總體定位,聚焦“更人文、更未來、更融合”三大主題,推動以淮海中路為“一軸”、以環新天地、環復興公園為“兩圈”的“一軸兩圈”規劃建設;豫園方面,將加快豫園二期和福佑路地塊開發,打造極具東方生活美學魅力的時尚文化秀場。此外,我們也正在加快社區商業布局,提出打造10分鐘生活圈,努力在全市最先做到生活半徑最短,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三是堅持多元化融合。我們將充分利用黃浦的資源稟賦優勢,推進商業與文化、旅游、體育等資源聯動發展、互生共榮,形成更多元的消費場景。我們還將把握商業發展的新趨勢,在推動數字化賦能實體商業的基礎上,大力引導和支持線上場景走到線下。比如近期在世博黃浦體育園,小紅書就將用一場音樂會開啟“馬路生活節”。借此機會,我們也誠邀更多的互聯網平臺企業以及商業新業態新模式走進黃浦,我們有足夠的流量和豐富的場景,支持大家提質擴容、共贏發展。
??人民網:去年,黃浦完成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接下來將如何利用好舊改釋放的空間,推進城市更新,同時,像文廟、豫園這樣的“老城廂”,在舊改過程中,怎么保留街區風貌和文化記憶?
??沈山州:黃浦一直把舊改作為最大的民生、最大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攻堅克難,十年完成居民征收近10萬戶,去年7月,全面完成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也使持續30年的上海成片舊改實現歷史性收官。成片舊改在改善居民居住條件的同時,騰出大量土地資源,這也是黃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資源。成片舊改將釋放近350萬平方米商辦空間資源。我們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開發,聚焦“三個著力”,推動城區能級實現新躍升。
??第一是著力強化功能優勢。聚焦金融、商貿、專業服務等優勢產業,高效利用舊改新釋放的空間。一是做厚、做長外灘金融集聚帶。外灘金融集聚帶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功能區,近年來,我們以建成世界級金融文化中央活動區為目標,按照“重現風貌、重塑功能”原則,積極推進外灘“第二立面”改造。當前,正開展該區域的城市更新總體規劃研究,深化“外灘源二期”等重要項目方案,并根據“三個三年”的總體框架,推進一批老大樓實施更新,老市府大樓改造項目將于今年完成。同時推動南外灘區域“擴容增能”,當前正加快推進南浦地塊項目開發,力爭盡早提供更多優質載體。二是做大地標性商圈。成片舊改完成后,南京路、淮海路迎來“更新升級”新契機。當前我們正在更新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商業載體,像南京路的世紀廣場,預計今年國慶前后可以對外開放。同時利用舊改地塊釋放的新空間,推進主街周邊的支小馬路改造升級,打造功能更為豐富的“綜合街區”。三是做深“大新天地”。成片舊改完成后,新天地將向南、向東深化拓展,太平橋公園東側規劃了一批高品質辦公樓。我們將發揮該區域“進口濃度”全市最高的優勢,提升“大新天地”的高端商務功能和總部發展能級。
??第二是著力激發科創潛能。當前在全球范圍內出現“科創回歸都市”的趨勢,黃浦作為全市唯一的全域中央活動區,積極順應這一趨勢,充分發揮資源要素集聚、應用場景豐富、創新人才薈萃等優勢,加速布局科創載體,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央科創區”。一方面,用好舊改新釋放的空間。當前我們以北京東路轉型升級為重點,打造多元化辦公場地,積極引入科創、金創、文創等業態,促進融合發展;另一方面,更新盤活全區各類存量資源。去年我們成立科創集團,今年年初,首個存量空間改造項目“數智心城?無界創新”產業園正式運營,吸引了一批優質企業入駐。下一步,我們將統籌舊改之后的增量和存量空間資源,結合不同區域的特點和優勢,為初創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孵化培育,為高端龍頭企業提供更優質的載體,推動實現更具引領性的發展。
??第三是著力彰顯文化特色。文化是黃浦最亮麗的“名片”。我們將通過城市有機更新,讓黃浦文化魅力進一步綻放。一是做好傳承。歷史建筑與風貌街區是黃浦的“豐厚家底”,我們將以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做好保留保護。比如,老城廂里的文廟當前正在改擴建,通過恢復傳統布局、保留經典功能,更好展現歷史底蘊。比如,金陵路是上海唯一以騎樓而聞名的風貌道路,我們將完整保留這一風貌,打造新地標。二是創新活化。我們將為歷史文脈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比如,大豫園片區將依托豫園二期、福佑地塊等項目,在傳統文化中積極融入時尚、創意元素。三是多元浸潤。黃浦是融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于一體,多元文化特質表現最突出的城區。我們將把文化要素體現到城區設計、載體建設、環境營造的細節中去,讓黃浦每一寸空間都體現出獨有的文化氣質。總的來說,我們將深入做好舊改的“后半篇文章”,為上海強化“四大功能”、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黃浦區區位優勢特別獨特,商貿兩條街,還有文化和旅游資源,但凡世界各地人到上海問大家逛什么,回答就是外灘、新天地,包括我們一直在打造的演藝大世界。請黃浦介紹一下接下來在文化旅游資源方面,將如何進一步提升、融合又有旅游又有文化的豐厚的資源?
??許艷卿:文旅產業是流量型經濟的入口,服務型經濟的引擎,尤其在黃浦,據不完全統計,來上海的70-80%的游客都會來黃浦,看看外灘,逛逛豫園。黃浦有著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稟賦,圍繞著力提升文旅產業能級,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聚焦產業迭代更新數字化轉型和城市更新,持續優化文旅產業空間布局,二是切實提升演藝、旅游會展和影視音樂等重點產業能級,三是加速推動藝術品、電競和IP授權等優勢產業融合集聚,同時,我們要助力促進轉型創新,培育發展元宇宙體驗、數字藝術、區塊鏈應用場景等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審慎包容鼓勵先行先試,為黃浦實現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添彩。
??近期重點聚焦“演藝大世界”和“藝術外灘”兩大品牌建設,以高質量的產城一體推動景城一體。
??“演藝大世界”自2018年11月正式定名推進以來,已經成為劇場、演藝空間全國密度最高,名家名團名劇首演首秀最頻繁,演出場次、觀演人群最集聚,品牌建設初見成效。站在新的高度,特別是疫情后演藝市場供給和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下一步從以下兩個維度不斷提升演藝集聚新高度,一是樹標桿。持續提升區域內劇場空間及各類市場主體的專業能級和服務能級,通過專業精品+專屬特色+生活方式實現錯位互補,整合更多的國內外資源和優秀劇目,做強專業劇場的頭部;細分市場找準客群精準定位,做深特色劇場空間的中部;以大世界演藝消費集聚區為中心,打造1公里演藝生活圈,讓劇+景+咖啡+酒+N成為在黃浦生活、工作、旅游、消費的獨有體驗,讓觀演真正內化為消費習慣,外化成生活方式。二是強生態。審慎包容透明誠信,以最優最好最親最清的營商環境來吸引培育演藝產業鏈的重點企業和新銳企業,打造包括創作、生產、表演、銷售、消費及經紀代理、劇場空間等完整的演藝產業鏈,積極推動演藝和商業、文旅、科技、金融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藝術外灘”是基于外灘地區豐厚的歷史底蘊、藝術機構的自然集聚和藝術品產業的發展趨勢,從2022年起全新啟動建設的產業品牌。圍繞加快培育藝術產業新動能,一是加強集聚引領。目前外灘地區已經匯聚了三四十家國內外知名美術館、畫廊、拍賣行等藝術品機構,包括外灘美術館、“虎丘貳柒”、久事美術館、復星藝術中心等一批知名藝術展覽空間;“莫奈與印象派大師展”、Design Miami亞洲首秀等高品質藝術展,不僅聚人氣引消費,更吸引畫廊、拍賣行、藝術商店等相關業態在其周邊集聚,在此我們誠摯歡迎更多藝術品機構青睞外灘匯聚黃浦,相互賦能,共同發展。二是加強融合發展。通過產業融合帶動消費融合,持續打造景城一體、產城融合、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伴隨著由11棟百年歷史建筑、6棟新建筑,以及公共廣場、城市街道組成的洛克外灘園揭開神秘面紗,首屆外灘建筑節如約而至,修繕一新的街區內有外灘美術館、大田秀則等頂尖畫廊,更有墨音、naive、BROSHOP等15家創意品牌店和米其林餐飲配套,在逾期半個月的時間里,將舉辦包含裝置、演藝、快閃、講座等各類活動130多場,通過文化、藝術、歷史的交互融合,激活打造多元的創意前沿社區。緊接著的TRLab數字藝術展、外灘源1號的Art上海系列展等,都會帶給廣大市民更多的藝術體驗。
??界面財聯社:不久前,黃浦區亮相首屆“碳博會”,在綠色轉型方面,黃浦有什么舉措和打算?
??胡勇:今年6月,黃浦區作為唯一行政區參展首屆上海國際碳博會,展示了黃浦區在區域低碳發展、示范引領、數字化應用等方面的實踐成果。黃浦始終堅持“高能級、高產出、低能耗”的發展理念,以新型“兩高一低”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多年來經濟密度始終保持全市第一,GDP居中心城區首位,單位增加值能耗處于全市最低水平,在市對區節能降碳目標責任考核中連續10年獲得優秀等級。
??近年來,黃浦區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市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先后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黃浦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并結合黃浦經濟發展和碳排放的特點,從架構設計、能力建設到項目示范,圍繞點、線、面三個維度,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綠色轉型發展,打造全面、立體的碳達峰引領示范區。
??一方面,示范引領,多維角度開展低碳示范創建。圍繞節能、減排和降碳,我們實施“百幢樓宇能效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完成重點既有建筑節能改造250余項,一批改造項目獲得綠色更新鉑金獎和金獎。建成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商業建筑需求側管理”項目—黃浦虛擬電廠,虛擬發電量超過50萬千瓦時。上線了全市首個區級碳普惠平臺,以“綠色惠民”為宗旨,引導市民參與綠色消費,踐行低碳生活。正在建設中的“一大會址?新天地”近零碳排放實踐區,集商務、商業、生活和綠色時尚等元素為一體,搭建碳排放管理平臺,推進公眾活動碳排量化分析及綠色激勵,全面推進區域近零碳排放。
??另一方面,激活產業,全方位發展綠色低碳經濟。黃浦區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和商貿服務三大支柱產業與綠色轉型深度融合,綠色低碳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外灘金融集聚帶綠色金融發展成績突出,創新紛呈,首單“碳中和”專題債券、首只“碳中和”債券指數、首單碳配額CCER組合質押融資、首單“碳中和”資產支持商業票據等在黃浦完成。綠色低碳專業服務保持領先,麥肯錫、德勤、必維等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專業機構集聚,ESG報告與評估、碳認證、碳足跡、碳核查、綠色金融項目評估等業務已具備全球領先優勢。世界級商貿樞紐門戶引領綠色消費,綠色低碳產品貿易企業初步集聚,國際知名時尚品牌、重點商業體綠色低碳意識逐漸增強,綠色低碳與生活消費、低碳宣傳與商業場景相融合的活動持續開展。此外,遠景、愛士惟、風領等一批新能源科技企業的強力入駐也為黃浦科創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下一步,黃浦區計劃出臺《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從“產業引綠、科技助綠、消費重綠、場景添綠、供應鏈轉綠、公共服務增綠、機制護綠”七個方面,加速推動綠色低碳經濟水平再上新臺階。
??解放日報:剛才的介紹中提到黃浦正在打造10分鐘社區生活圈,請問黃浦當前是如何推進這項工作,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市民群眾?
??沈山州:黃浦是全市面積最小的行政區,面積20.52平方公里,但是我們擁有豐富的社會事業資源。綜合考慮區域面積小、資源密度高的特點,我們在區“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建設10分鐘社區生活圈的目標。當前,我們聚焦“三個突出”,即突出規劃引領、突出需求導向、突出區域特色,創新推動“10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
??一是突出規劃引領。去年我們建立了社區規劃師制度,同華建集團專業團隊合作,構建社區規劃師團隊,為10個街道量身定制了社區生活圈規劃藍圖,并結合單元規劃、“藍綠絲帶”等專項規劃的落地,制定年度行動計劃,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二是突出需求導向。我們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比如,將蘇州河畔一棟既有建筑改造成為“蘇河之眸”零距離家園服務綜合體,兼具文化、養老、醫療、助餐、健身等多種服務功能;堅持提供貼心的社區服務,比如針對大多數老人的居家養老需求,構建“床邊、桌邊、身邊、周邊、手邊”為一體的“五邊形”養老服務體系,今年將完成“老字號長者餐廳”至少30家;堅持打造安全的人居環境,推動老舊住房綜合修繕、架空線入地等工作。
??三是突出區域特色。充分考慮街區人口結構、文化底蘊和資源稟賦,形成各街道社區生活圈特色亮點。比如小東門街道,伴隨一批高端商務樓宇的建成,工作人口大量增加,午餐、通勤等需求旺盛,為此,街道攜手區域單位推出特色服務,比如打造南外灘“金融直通車”,緩解“最后一公里”通勤難。比如瑞金二路街道,重點打造位于衡復風貌區核心地帶的南昌路,將文化氣質植入社區生活,呈現別樣的“海派煙火”。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將繼續推進10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以更優質的服務、更完善的設施、更均衡的布局、更全面的保障,更好回應群眾對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