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第0037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2018-06-14 來源:市政府建議提案處
對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第0037號代表建議的答復
解決采納
郭康璽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政府數據管理的頂層設計,改善上海營商環境的建議”收悉,經研究,現將辦理意見答復如下:
本市十分重視政府數據管理與營商環境建設,將政府數據管理作為推進智慧政府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各部門電子政務建設起步較早,信息化程度較高,但信息壁壘、數據孤島、證明材料過多等問題的確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群眾辦事造成了不便。近年來,本市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從體制機制、管理制度、電子政務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具體情況如下:
一、主要工作進展
1.統一思想,明確總體任務目標。2017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召開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會,市委書記李強要求全面梳理短板,實施革命性流程再造;市長應勇在部署工作時指出,著力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努力做到企業市場準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市通辦”、政府政務信息“全域共享”。根據大會精神,本市全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優化再造政府業務流程,增強企業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2.開展大調研,制定工作方案。2017年第四季度,本市各層面密集赴外省市開展調研,學習借鑒全國先進工作經驗,并引入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方面力量,提出了上海政務“一網通辦”的目標。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明確到2020年,形成整體協同、高效運行、精準服務、科學管理的智慧政府基本框架。該方案還確定了包括組建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在內的22項具體任務。
3.組建專業機構,實現數據有效管理。今年4月12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召開新聞發布會,為上海市大數據中心揭牌。市大數據中心將通過黨政機關、群團組織等在內的各類服務數據匯集互聯和共享應用,使分散、孤立的數據成為匯集綜合的數據,使管理的數據成為應用的數據。為此,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打通信息壁壘,形成覆蓋全市、統籌利用、統一接入的數據共享大平臺,構建全市數據資源共享體系。并制定數據資源歸集、治理、共享、開放、應用、安全等技術標準及管理辦法,以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的數據共享和交換。
4.完善政務服務平臺,方便企業群眾辦事。本市大力開展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基本建成了市、區、街鎮三級聯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政務服務體系,網上辦事量累計已達1300萬件。本市已初步建成電子證照庫,正處在試點運行階段;電子證照庫已匯集企業營業執照、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等二十多種共計二百余萬張電子證照,《上海市電子證照管理辦法》已擬訂,將推進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中的應用,實現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二、優化營商環境成效
1.開展本市不動產登記“全網通”服務改革。通過跨部門業務流程優化再造,將當前大部分需要分別跑交易、稅務、登記3個部門,去業務受理大廳3次,調整為一口受理、內部流轉、并聯審批、統一時限。目前,本市已實現申請人赴一次現場,核定身份、提交材料,窗口一次受理后即可完成不動產交易登記的全部申請手續。同時,縮短辦理時限,并借鑒國外為重大財產處置事項設置猶豫期的做法,兼顧辦事方便和合理需求,將各類登記的辦理時限統一調整為當日和5個工作日辦結兩種類型。
2.推進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改革。通過“流程再造、分類審批、提前介入、告知承諾、多評合一、多圖聯審、同步審批、限時辦結”,提升審批效率、降低審批成本。計劃至2018年底,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全市社會投資項目行政審批時間實現“工業項目”不超過15個工作日,“小型項目”不超過35個工作日,“其他社會投資項目”不超過48個工作日的目標,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
3.提升開辦企業效率,降低市場準入制度性成本。本市正大力推進開辦企業“一窗通”服務平臺建設,打通數據共享渠道,滿足各部門對自然人和企業身份核驗、采集共享不動產登記信息、公章備案信息、銀行賬戶信息、稅務購票信息等數據需求,實現企業設立營業執照3天辦結、公安公章備案1天辦結、稅務購票1天辦結,3個流程環節合計5天辦結,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提高企業對改革的獲得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據關于加強數據管理頂層設計的建議,結合“一網通辦”任務,下一步將開展以下工作:
1.開展數據立法。圍繞國家新要求、群眾和企業新需求、技術發展新業態,結合實際,形成電子政務管理制度體系,明確電子證照、電子印章、電子文件、電子檔案在政務活動中的法律效力。針對數據的產生、采集、存儲、加工、分析、利用、展示的全生命周期,建立管理規范,為市大數據中心建設和運行提供法制保障。
2.深化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完善已有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梳理信息資源,將孤立的部門信息系統整合為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大系統,清理與實際業務流程長期脫節、功能可被其他系統替代以及使用范圍小、頻度低的“僵尸”信息系統,支撐提供跨部門的綜合性、一體化服務。
3.建設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以現有數據交換共享平臺為基礎,建設對接國家平臺,覆蓋全市、統籌利用、統一接入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形成數據存儲、交換、共享、使用、開放的核心樞紐。推動人口、法人、空間三大基礎數據庫等的重點數據接入平臺,推動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數據共享交換和應用。積極與第三方專業力量合作,深化數據挖掘和綜合利用,更好地發揮大數據輔助決策作用。
4.共建、共用基礎數據資源。建成全市統一的電子證照庫,2018年實現政府部門簽發的各類證件、執(牌)照、批文、鑒定報告、證明材料等統一編目管理和規范采集入庫;2019年向社會領域全面拓展,逐步實現政府類證照、社會類證明全方位互認共享。充實人口、法人、空間三大基礎數據庫內容,加強數據質量管理,深入推進基于三大基礎數據庫、電子證照等在政務服務、商業活動、社會民生等領域應用。
5.健全以應用為導向的數據按需共享機制。圍繞群眾和企業重點關注或影響面廣的事項,以剪環節、簡材料、減時限為目標,深入分析事項辦理中需要共享的跨部門數據資源,形成事項按需共享數據清單,并進一步統一數據標準、完善數據接口,推動部門間特定數據資源共享,基本實現能通過數據共享獲取的材料不需提交、能通過網絡核驗的材料不需提交、前序流程已收取的材料不需提交。
6.依托“一網通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簡化優化服務事項網上申請、審查、決定、送達等流程,涉及多部門事項實行一口受理、網上運轉、并行辦理、限時辦結。到年底實現市、區兩級涉企審批事項90%實現只跑一次、一次辦成。推進100項量大面廣事項主題式服務,依托數據共享、流程再造,推動網上跨部門審批,力爭在縮短辦理時限、減少跑動次數上取得重大突破。
市政府辦公廳
2018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