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府〔2019〕21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上海市奉賢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的批復
市規劃資源局、奉賢區政府:
滬規劃資源總〔2019〕82號文收悉。經研究,市政府同意《上海市奉賢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以下簡稱“奉賢區總體規劃”),具體批復如下:
一、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要立足全域規劃,推進城鄉統籌,以結構和布局優化調整為核心,促進功能提升,注重兩規融合,體現多規合一,突出公共屬性,指導實施建設,推動奉賢區建設成為上海南部濱海城區、杭州灣北岸綜合性服務型城區。
二、嚴格底線約束。要落實規劃建設用地“負增長”的總體要求,嚴守人口規模、土地資源、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底線,實現可持續發展。嚴格管控常住人口規模,優化人口布局。到2035年,奉賢區常住人口調控目標不超過13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3.8萬人左右。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到2035年,奉賢區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265.3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5萬畝;到2020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不低于32.8萬畝。到2035年,奉賢區生態空間面積不小于405.4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低于15平方米,歷史文化風貌區面積1.65平方公里,地表水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防災減災設施規劃建設,提升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能力、應急響應能力和災后恢復能力。
三、構建城鄉統籌的空間體系。要落實《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明確的空間體系,體現新時期奉賢區發展的戰略要求,形成“四廊、三組團、多板塊”的空間格局。構建“新城-中心鎮-一般鎮-集鎮-鄉村”的城鄉體系,按照“保護、保留、撤并”三類方式,對鄉村地區進行分類指引。規劃建設奉賢新城副中心、7個地區中心和若干個社區中心的公共中心體系,提升城市活力。劃定23.5平方公里用地為戰略預留區,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
四、落實重大專項統籌。要推進“南北五廊、東西五線”的生態空間建設,完善公園體系和綠道體系。構建以軌道交通為核心的多模式公共交通客運體系,引導城市空間合理布局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落實市域線、市區線的控制要求,并建設局域線,完善道路系統,提升道路網密度。堅持創新引領,轉變產業發展模式,有序推進產業園區提質增效,聚焦美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完善“1+1+X”產業體系。加快改善居住條件,優化住房供應結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完善租購并舉的住房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住房時序調控機制。依托奉賢新城城市副中心和地區中心,提供高等級、特色化的公共服務;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促進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建立永久基本農田分類管控體系,引導農用地復合利用,推進郊野地區現狀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加強對奉城老城廂等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加強總體設計,依托獨特的濱海資源和豐富的水系,塑造生態宜居的濱海新城的景觀格局。注重城市色彩引導,以奉賢區濱江濱海的自然基底和郊野地區的傳統風貌特征,形成“素彩典雅,翠林碧海”的色彩風格。貫徹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優化重大市政公用設施布局,加強環境保護。
五、加強鎮村規劃指引。要以三大城鎮圈為抓手,整合區域空間資源;以城鎮圈為單元,統籌高等級設施配置;以“15分鐘生活圈”為單位,統籌配置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圍繞各城鎮圈確定的發展策略,落實公共服務設施共享、交通網絡互聯等方面的規劃要求,推進總體規劃落地實施,指導新市鎮總規、控詳規劃、村莊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規劃保留、保護行政村約70個,其中保護村4個,保留村中包括約280個自然村,撤并行政村約100個,農村地區常住人口為6.2萬人。
六、要加強規劃實施保障。奉賢區政府要完善實施保障機制,加快推進奉賢區總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完善規劃編制體系,加快推進新市鎮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編制。制定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推進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等建設。建立規劃評估監測機制,定期總結奉賢區發展狀況和奉賢區總體規劃的實施情況,完善規劃實施策略和機制。
奉賢區總體規劃是奉賢區空間規劃、土地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依據,奉賢區各項規劃建設都必須服從奉賢區總體規劃安排。奉賢區政府要及時公布奉賢區總體規劃,并依據奉賢區總體規劃,開展下層次規劃編制、實施和管理,確保規劃落地實施。市、區規劃資源部門要加強對奉賢區總體規劃實施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9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