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聞辦9月7日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副市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主任宗明介紹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中央商務區“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相關情況,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鮑炳章、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華杰、閔行區區長陳宇劍、長寧區區長張偉、青浦區代區長徐建、嘉定區區長高香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一、關于《規劃》的指導思想
??《規劃》提出,全面對接、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牢牢把握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戰略機遇,以“強化國際定位、彰顯開放優勢、提升樞紐功能”為主線,著力建設國際化中央商務區,著力構建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著力提高綜合交通管理水平,著力提升服務長三角和聯通國際的能力,緊緊圍繞“五型經濟”要求,在人才、品牌、通道、產業鏈、平臺等方面改革創新突破,強交通、強會展、強商務,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促進區域協同聯動,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將商務區建設成為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增長極、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動力源、落實國家戰略的重要承載區,努力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標志性區域、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的戰略承載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鏈接點。
??二、關于《規劃》的總體考慮
??在發展定位上,就是要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兩大國家戰略,形成“一區五新”總體發展框架,即:構建以一流的國際化中央商務區為承載主體,打造開放共享的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聯通國際國內綜合交通新門戶、全球高端要素配置新通道、高品質的國際化新城區、引領區域協同發展新引擎。
??在發展目標上,《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核心承載區。在高能級主體集聚、現代產業經濟集群初顯、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力增強、核心功能顯著提升的基礎上,中央商務區和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功能框架和制度體系全面確立,綜合交通樞紐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服務長三角和聯通國際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同時,《規劃》從總體規模效益、開放樞紐功能、品質城區建設三個維度,提出16項預期性指標。
??在功能布局上,商務區要積極發揮輻射引領功能,加強與“北向拓展帶”和“南向拓展帶”的銜接聯動,形成“1+4”總體格局,即“一核、四片區” 。“一核”為核心區,是商務區核心功能主要承載區,重點推動總部經濟和高端商務集聚發展,提升完善交通樞紐功能,營造創新先行的發展氛圍。“四片區”為:南虹橋片區強化發展國際化公共服務功能和高端服務經濟,東虹橋片區突出發展樞紐經濟,西虹橋片區聚焦發展會展商貿,北虹橋片區重點發展創新經濟。
??三、關于《規劃》的主要任務
??“十四五”期間,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建設重點聚焦“一區五新”,具體包括6方面、22項主要任務。
??第一,提升產業能級,建設一流的國際化中央商務區。重點發展商務會展等現代高端服務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持續壯大商務區發展動能。
??主要任務:一是構建會展之都重要承載區,做大會展經濟規模,推動會展產業提質升級。二是構筑總部經濟集聚發展新高地,實施更開放的總部政策,吸引培育高能級總部機構,完善國際化的專業服務配套。三是構建活力迸發的特色產業園區,打造高端臨空服務業集聚區,構建醫療健康產業園,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集聚區,形成北斗導航產業創新基地,不斷培育壯大新業態新亮點。四是形成高品質商務活動集聚區,提升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影響力,打造國際商務旅游示范區,打造虹橋國際會客廳。
??第二,放大進博效應,打造開放共享的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做優做強進出口商品集散地,高質量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
??主要任務:一是打造輻射亞太的進出口商品集散地,做大進口商品集散規模,不斷創新政策保障。二是全力打造全球數字貿易港,加快形成聯通全球的數字貿易樞紐,加快建設數字貿易企業成長中心,加快建設長三角貿易促進中心。三是建設高能級貿易主體首選地,打造國際組織和貿易促進機構集聚高地,吸引商貿領域龍頭企業入駐。四是打造國際化購物消費新地標,加快建設中高端消費品發布展示中心,促進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綠色零售等新零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第三,增強輻射功能,打造聯通國際國內的綜合交通新門戶。高水平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全面強化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核心功能。
??主要任務:一是加強區域對外交通樞紐功能,優化虹橋樞紐服務功能,構建高效的物流服務體系。二是完善區域交通聯系網絡,加強公共交通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商務區路網體系。三是持續提高樞紐綜合管理水平,加強樞紐運行保障和應急管理水平。
??第四,推進改革創新,構建高效率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新通道。以搭建平臺、優化環境、深化改革為重要抓手,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
??主要任務:一是集聚國際高端人才,建設虹橋國際商務人才港。提升國際人才綜合服務水平,探索國際人才管理制度改革。二是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形成特色金融服務功能。發展特色金融服務,積極探索金融創新與對外開放。三是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提升科技創新濃度。打造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高地,建立垂直化“一站式”科技服務體系,構建創新創業生態圈。四是持續深化改革,構建一流的營商環境。打造國際一流政務服務環境,構建全方位的安商穩商“服務網”,探索重點領域改革創新試點。
??第五,促進產城融合,打造引領高品質生活的國際化新城區。全面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優質高效的高水平居住生活服務體系。
??主要任務:一是加強優質服務供給,打造功能完善的品質生活圈。高標準規劃建設高端宜居的國際化社區,多途徑增加滿足就業人群需求的租賃住房,推動高端醫療康養服務集聚,完善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布局,擴大優質文化資源供給。二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智慧城市樣板。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落地應用,提升數據通信便利化水平。三是按照世界一流標準,打造綠色低碳發展商務區。完善供能系統和低碳平臺建設運營,打造新型海綿城市建設最佳實踐區,推動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構建高品質生態空間。四是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虹橋標準管理體系,加快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第六,擴大雙向開放,構建引領區域協同發展新引擎。發揮對內對外開放兩個扇面的樞紐作用,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主要任務:一是對照國際通行規則,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推廣貿易發展成功經驗,打造全方位開放的前沿窗口。二是加強長三角服務輻射,釋放對內開放紅利。推動高端服務功能長三角共享共用,暢通長三角的特色政務服務。三是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推動地區協同發展。加強與“北向拓展帶”和“南向拓展帶”的功能銜接,促進跨區域信息互通、要素流動和機制共建。
??四、關于《規劃》的保障措施
??下一步,將圍繞四個方面確保規劃實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發展。強化商務區管委會的統籌協調作用,發揮相關區和功能性國企的主體作用,形成更大合力。二是強化要素支撐,推動政策落地。用好商務區專項發展資金,加強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積極推動原創性、突破性政策落地。三是加大招引力度,提升投資質量。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構建國內外招商引資網絡。四是落實重大項目,加強督查考核。加快重點產業項目和功能性平臺落地,完善推進、協調、考核等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