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問新媒體時代流量之下知識價值 上海高考作文題論說“專”“轉”“傳” 字形相似打開思辨空間 2025-06-08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李蕾 龔潔蕓 許沁
??昨天9時,2025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文化考試正式拉開序幕,首場科目為語文。記者從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獲悉,今年上海有6.3萬余名考生參加秋季高考,比去年約5.4萬名考生有所增加。據悉,今年全市設19個考區、181個考點、2700余個考場。
??“由‘專’到‘傳’,必定要經過‘轉’嗎?”2025年上海高考語文作文題目一經發布,立刻得到廣泛關注。
??不少專家表示,今年的作文題目延續了上海高考作文的傳統——給學生建構了豐富多元的思辨空間,讓文科理科生都有話可說。同時,又穩中有變,頗具匠心地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生活,思考社會問題,學以致用。今年的題目也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更多啟迪,特別是要走出固有的應試思維。
??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鄭桂華認為,這次作文題讓每個高中生都有話可說。專業文章、新媒體轉發的文章、經典傳世文章,每個高中生都讀過很多,“專”“轉”“傳”之間的關系,每個高中生都能有所思考。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業松認為,題目緊扣社會生活,考生可以從新媒體時代“注意力經濟”等角度出發,從文章的傳播、流量、信息的篩選等角度展開思辨,尤其是批判性思考。張業松還特別提到,這類題目還能從科學的傳播層面來剖析,從科學的普及、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展開思考。
??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樊新強用“清亮”一詞來形容今年的作文題。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要追求一時的流量,還是追求長久的價值,這兩者之間雖然不完全對立,但確實影響著我們為人處世的心態。因而,此題針對浮躁的時風,意在引導學生保持清亮的心態,能專注自己的目標,不為各種紛擾所動,努力做出對社會、國家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在徐匯區教育學院語文教研員程元眼中,考生可以今年的作文題為出發點,來追溯知識生產和傳播的過程。解釋、轉發、稀釋、降維……怎樣“轉”,才能夠使“專”真正成為具有價值的“傳”。學生可以站在知識接受者或知識探索者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正高級教師張林認為,出題者對題目中文字考量有了新的突破,字形相似的三個字很有傳統文字學的意味,可見出題者的深思熟慮。進一步來看,對現代社會生活的思考才是真正的用意。網絡社會,大量“博取眼球”的文章,大量“以量代質”的宣傳迷惑著社會大眾。從專業文章、文化產品、環境保護到國家發展等,都是同學們的寫作范圍,可見命題者深邃洞察,見微知著。由“專”到“傳”,經過“轉”或不經過“轉”,都是我們要用心去體會的,不能掉入“以量代質”的陷阱,也不能泛娛樂化,更不能直奔功利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