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份針對跨境金融服務的專門文件發布 提出18條重點舉措 引領跨境金融 上海FT賬戶再創新 2025-04-22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張楊
4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一文件近日已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
這是國內第一份針對跨境金融服務的專門文件,共提出18條重點舉措。上海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周小全表示,《方案》進一步提升了上海服務企業“走出去”的能級,也將進一步賦能上海離岸金融功能,對于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FT賬戶內外幣存款利率參考市場化定價
“上海FT賬戶(自由貿易賬戶)剛推出的時候,我們在外地看著真是羨慕。”一位曾經在外地分行任職的國有銀行領導如此回憶。
隨著上海FT賬戶的成功經驗近年來在更多省市落地,上海再一次出發,走在了跨境金融探索的前沿。
《方案》一個顯著的創新點,就是支持銀行基于境外機構自由貿易賬戶開發存款產品,允許非居民外幣存款利率參考國際慣例進行市場化定價。
過去,FT賬戶內的外幣存款利率參考自律機制指導定價,也就是參照國內的外幣存款利率水平,與境外差異較大。這就造成一個問題——同樣是存款,企業為什么不把外幣存在利率更高的境外賬戶?
這一改變令多家銀行自貿區分行拍手叫好,各方都認為這一創新為上海自貿區進一步吸引境外資金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讓“外來外用”資金愿意來、留得住。
《方案》另一個頗受矚目的突破,是支持符合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商提供結售匯及資金收付服務相關要求的銀行,通過創新自由貿易賬戶服務為跨境電商提供與國際接軌的結算服務。
“這一看似復雜的表述,其實就是中國版的‘傘形賬戶’。”業內人士解釋。所謂傘形賬戶,就是在一個銀行主賬戶下,生成多個類子賬戶,用于商家綁定電商平臺收款。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跨境電商衍生出的收款模式,即境外電商把錢打到境外支付公司主賬戶(比如FT賬戶),境外支付公司再通過類子賬戶把錢分散給到各個國內小商家,整個流程線條就像一把雨傘。
隨著跨境電商業務近年來的崛起,每日往來的巨額資金量吸引了銀行的注意。此前國內銀行并不允許開展此類業務,這也讓不少銀行十分苦惱。如今中國版“傘形賬戶”問世,無疑為他們拓展了新的業務領域。
此外,《方案》還鼓勵銀行逐步實現資金跨境支付自動化處理,延長對重點企業集團跨境資金池等業務的服務時間,實現全球資金實時調撥。
鼓勵央企國企優先選擇人民幣對外支付結算
在當前國際背景下,加強人民幣跨境支付的能力,無疑成為跨境金融發力的關鍵。
《方案》特別提到,加強“本幣優先”理念宣導和跨境人民幣政策宣傳,建立上海市重點領域國有企業人民幣跨境使用工作評價機制,鼓勵“走出去”的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優先選擇使用人民幣進行對外支付結算,并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各類企業使用人民幣。
“上海是國企重鎮,理應帶頭使用人民幣對外支付結算,但以往并沒有形成具體機制。此次評價機制在上海建立,邁出了關鍵一步。”上海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增強企業主觀使用意愿的基礎上,客觀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在不斷加碼。
《方案》明確,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和全球網絡覆蓋。跨境清算公司增強與金融機構協同聯動,共同提升對“走出去”企業的服務水平。推動更多銀行加入CIPS,持續擴大CIPS網絡覆蓋范圍。加強CIPS建設,完善系統功能,研究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為人民幣計價的全球貿易、航運及投融資提供安全高效的結算清算服務。
同時,《方案》支持在滬數字人民幣運營試點銀行積極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探索創新特色場景。支持外匯交易中心為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提供外匯流動性管理及兌換服務。
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mBridge)是中國在數字貨幣跨境支付領域的布局,由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泰國銀行、阿聯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建設,是一個以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為核心的跨境支付方案,高效、安全,且成本低廉。2022年,貨幣橋項目成功完成了基于4種央行數字貨幣的首次真實交易試點,目前已宣布進入最小可行化產品(MVP)階段。
進一步放大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集聚效應
通過《方案》可以看到,上海將致力于集聚跨境銀團貸款中心和業務。
《方案》指出,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在金融監管總局認可的機構開展銀團貸款份額跨境轉讓試點,優化外債登記管理和跨境擔保流程,更好滿足境內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銀團貸款需求。條件成熟時,支持有意愿、有條件的銀行在滬設立跨境銀團貸款中心。
2024年,中國銀行上海跨境銀團中心已經率先在滬成立。隨著《方案》的落地助力,相信有更多國內外的銀行將參與其中。
同時,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集聚效應也將被進一步放大。
《方案》提出,圍繞共建“一帶一路”、航空航天、綠色航運等重點領域,研究開展新型風險轉移產品發行和交易試點可行性,提高對“走出去”企業與項目的全球承保能力。強化央地對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的支持,完善監管、地方財政扶持等配套政策。支持通過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實現再保險增值稅發票電子化流轉。通過登記交易中心開展的跨境再保險分入保費按照境內新增和不重復計算原則開展統計并進行發布。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合力推動《方案》落地,上海市委金融辦、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金融監管局、上海證監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分局、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上海市商務委、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上海市國資委及金融機構等將組成專班,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包”,鼓勵在滬金融機構“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