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新村街道制作居民走訪圖 打標簽形成精細化管理模式 2024-04-16 來源:解放日報
對照“作戰圖”,彭浦新村街道社區干部可以有針對性地走訪居民。資料照片
??記者 唐燁
??在彭浦新村街道臨汾路894弄居民區的醒目位置,張貼著一張滿是各種標簽的“作戰圖”。“我們的標簽有關愛人群、加梯樓、美麗樓組、出租房、煤氣管老化、電路老化、黨員、優撫對象等,最近增加了一項‘電瓶車’標簽,一共達到30種。”臨汾路894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奉濤指著“作戰圖”介紹,目前居民區將近3000戶居民,被標注了近6000個標簽,最多一戶居民被標上7個標簽。
??彭浦新村街道是上海中心城區的大型居住社區,轄區常住人口14.5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居民達5.75萬人,老齡化程度高。為精準高效走訪社區居民,街道結合實際,創新制作了走訪“作戰圖”,通過打標簽形成“一人(戶)一檔一策”精細化管理模式,在走訪中聽民聲,在“作戰圖”上匯民意,在辦實事中解民憂。
??對照“作戰圖”,彭浦新村街道社區干部可以有針對性地走訪居民:對貼上關愛人群標簽的居民加大走訪頻次,對貼上煤氣管老化、電路老化標簽的居民提醒及時更換管道和線路,對貼上電瓶車標簽的居民提醒不要飛線充電。這張圖不僅讓社區工作者對小區的基本情況熟記于心,還能夠更快地發現居民需求和急難愁盼問題,為持續推進社區精細化治理提供方向。
??陳奉濤說,圖上反映出的近3000戶居民的信息都是我們牽掛和必須爛熟于心的。“最近,居委會在物業的配合之下,對擁有電動自行車的居民情況進行了詳細排摸,并把排摸情況在‘作戰圖’上逐一標注出來。我們在走訪時,會重點提醒居民不要飛線充電,不要私自改裝電池。”
??街道還加強對走訪數據的運用。對于在走訪中發現的問題,不但通過標簽形式“上墻”,更推動問題的解決——實現“下墻”。“居民區層面能解決的就在系統上及時辦結,居民區層面不能解決的,就通過‘彭浦通辦’、居委會約請制度等方式推動職能部門協商解決。”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場中路2401弄最近辦成了“新增15個共享充電樁”的暖心事,就源于走訪中收集到的居民對新能源車的“充電焦慮”。
??場中路2401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平介紹,隨著居民購置的新能源汽車數量不斷增加,“充電難”成了這些居民最頭疼的事。這樁“煩心事”自然也就成為社區干部走訪記錄“民情日志”的“高頻詞”。
??很快,居民區就在綜合居民需求、相關意見建議和小區規劃布局情況的基礎上,牽頭啟動安裝共享充電樁。現在,15個配備有充電過熱保護裝置、過壓過載防水保護的共享充電樁已“上崗”,可以覆蓋周邊30個車位,基本能夠滿足小區新能源車主的充電需求。
??“充電價格比其他地方便宜,關鍵是方便,停車和充電都解決了。”共享充電樁投入使用后,徐平的民情日志上又記錄下不少居民對于充電樁使用感受、充電價格的建議。
??“我們要記錄和發現居民遇到的問題,更要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提供有效的解決路徑。只有這樣,才能增加他們對居委會的信任感,也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服務居民。”徐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