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府〔2018〕34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金山區張堰鎮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的批復
金山區人民政府、市規劃國土資源局:
滬規土資總〔2018〕193號文收悉。經研究,市政府同意你們編制的《金山區張堰鎮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以下簡稱《鎮總規》),具體批復如下:
一、嚴格落實底線約束要求。落實規劃建設用地“負增長”的總體要求,嚴守人口規模、土地資源、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底線,實現城鎮可持續發展。嚴格控制城鎮常住人口規模,推進產城融合和農村人口集中居住,優化人口布局。到2035年,規劃常住人口不超過4.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約4.05萬人。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至2035年,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9.37平方公里。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55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445公頃。到2035年,在確保滿足耕地保有量要求的前提下,實施基本農田分類管理,A類基本農田銜接糧食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管理要求實施最嚴格保護,B類基本農田按照全市生態建設要求,在保護好耕作層基礎上可實施農林復合政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到2035年,規劃城鎮公園綠地不低于64.35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低于15.9平方米,主干河流水質提升至Ⅱ類標準以上,大氣環境質量穩定控制在二級標準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防災減災設施規劃建設,提升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能力、應急響應能力和災后恢復能力。
二、構建城鄉統籌的空間格局。要挖掘自身特色和優勢資源,將張堰鎮建設成以水鄉古鎮和文化教育為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上海西南重要的新材料深加工基地、金山區中部生態綠心的核心城鎮及金山濱海地區城鎮圈生活服務的后花園。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形成由“鎮區-社區-村莊”組成的鎮村體系和“一心、一廊、兩軸、五區”的空間發展格局。加強鎮區統籌服務功能,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村莊規劃落地,鼓勵農村居民點向鎮區、社區集中,實現設施共享集聚。
三、優化提升空間品質和生活質量。要以綠色、生態、宜居為主要目標,建設具有較高品質公共服務的獨立型小城市。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完善由區域級公園、區級(城市級)公園、鎮級(地區級)公園、社區級公園、口袋公園組成的城鎮公園體系。形成多層級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實現鎮域15分鐘生活圈均好配置,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全面達標。至2035年,規劃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低于169.75公頃。推進老舊住區改造,加強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鼓勵建設租賃性住房,提升城鎮居住水平。堅持公交優先,加強鎮域公共交通體系建設與慢行交通體系建設,優化綜合交通系統,完善“一橫四縱”的鎮域骨干路網體系。
四、加強歷史文化保護。要保護好歷史文化資源、歷史風貌格局和自然人文環境,強化城市設計,提升城鎮風貌,保護鄉野特色,保持文化傳承。張堰鎮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面積為48.7公頃,其中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范圍面積41.39公頃。保護范圍內一切建設活動必須符合規劃要求,保護范圍周邊建筑的性質、高度、體量和色彩必須嚴格控制。
五、處理好近遠期的發展關系。要強化近期建設規劃,優先確保環境設施和基礎設施,加強公共綠地、公共空間、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推進減量化等工作和經營性土地出讓的同步協調。
《鎮總規》是張堰鎮空間規劃、土地利用及歷史文化保護的主要依據,張堰鎮各項規劃建設都必須服從《鎮總規》安排。金山區政府要及時公布依法批準的《鎮總規》,依據《鎮總規》開展下層次規劃編制、實施和管理,認真落實各項任務和措施。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8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