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發展水平是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為進一步深化改革、融合創新,提升競技體育戰略優勢,制定了《關于構建本市競技體育發展新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在黨中央明確要求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全力備戰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的大背景下,上海競技體育發展處于重要的歷史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諸多瓶頸和挑戰。亟需圍繞奧運爭光戰略和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目標,構建更加開放、更加科學、更可持續、更高水平的上海競技體育發展新體系;亟需以優化結構為重點,以創新驅動為關鍵,以人才強體為支撐,推動競技體育集約化、科學化、社會化、職業化發展,提高競技體育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二、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共四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
(一)明確總體要求
基本原則。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堅持政府體制和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以運動員為中心,以教練員為首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走精兵之路。堅持科學訓練,科技支撐。
發展目標。圍繞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目標,形成具有領先性、時代性、開放性、國際性的都市型競技體育發展格局。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具活力,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率先走出競技體育高質量發展的上海道路。在參賽成績、項目布局、后備人才培養體系、人才隊伍建設、科技服務能力、創新職業體育發展等方面達成具體發展目標。
(二)提升競技體育綜合競爭力。一是構建科學合理的項目布局。綜合評估競技體育項目發展潛力和價值,堅持突出重點、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原則,科學布局。二是加強運動員隊伍建設。注重訓練理念、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和創新。對入選國家隊的運動員實施重點跟蹤、攻關和保障。加強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三是提升教練員執教能力。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和較高執教水平的領軍型教練員。建立一線教練員定期服務基層選材和指導訓練工作機制。四是提高科技助力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的競技體育科研中心。促進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和利用,提升科技在競技體育發展中的貢獻率。五是優化青少年業余訓練體系。加快建設以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為基礎、各級體校為骨干、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等為補充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六是構建具有上海特色的現代化競賽體系。改革完善市運會競賽辦法,建立科學競賽體系。七是弘揚競技體育文化。大力宣傳上海體育健兒拼搏、奮斗精神,推動運動項目文化建設。落實《反興奮劑條例》,加大對違規違紀行為的處罰力度。
(三)轉變競技體育發展方式。一是實行開放辦競技體育。制定社會力量辦訓的激勵政策和管理辦法。二是切實推進體教結合。優化學校體育項目布局及培養體系,建立全市中小學課余訓練“一條龍”育人體系。積極推進教練員崗位納入學校專業技術崗位序列等政策改革。三是大力促進職業體育發展。推進足球等項目職業化發展,優化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優化完善“以獎代補”的政府資助方式。
(四)加強政策保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多部門合作的競技體育發展工作協調機制。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加強重大賽事備戰、訓練基地建設、后備人才培養等經費保障。三是加強人才保障。把競技體育優秀人才培養納入全市人才發展戰略,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和人才引進政策。全面深化教練員職稱制度改革,拓寬各類教練員上下流動的職業發展通道。完善優秀運動員引進辦法。四是加強場地設施保障。優化完善市、區兩級競技體育場地設施布局規劃。提升場地設施運營能力,提高場地設施使用效益。五是加強考核評價。建立年度考核與周期考核、輸送人才與運動會備戰、短期成績與長期效益相結合的競技體育綜合評估體系。強化學校體育工作責任,把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納入學校考評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