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府辦〔2014〕70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財政局等四部門關于完善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分配使用辦法進一步加強企業職工職業培訓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委、辦、局:
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委、市總工會制訂的《關于完善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分配使用辦法進一步加強企業職工職業培訓的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
2014年7月21日
關于完善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分配使用辦法
進一步加強企業職工職業培訓的實施意見
大力加強職工職業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勞動者職業素質,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有效手段。為進一步提高本市職工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快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勞動者,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國發〔2010〕36號)、《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資委關于加強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2〕34號)和國家、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現就完善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分配使用辦法,進一步加強企業職工職業培訓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戰略,以提高企業職工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為著力點,通過財政專項資金的引導、示范和培育,促進勞動力潛能的充分發揮和勞動力培訓市場的健康發展,建立健全政府推動、市場主導、多方參與、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職工職業培訓體系,培養和造就一支適應本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特別是科技型和中小微企業人才隊伍,切實提升本市重點產業領域的人才競爭比較優勢。
(二)基本原則
1.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對企業按照實際需求組織開展的職工職業培訓,給予一定的培訓費用補貼,調動和激發本市各類企業組織開展職工職業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以社會培訓機構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由企業自主選擇社會培訓機構,對企業職工開展職業培訓。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行組織和開展培訓,在社會培訓機構間引入競爭機制,逐步形成企業培訓基地、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社區院校、公共實訓基地和各類社會其他培訓機構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3.以公共服務平臺為載體。進一步發揮政府搭建的企業職工職業培訓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幫助企業和培訓機構實現有效對接;政府部門主要定位于服務與監管,并以公共服務平臺為載體,為企業提供職工職業培訓服務。
二、具體措施
(一)科學制定發展規劃
由市相關職能部門根據本市“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和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的要求,分析本市職工職業能力現實狀況,發布本市緊缺的人才引導目錄,明確企業職工職業培訓范圍和對象。在此基礎上,由各區縣根據本區域產業發展定位、產業結構調整以及人口控制目標,制定職工職業能力發展戰略和具體目標,引導廣大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培訓。
(二)調整分配使用辦法
從2014年起,調整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中下達區縣和市級統籌用于職工職業培訓的比例與分配使用辦法。
1.下達區縣的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綜合考慮各區縣職工職業培訓需求、地方教育附加貢獻程度、職工職業培訓績效考核等因素進行分配,主要用于區縣企業職工職業培訓補貼。對開展職工職業培訓的企業,給予培訓費用60%-80%的補貼(重點行業、緊缺人才以及科技型中小企業,補貼比例最高可設定為80%。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規定的補貼標準),其余部分由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列支。在確保企業職工職業培訓補貼資金需求的前提下,各區縣可結合實際情況,統籌部分資金用于職工職業培訓相關支出。
2.市級統籌使用的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市級企業職工和緊缺人才職業培訓補貼;培育本市“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重點產業領域的社會培訓機構,支持和鼓勵社會各類培訓機構積極開展職業能力培訓和加強本市職工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開展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審計監督和績效評估;對開展職工職業培訓較好區縣或產業園區等進行獎勵。
(三)優化政府公共服務
各區縣要進一步發揮企業職工職業培訓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有培訓需求的企業可向所在區縣企業職工職業培訓公共服務平臺提出培訓申請,在公共服務平臺幫助下對接社會培訓機構。其中,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該企業應具有完善的培訓體系且制定職工培訓規劃,并按照規定提取使用職工教育經費,職工職業培訓計劃和職工教育經費使用情況經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經認定可自行開展職工培訓。培訓結束后,企業可向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提出培訓補貼申請。
建設全市統一的職業能力培訓信息化系統,優化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功能,實現在線業務辦理,以便廣大企業了解補貼政策和申請補貼資金,提高企業申請補貼資金的便捷性;幫助各類社會培訓機構了解職業能力培訓需求,參與提供職業能力培訓。同時,公開培訓機構、培訓信息、培訓價格及企業培訓情況、資金使用情況等信息,進一步提高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的透明度。
(四)培育職業培訓市場
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培育本市職工職業能力培訓市場。實施社會培訓機構的全市統一準入,完善統一準入標準,通過政府采購確定社會培訓機構入圍名單,由企業在入圍名單內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加強對入圍社會培訓機構的監管和績效評估,建立規范的增補和退出機制,形成市場化、開放式的競爭機制。
探索建立市場化的職業培訓定價機制,加強和規范企業職工職業培訓合同管理,激發社會培訓機構優化職業培訓課程和服務的積極性。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作用,結合行業高端技術發展趨勢,協調和指導行業內的大型骨干企業建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為行業上下游企業提供職工職業培訓服務。
(五)開展培訓工作考核
建立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使用的績效考核制度,將企業職工職業培訓工作開展情況、企業職工職業培訓補貼資金執行情況、第三方調查評估結果等,納入考核范圍。其中,第三方調查評估由市總工會牽頭組織實施,評估內容為企業職工參加職業培訓的權益保障和滿意度情況、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的提取和使用情況等??冃Э己私Y果作為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轉移支付的重要分配因素,以及市對區縣或產業園區的獎勵依據。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協調
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成立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委、市財政局、市總工會、市審計局等部門組成的企業職工職業培訓工作推進協調小組,負責審核全市職工職業能力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對區縣推進企業職工職業培訓工作的考核等事項。
(二)明確部門職責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委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和市財政局等部門負責制定全市職工職業能力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社會培訓機構的準入標準,管理指導企業職工職業培訓公共服務平臺的運行,并加強對社會培訓機構的指導和監督,分類研究制定企業職工職業培訓政府補貼標準和績效考核辦法。
市財政局主要負責落實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的籌集和分配,會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和市教委加強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管理。
市總工會主要負責舉辦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等活動,營造職工積極參與職業培訓的氛圍,牽頭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對區縣各類企業和培訓機構組織開展職工職業培訓進行監督。
市審計局主要負責對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有關單位落實整改。
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分配使用情況由相關部門逐步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三)落實責任主體
區縣政府是推進區縣企業開展職工職業培訓的責任主體,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區縣運用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組織開展職工職業培訓工作的具體辦法,報市企業職工職業培訓工作推進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備案。
各區縣要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構和聯合會審機制,搭建完善區縣企業職工職業培訓公共服務平臺,指導和組織企業開展職業培訓,落實相關培訓補貼資金并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顚S谩9膭罡鲄^縣依托區內產業園區,作為區縣企業職工職業培訓公共服務平臺的子平臺,積極為園區企業提供符合園區產業發展定位的培訓服務。
本實施意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
上海市財政局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上海市總工會
2014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