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上海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和《關于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格式的通知》(國辦公開辦函〔2021〕30號)的要求編制,全文包括總體情況、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因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被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情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以及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本年度報告中所列數據統計期限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年度報告電子版可從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www.gzfuluhua.cn)下載。
一、總體情況
2024年,上海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嚴格落實《條例》和《規定》各項規定,準確把握政務公開職責定位,更好發揮政務公開功能作用,健全制度規范,優化方式渠道,提高公開質效,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任務。
(一)主動公開方面
2024年,全市共主動公開公文類政府信息27782件,其中市政府規章17件、行政規范性文件668件、其他文件27097件。
圍繞落實國家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舉辦市政府新聞發布會29場、新聞通氣會19場,邀請區和委辦局負責人在市政府門戶網站開展“在線訪談”42場。
(二)依申請公開方面
2024年,全市共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42188件,申請數量較2023年上升23.03%;答復政府信息公開申請41480件(含上年度轉結2095件),均在法定期限內予以答復。予以公開及部分公開12567件,占30.3%;因屬于國家秘密等不予公開1974件,占4.76%;因本機關不掌握等原因無法提供16747件,占40.37%;因屬于重復申請等不予處理786件,占1.89%;因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等其他處理9406件(其中申請人主動撤銷6428件),占22.68%。信息公開行政復議1736件,結果糾正123件。信息公開行政訴訟1082件,結果糾正17件。
(三)政府信息管理方面
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工作要求,進一步優化公文公開屬性及發布審查程序。對擬公開政府信息堅持“先審查、后公開”和“一事一審”的原則,依法規范做好信息發布工作。
全面建成主動公開公文庫,匯集主動公開公文25151件,優化公文庫前端展示,方便群眾查詢利用。加強規范性文件數據庫管理工作,制定《上海市行政規范性文件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組織開展行政規范性文件常態化評估清理。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一級政府一個政策集中發布窗口”的要求,組織8個區開展政府公報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并初步形成階段性成果。
(四)平臺建設方面
持續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優化政策集成式發布專欄,梳理完善營商環境、惠企政策主題庫,確保主題庫歸集政策的全面性、精準性;增設涉外政策集成發布主題,聚焦外資企業經營相關政策及外籍人員辦事事項,提供更加開放透明和便民的涉外政策公開服務。上線“閱辦聯動”專區,全市1000余條政策開通“閱辦聯動”功能,覆蓋“一網通辦”近500條高頻辦事事項,有力解決“看政策”和“用政策”兩張皮的問題。
上海國際服務門戶正式上線運行。全面匯集涉外服務信息資源,發布各類信息15550條,公開辦事服務事項指引248項,其中直接辦事服務15項、營商服務指南59項、生活服務118項、人才服務32項、留學等其他服務24項,處理外籍人員咨詢郵件562件。
加強“上海發布”政務新媒體建設,抓好海內外平臺的功能優化和內容策劃,進一步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各平臺粉絲總量超過3000萬。
(五)監督保障方面
優化全市政務公開工作考核評估指標體系。將年度考核與日常檢查、專項評選結合,突出考查日常工作推進情況。鼓勵創新試點,進一步提高考核區分度。
強化政務公開重點工作的跟蹤推進。以專報、季報等方式及時通報工作推進情況,通過基層調研、召開現場會等形式調查了解目標任務推進落實情況,研究解決工作瓶頸難題,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及時督促和指導本輪機構改革后新設或調整的部門做好政務公開工作。
組織開展全市政務公開工作培訓,圍繞重點領域信息公開、依申請辦理等進行重點培訓。舉辦上海國際服務門戶信源管理培訓班,提高國際服務門戶的信源質量。
按季度對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開展抽查。共抽查政府網站540家次,約談3家抽查不合格網站負責人并落實整改;抽查政務新媒體帳號1455個次,發現存在更新不及時等問題的帳號37個并全部落實整改。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第二十條第(一)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制發件數 |
本年廢止件數 |
現行有效件數 |
規章 |
17(其中修訂15件) |
20 |
251 |
行政規范性文件 |
668 |
640(包括自然失效和不再按規范性文件管理) |
2792 |
第二十條第(五)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處理決定數量 |
||
行政許可 |
21045877 |
||
第二十條第(六)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處理決定數量 |
||
行政處罰 |
19169431 |
||
行政強制 |
296497 |
||
第二十條第(八)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收費金額(單位:萬元) |
||
行政事業性收費 |
1285805.6 |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本列數據的勾稽關系為:第一項加第二項之和,等于第三項加第四項之和) |
申請人情況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組織 |
總計 |
|||||||
商業企業 |
科研機構 |
社會公益組織 |
法律服務機構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數量 |
40234 |
1674 |
14 |
23 |
80 |
163 |
42188 |
||
二、上年結轉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數量 |
1994 |
89 |
2 |
0 |
0 |
10 |
2095 |
||
三、本年度辦理結果 |
(一)予以公開 |
11713 |
405 |
4 |
9 |
32 |
37 |
12200 |
|
(二)部分公開(區分處理的,只計這一情形,不計其他情形) |
346 |
16 |
0 |
0 |
2 |
3 |
367 |
||
(三)不予公開 |
1.屬于國家秘密 |
47 |
2 |
0 |
0 |
0 |
0 |
49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公開 |
13 |
0 |
0 |
0 |
0 |
1 |
14 |
||
3.危及“三安全一穩定” |
36 |
2 |
0 |
0 |
0 |
0 |
38 |
||
4.保護第三方合法權益 |
429 |
17 |
0 |
0 |
0 |
2 |
448 |
||
5.屬于三類內部事務信息 |
243 |
0 |
0 |
0 |
0 |
0 |
243 |
||
6.屬于四類過程性信息 |
185 |
5 |
0 |
1 |
0 |
0 |
191 |
||
7.屬于行政執法案卷 |
143 |
6 |
0 |
0 |
0 |
0 |
149 |
||
8.屬于行政查詢事項 |
806 |
26 |
0 |
0 |
2 |
8 |
842 |
||
(四)無法提供 |
1.本機關不掌握相關政府信息 |
13170 |
540 |
1 |
3 |
13 |
43 |
13770 |
|
2.沒有現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2711 |
130 |
0 |
0 |
4 |
10 |
2855 |
||
3.補正后申請內容仍不明確 |
108 |
3 |
11 |
0 |
0 |
0 |
122 |
||
(五)不予處理 |
1.信訪舉報投訴類申請 |
222 |
3 |
0 |
0 |
0 |
0 |
225 |
|
2.重復申請 |
428 |
4 |
0 |
0 |
0 |
0 |
432 |
||
3.要求提供公開出版物 |
1 |
0 |
0 |
0 |
0 |
0 |
1 |
||
4.無正當理由大量反復申請 |
127 |
0 |
0 |
0 |
0 |
0 |
127 |
||
5.要求行政機關確認或重新出具已獲取信息 |
1 |
0 |
0 |
0 |
0 |
0 |
1 |
||
(六)其他處理 |
1.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行政機關不再處理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
1403 |
43 |
0 |
1 |
2 |
4 |
1453 |
|
2.申請人逾期未按收費通知要求繳納費用、行政機關不再處理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
32 |
0 |
0 |
0 |
0 |
0 |
32 |
||
3.其他 |
7436 |
414 |
0 |
9 |
21 |
41 |
7921 |
||
(七)總計 |
39600 |
1616 |
16 |
23 |
76 |
149 |
41480 |
||
四、結轉下年度繼續辦理 |
2628 |
147 |
0 |
0 |
4 |
24 |
2803 |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情況
行政復議 |
行政訴訟 |
|||||||||||||
結果維持 |
結果 |
其他 |
尚未 |
總計 |
未經復議直接起訴 |
復議后起訴 |
||||||||
結果 |
結果 |
其他 |
尚未 |
總計 |
結果 |
結果 |
其他 |
尚未 |
總計 |
|||||
1218 |
123 |
298 |
97 |
1736 |
24 |
0 |
12 |
0 |
36 |
445 |
17 |
545 |
39 |
1046 |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一)2024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政策公開質效仍需進一步提升,政府公報數字化轉型改革試點和政策公開政社合作1試點工作成果有待深化總結;二是政府網站作為政務公開第一平臺的作用仍需進一步加強;三是部分基層單位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辦理質量有待提高。
(二)2023年存在問題的改進情況
針對2023年工作中存在的政策公開助推政策落地的成效不明顯,網站建設有待進一步優化,基層政務公開工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問題,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進措施:一是全面謀劃政務公開工作重點,通過加強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公眾參與以及政策制定后的發布、解讀、兌現等全流程各環節的政策公開,全力助推政策落地見效;二是不斷優化網站建設,開展“中國上海”門戶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平臺整合改版,打通政策公開平臺和政務服務平臺,解決政策“找不到”“看不懂”“辦不了”等問題,便利企業群眾獲取使用政策;三是強化基層指導,通過編印政策解讀工作指南、上門提供政策解讀業務指導以及開展專題培訓等舉措,提高基層政務公開工作水平。
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一)推進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服務保障中心工作
1.圍繞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做好信息公開。市政府及市政府辦公廳制定發布《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進一步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的若干意見》《上海市堅持對標改革 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市發展改革委制定發布《推進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近期重點工作舉措(2024—2025年)》等重大政策措施,推動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落地落實,促進本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商務委制定發布《關于支持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的若干措施》《關于進一步促進上海市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多渠道開展全方位、立體式政策解讀。市科委牽頭制訂《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24—2027年)》《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并做好配套政策解讀工作。市交通委全力做好交通強市建設、國際航運中心能級提升、長三角交通一體化建設、進博會交通保障等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落實情況信息公開。市地方金融局設置“重點公開領域”專欄,及時公開金融科技、自貿區金融創新、本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QFLP)等5大類重點領域最新進展情況。
2.圍繞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做好信息公開。市發展改革委開設“營商環境”專欄并分類展示,集中公布企業從“準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政策細則及政策要點,幫助企業全面、系統、便捷地知曉政策,扎實推動“優化營商環境7.0版行動方案”落地落實。市經濟信息化委發布《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管理辦法》《上海市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等產業扶持政策,做好重點企業“服務包”政策落實情況公開,持續做好惠企政策項目的公示。市商務委圍繞促進和擴大消費,做好“五五購物節”“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等重大促消費活動信息公開及服務消費、汽車消費等重點消費領域的政策發布和解讀。市市場監管局在官網增設“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信息專欄,歸集執法動態、政策法規、典型案例等內容,做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和保障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措施公開。
3.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信息公開。市政府辦公廳在市政府網站“實事項目”專欄發布為民辦實事項目,通過政務信息動態發布實事項目推進情況。市民政局圍繞民生關注熱點,在城鄉低保、老年人福利、慈善事業等領域,及時出臺政策文件并做好解讀宣傳。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針對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人員、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及相關重點企業,持續加大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人力資源等政策信息的主動公開和解讀力度,多渠道及時發布養老、失業、工傷等民生保障政策和待遇標準調整信息。市衛生健康委圍繞健康上海建設、社區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等工作,做好政策文件發布、解讀及進展情況等信息公開。
4.圍繞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做好信息公開。市規劃資源局做好東方樞紐、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等重點戰略功能規劃工作信息公開。市生態環境局做好《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發布與解讀工作,及時公開污染防治、“無廢城市”建設推進情況。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聚焦民心工程、民生實事、重大工程、“一江一河一帶”建設等重點任務,定期公布最新進展情況。市水務局每月公布上海中心城區供水水質信息,在線集中公布水價、供水可靠性等信息。市綠化市容局每月主動公開新建改建60座口袋公園等實事項目推進情況,及時公開環城生態公園帶嘉定蝶語園等8座環上公園建成開放信息。
5.圍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做好信息公開。市政府辦公廳、各區政府、各部門及時在門戶網站公開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并動態更新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的意見征詢、決策發布、政策解讀等信息。市司法局持續深化包容審慎監管,督促各部門主動公開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34份。市財政局全面公開財政項目績效目標及評價結果,公開市對區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績效目標、市對區專項轉移支付績效自評報告,公開10個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目標情況。
(二)優化政策全流程公開,推動政策落地見效
1.開展政府公報數字化轉型改革試點。根據國務院辦公廳有關工作部署和要求,在閔行區、松江區、奉賢區、崇明區等8個區開展政府公報改革試點,探索將政府公報打造成一級政府及其下屬機構、派出機關政策文件的集中、統一、權威、動態發布窗口,便利企業群眾通過權威渠道及時、全面、準確獲取政策信息。各試點單位的數字公報均已上線試運行,并初步建立了數字公報的管理制度規范。試點改革顯著提升了基層單位的發文質量,社會公眾獲取政策信息更加便利,用戶體驗持續優化。
2.開展“政策解讀提升年”活動。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工作指南,要求健全政策全周期解讀工作機制,強化政策解讀材料的審核把關,做好政策跟蹤解讀和熱點回應。各單位積極落實要求,不斷提升政策解讀質量。市公安局圍繞港澳人才簽注、口岸簽證、144小時過境免簽、臨時住宿登記、外國人停居留和永久居留等政策,向進博會重點參展單位和虹橋區域內重點服務單位開展“點對點”政策講解和答疑。市稅務局對個人養老金稅收優惠、水資源費改稅等熱點稅收話題,制作圖解、視頻、問答等多種形式的政策解讀產品。長寧區要求有關部門在政策解讀頁面公開咨詢電話,精確至政策起草單位的業務科室,實現一對一、精準化的政策咨詢服務。寶山區圍繞“科創中心主陣地建設”目標定位,創建“公開講堂”直播課,匯集各部門政策資源,每月開播政策“公開講堂”。
3.探索政策公開政社合作試點。徐匯區、虹口區、楊浦區、金山區等8個區作為試點單位,在政策需求收集、意見聽取、推送、解讀、評價等方面,探索與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建立常態、長效合作機制,更好發揮其貼近基層、貼近一線的優勢,形成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政策接力”,推動政策更好落地見效。長寧區圍繞產業發展,梳理形成《長寧區政策公開政社合作工作推進方案》,建立“區相關部門—各類組織—企業”的政策輔導與意見反饋雙向循環機制。線上新增功能平臺政社合作專區,線下舉行政策公開政社合作簽約儀式,通過明確合作雙方責任義務,確保政策服務及時有效。青浦區依托“隨申辦”企業云青浦區旗艦店平臺,開通政策公開政社合作專區,開設“政策直播間”“在線直播帶政策”。進博會期間,拓展6家國外商會及1家國際非政府性組織作為合作伙伴,為區各類產業政策做好宣傳解讀工作。協助示范區執委會上線推廣“政策通”小程序,推動政社合作向長三角延伸。
(三)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優化政民互動和公眾參與
1.不斷深入推進決策公開。市政府連續第6年邀請公眾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參與《關于進一步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審議。首次探索將公眾代表列席機制延伸至市政府專題會議。跟蹤反饋公眾代表意見建議的研究落實情況,形成工作閉環。浦東新區選取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陸家嘴金融城黨群服務中心等10家單位,試點開展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點工作,常態化收集關于區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的意見建議。嘉定區建立民營企業參與涉企政策制定事前征詢合作備忘錄機制,要求涉企政策出臺前應當通過區工商聯組織座談或調研,專題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建議,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學性、有效性。
2.常態化推動政府開放月活動。圍繞“民心工程、民生實事”,全市16個區和46家市級部門在8月份集中開展政府開放月活動,累計開展線上線下活動2000余場,參與人數近130萬人次。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日報等20余家央地主要媒體對活動進行了跟蹤報道,其中央媒專題報道30余篇。市教委、市民政局、市體育局、市房屋管理局、浦東新區、黃浦區、靜安區、普陀區等分別圍繞促進幼有所育、完善為老服務、加強城市建設、優化家門口服務等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開放活動,持續凸顯開放活動的民生溫度和品牌效應。黃浦區發布《黃浦區政府開放活動導則(試行)》,首次設立政府開放活動觀察員制度,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3.做好中國政府網網民留言辦理工作。扎實做好留言辦理的質量管理,督促各承辦部門嚴格落實辦理制度,確保高質量辦結和反饋。2024年共辦理中國政府網轉辦留言2111件,辦結率100%。同時,加強留言辦理的研究指導,推動網民留言反映的共性問題的機制性解決。
(四)本年度信息公開處理費收費情況
2024年,全市共收取政府信息公開處理費11240元。
1政社合作指政府與行業協會、商會、產業園區等社會組織在政策需求收集、意見聽取、推送、解讀、評價等方面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