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黃浦區城市管理精細化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通知
黃府辦發〔2024〕13號
區政府各委、辦、局,各街道辦事處: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黃浦區城市管理精細化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12月30日
黃浦區城市管理精細化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結合黃浦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煥新城市面貌,改善空間環境品質
??(一)推進居住環境品質提升。深入實施“兩舊一村”改造,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無衛生設施舊住房提升改造;持續推進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提標工作,到2025年底基本實現全覆蓋。常態化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繼續推進“1+N”加梯模式,打造一批黨建引領加梯示范小區,完成30個小區或居民區規模化加梯全覆蓋。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常態化管理,開展投放環境治理行動,對問題點位分級管理、銷項整改;推進“滬尚回收”服務點建設,增強市民可回收物交投、交售體驗。(牽頭單位:區建管委、區綠化市容局、區房管局,各街道)
??(二)科學規劃建設“10分鐘社區生活圈”“一街一路”更新街區。每年打造一片“一街一路”更新街區,到2026年底,各街道分別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一街一路”更新街區。創建完成淡水路社區國家級完整社區。提升全區背街小巷市容環境衛生治理水平,到2026年底實現267條背街小巷治理實效達標。完善社區規劃師制度,組織開展社區規劃師培訓、“人民城市大課堂”等活動,開展社區規劃師綜合評價工作。(牽頭單位:區規劃資源局、區建管委、區綠化市容局、區城管執法局,各街道)
??(三)提升公共空間和交通服務品質。完成公交站臺彩色鋪裝及標志線設置、非機動車道交叉路口彩色鋪裝5處,完成福佑路等5條精品示范道路建設。完成慢行交通專項提升項目14項,創建慢行交通示范區域1個。到2026年底建成8個美麗街區,新建2個以上高標準保潔區域。每年至少打造3條戶外招牌特色道路(街區)。打造“一江一河”全齡友好濱水公共空間,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開放附屬空間和綠地,探索開放優秀歷史建筑和文物建筑。規范外擺位和臨時設攤,加強日常監督評估經營情況及其社會效果。(牽頭單位:區建管委、區文化旅游局、區綠化市容局、區城管執法局)
??(四)開展違法建筑專項整治。到2026年底,拆除存量違法建筑12萬平方米。結合12345市民服務熱線相關投訴,依托新增違建動態監測指數機制,依法快速拆除新建、在建違法建筑。(牽頭單位:區城管執法局,各街道)
??(五)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以濱江區域為重點,持續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對5個公交站臺實施適老化改造,促進無障礙通行。(牽頭單位:區建管委)
??(六)優化城區空間功能布局。推進中央科創區城市設計研究和中央科創區濱江景觀概念設計研究。推進外灘“第二立面”及其他重要地塊規劃編制工作。推進老城廂第三象限及周邊區域城市設計研究。推進400平方米以上公園和廣場規劃布局,提高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牽頭單位:區規劃資源局)
??二、貫徹綠色理念,豐富生態系統功能
??(一)強化建筑垃圾治理。加強建筑垃圾備案申報管理,強化流量和流向管控,完善建筑垃圾全鏈條全過程閉環監管體系。加強聯合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加強住宅小區內建筑垃圾清運和堆放管理。保持建筑垃圾集中堆放點環境衛生。加強拆房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落實灑水降塵舉措;督促施工單位項目開工前辦出建筑垃圾處置行政許可證明。到2025年裝修垃圾和拆房垃圾資源化處理率達到75%,到2026年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3%。(牽頭單位:區綠化市容局、區房管局,各街道)
??(二)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和轉型。推進新建公共建筑執行超低能耗建筑標準,新建居住建筑執行超低能耗建筑標準的比例超過50%,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90萬平方米。加快交通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完善慢行交通環境,提高市民慢行出行比例。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完成“一大會址·新天地”低碳發展實踐區試點建設和綠色生態城區試點創建工作。(牽頭單位:區生態環境局、區建管委)
??(三)推動河湖品質提升。全面開展雨污混接普查整治,到2026年底實現排水用戶達標占比超過90%,排水分區全面達標。持續開展區內9個景觀湖水質定期監測工作,加強日常養護,提高景觀湖水質。持續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和長效管理工作,完成6個問題排口的封堵銷號工作,建立常態化檢查機制。(牽頭單位:區生態環境局、區建管委、)
??(四)加快公園城市建設。新增口袋公園4座,新增綠道2公里,新增特色道路1條,完成3處單位附屬綠地開放。推動建成10個“社區植物園”,開展植物科普。(牽頭單位:區綠化市容局,各街道)
??(五)深化海綿城市建設。全面踐行海綿城市理念,提升城區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的彈性,建設海綿城市示范工程8個,海綿城市建成區達到我區城市建成區面積的40%。(牽頭單位:區建管委)
??(六)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每年制定并實施“無廢城市”年度工作計劃和重點項目,到2026年底創建區級“無廢城市細胞”不少于40個。開展商品過度包裝抽檢工作,推動可循環快遞包裝試點建設。建立健全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體系,探索廢舊物資回收新模式。積極配合市級部門開展新污染物環境監管工作。(牽頭單位:區生態環境局)
??三、夯實數字治理,強化場景實戰運用
??(一)深入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平臺建設。加強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聚焦公共安全隱患,有序拓展管理內容。加強基層網格力量配置,完善聯勤聯動工作機制。做強街道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強化綜合指揮樞紐功能,持續推進“區—街—站”三級治理平臺體系暨城運管理體系實體化建設、實戰化運行。加快實現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向基層治理“一網同治”的提升。(牽頭單位:區綠化市容局、區房管局、區數據局,各街道)
??(二)加強數字應用場景建設。結合城市運行和企業、市民反映的高頻急難問題,發掘智能化應用場景需求。深化現有應用場景建設,提升治理精細化水平,著力打造一批數字化治理樣板街區。強化生態環境治理數字賦能。(牽頭單位:區生態環境局、區數據局)
??(三)建設完善泛在智能的城市感知設施。依托區神經元承載網匯集物聯感知數據,持續提升數據質量和應用能力,支撐“一網統管”各類應用場景。建立綠化市容行業信息化平臺,逐步推進與區級、街道城運中心“一網統管”平臺有效銜接和信息整合。依托市容環境檢查市級問題整改平臺,圍繞治理難點,通過移動端輕應用助力集約化、扁平化管理。(牽頭單位:區綠化市容局、區數據局)
??四、賦能韌性提升,保障城市運行安全
??(一)集中開展安全隱患突出區域場所綜合整治。結合消防安全信息排查平臺,對我區“九小場所”和多業態、多產權、多主體混合經營場所等重點區域開展安全風險排摸,分類分批整治。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牽頭單位:區應急局、區消防救援局)
??(二)推進燃氣安全專項整治。改造地下老舊市政燃氣管道15.1公里、街坊燃氣管道13.3公里,更新老舊居民住宅燃氣立管194戶。完成298戶居民用戶和200戶非居民用戶瓶裝液化氣替代改造。推進燃氣執法事項下沉工作,加強燃氣專項執法培訓和指導,強化部門協作配合,提升“管執聯動”治理效能。(牽頭單位:區建管委、區城管執法局)
??(三)持續開展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針對住宅小區違規裝飾裝修、擅自改變房屋用途和使用等違法行為,開展專項檢查。全面推進自建房安全排查、既有建筑玻璃幕墻安全排查等專項整治行動。到2024年底基本完成全區200萬平方米既有住房數字體檢試點工作;2025年至2026年,逐步擴大數字體檢范疇,根據體檢結論開展分類處置,確保房屋使用安全。滾動開展全區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實現評估全覆蓋。(牽頭單位:區建管委、區市場監管局、區房管局、區城管執法局)
??(四)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落實老舊供水管網改造3.9公里,推進管道檢測和管道結構性缺陷修復。完成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7公里,全區道路入地整治率達到70%以上。完成重要主、次干道以及涉及我區申字形高架道路的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工作,建成環人民廣場—新天地區域18公頃和黃浦濱江—南外灘區域13公頃無架空線示范區。有序推進新一輪美麗街區道路兩側老舊小區空中纜線清理和整飾。(牽頭單位:區發展改革委、區建管委,各街道)
??(五)加強施工工地安全管理。壓實項目參建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以建筑工地風險等級設定安全監督檢查頻率,制定檢查計劃并實施;深化運用智慧工地等監管平臺,加強建筑工地安全檢查。(牽頭單位:區建管委)
??(六)強化地下空間安全使用管理。完成區內1000余處地下空間信息普查和匯總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對地下空間的排查整治。(牽頭單位:區國動辦)
??(七)深化電動自行車全鏈條安全監管。推進電動自行車“充、停、改”問題專項整治,完成全區229個充換電柜點位建設。提升違規入室停放和充電行為技防水平。打擊電動自行車非法改裝拼裝行為。完善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改裝、停放、充電、使用、報廢、回收等全環節監管機制。(牽頭單位:區建管委、區應急局、區消防救援局)
??(八)持續完善應急體系。強化綜合監測預警,提升反應能力,健全極端天氣等應急響應機制。修編應急預案,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保障體系,補充更新應急儲備物資,配強防災減災救災裝備,提升應急救援保障能力。(牽頭單位:區應急局、區消防救援局、區數據局)
??五、優化工作機制,匯聚精細治理合力
??(一)推行“多格合一”。深入實施網格黨建提質計劃,把基層黨建全覆蓋與網格治理相結合,建立健全職責準入清單,加快推動管理、服務、安全等資源力量下沉,推動條塊結合、組織融合、資源整合、力量聚合,合力破解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難題。強化數字化手段支撐,增強主動發現、快速響應、高效協同能力。(牽頭單位:區委組織部、區委社會工作部、區數據局,各街道)
??(二)做實做細城市體檢。開展區、街道、社區三級城市體檢,到2026年底每個街道至少完成1個社區體檢,實現街道體檢全覆蓋;將問題清單轉化為整改清單和責任清單,推進整改落實。探索建立“黨建引領·城市管理精細化指數”,建立為城市更新項目提供科學系統評估的數字工具和平臺。(牽頭單位:區建管委、區城管執法局、區數據局,各街道)
??(三)強化城市管理執法支撐。加強調研評估,針對性提升街道綜合執法能力和水平;加強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全面落實街道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法制審核制度;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完成廣場辦、外灘辦的管理意見評估和修訂。深化“三所聯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牽頭單位: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區城管執法局,各街道)
??(四)加強城市管理標準體系建設。修訂標準化專項資金扶持政策。加強城市管理標準體系的宣貫培訓。發布一批區級城市管理標準化技術性指導文件,培育新天地區域市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提高區標準化技術性指導文件制定修訂效率,關鍵領域文件制定修訂周期不超過6個月。(牽頭單位:區市場監管局)
??(五)推動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建立行業管理、實效測評、業主評議“三位一體”的小區物業服務質量年度測評機制。做優建強綜合網格單元,深化“街道城運中心—綜合網格—居民區工作站點”的工作機制。建立合力推進的共建共商共治機制。完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拓寬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渠道,深化發展“零距離家園”品牌。(牽頭單位:區委社會工作部、區生態環境局、區建管委、區綠化市容局、區房管局、區城管執法局)
??(六)強化投入保障。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資金保障,加強資金績效分析和財政監督,提高資金利用效率。規范建設項目流程,構建全生命周期的項目建設指導監督機制,加強城市更新和維護資金的統籌安排。(牽頭單位:區財政局、區城管執法局)
??區城管執法局要依托黃浦區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加強統籌推進,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門(單位)要落實工作責任,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機制,抓好貫徹執行;同時,要強化教育培訓,培養城市綜合管理領域高層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