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區關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
靜發改委〔2024〕18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構建更具競爭力和創新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全面提升靜安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制定本措施。
一、總體要求
聚焦重點領域。結合靜安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集聚優質產業要素,重點支持本市建設“(2+2)+(3+6)+(4+5)”[1]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及本區六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對標科技前沿,構建創新生態體系,面向重點產業和新賽道領域,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耦合,夯實靜安產業創新發展基礎。
堅持數字賦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積極培育拓展產業發展新場景、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促進數字技術和產業經濟深度融合,助力產業優化升級。
堅持開放合作。強化合作共贏,推動跨領域跨產業協同創新,加快補齊短板,提升產業鏈韌性和發展水平。做優服務,擴大靜安品牌影響力。
二、支持產業集聚及能級提升
(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加快吸引高能級主體。鼓勵市場競爭力強、行業影響力大、產業帶動效應明顯,在產業鏈和產業生態中處于核心關鍵地位的經營主體落戶靜安。支持“鏈主”企業招引上下游優質項目;鼓勵產業鏈配套企業、園區、樓宇等協助引進“鏈主”“隱形冠軍”等經營主體。(責任部門:區商務委、區科經委、區司法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文化旅游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數據局、區投資辦)
支持產業規模躍升。鼓勵經營主體擴大規模,實現快速增長。支持創新型、貿易型企業總部和民營企業總部、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等項目建設。(責任部門:區商務委、區科經委、區司法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文化旅游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數據局、區投資辦)
支持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聚焦產業新賽道,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支持產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關鍵領域、重點區域和新興行業的項目建設、業務開展、重大問題研究等。(責任部門:區商務委、區科經委、區司法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文化旅游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數據局、區投資辦)
支持經營主體降本增效。多措并舉降低經營主體用工、用能、融資、物流、制度性交易等成本,鼓勵內部挖潛提質增效。(責任部門:區商務委、區科經委、區司法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文化旅游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數據局、區投資辦)
提升產業影響力。鼓勵經營主體參與國內外行業權威榜單排名,以及國際、國家、市級榮譽、資質評選。支持經營主體舉辦、參與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論壇、學術研討、展會、峰會等活動。(責任部門:區商務委、區科經委、區司法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文化旅游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數據局、區投資辦)
(二)促進商貿服務業繁榮發展
釋放消費市場活力。優化重點商圈功能布局,支持打造高能級商業地標。優化國際友好消費環境,擴充離境退稅服務網點。支持企業在“一節六季”“五五購物節”等市級重點主題期間,開展具有市場引領性的創意活動。鼓勵商貿企業經營民生保障類項目和網點,打造高品質生活社區。(責任部門:區商務委)
構建多元化品牌矩陣。匯聚國內外知名品牌。支持企業制定品牌戰略,開展品牌推廣,優化品牌布局,提高品牌建設、孵化能力。持續推進老字號煥新,推動老品牌聚焦新消費、新客群、新渠道提升品牌價值。鼓勵本土品牌跨領域、跨虛實合作,支持具有引領性的本土品牌在境外布局。深化靜安“全球新品首發地示范區”建設,鼓勵企業和品牌設立更多的首店、旗艦店,舉辦首店首展首秀等高品質營促銷活動。(責任部門:區商務委、區市場監管局)
支持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發展。鼓勵商貿企業對店面、運營、供應鏈管理等實施數字化升級;支持智慧零售、數字商務、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加快發展;支持企業打造數實結合、創新多元、體驗豐富的消費新場景;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直播電商平臺和基地。(責任部門:區商務委)
推進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促進貨物貿易保穩提質,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支持外貿企業規范管理,提升信用等級,完善供應鏈體系。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促進企業通過進博會達成采購交易。(責任部門:區商務委)
(三)促進金融服務業深化發展
提升科技金融。積極推廣“科技履約貸”、知識產權抵押貸款等金融產品;支持金融機構承銷、投資科技型企業發行的發行科創票據、高成長債等。(責任部門:區投資辦)
優化綠色金融。鼓勵金融機構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綠色培訓機構,將ESG[2]評價納入投資、風險管控流程。支持金融機構發行、承銷、投資綠色金融債券、碳中和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等。(責任部門:區投資辦)
深化普惠金融。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重點群體等的支持力度。(責任部門:區投資辦)
拓展養老金融。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養老機構、老年產品制造企業等的支持力度,穩步發展具有養老屬性的金融產品,承銷、投資養老債券等。(責任部門:區投資辦)
創新數字金融。鼓勵金融機構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數字化經營管理能力。做好對數字產業的金融支持,聚焦“(2+2)+(3+6)+(4+5)”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大金融資源保障。(責任部門:區投資辦)
打造“股權投資集聚區”。引導股權投資企業加大對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等的投資力度。鼓勵重點產業鏈鏈主設立CVC[3]機構。推動各類主體發起設立S基金[4]。(責任部門:區投資辦)
(四)促進專業服務業“五化”[5]發展
支持專業服務業品質化升級。支持優勢領域專業服務機構、行業協會,開展國家級標準化示范項目創建,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全面提高專業服務業標準化發展水平。打造國家級人力資源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國家級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南京西路-蘇河灣高端服務集聚帶等重點品牌。(責任部門:區司法局、區財政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投資辦)
增強專業服務業融合化質效。圍繞企業創新發展和“走出去”等需求,提升專業服務機構服務能力。鼓勵專業服務機構與其他行業協同合作,組建創新聯合體。鼓勵專業服務機構踐行公益與社會責任。(責任部門:區司法局、區財政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投資辦)
提升專業服務業數字化水平。支持有實力的專業服務機構建設大數據開源平臺和社區,鼓勵中小企業參與開放應用,構建開放協同的產業生態。聚焦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積極發揮數字技術在各類專業服務業發展中的作用。(責任部門:區司法局、區財政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投資辦)
推進專業服務業綠色化轉型。加快專業服務重點領域綠色轉型,鼓勵遠程檢測、線上咨詢等新業態發展。支持專業服務機構拓展ESG等業務,賦能實體經濟綠色化轉型。(責任部門:區司法局、區財政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投資辦)
推動專業服務業國際化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專業服務機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或網點;支持本區專業服務機構發展壯大,積極融入國際服務市場網絡。鼓勵專業服務機構承接國際項目,提高國際服務能力。(責任部門:區司法局、區財政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投資辦)
(五)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
賦能企業創新融合。支持以新技術應用為手段,推動文化創意與相關行業跨界融合。鼓勵文創企業在內容開發、設計能力提升、平臺建設上加大投入。(責任部門:區科經委、區文化旅游局、區市場監管局)
支持重點領域優秀成果。鼓勵企業開展演藝、藝術品、影視、電競、游戲、廣告、會展、時尚消費品、文創產品開發、動漫、網絡視聽、文化服務出口貿易、新聞出版、設計創新等具有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項目。(責任部門:區科經委、區文化旅游局、區市場監管局)
打造特色空間載體(平臺)。支持企業在靜安投資建設影視傳媒、游戲電競園區、數字廣告園區等特色產業載體。鼓勵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樓宇和空間打造公共服務平臺。(責任部門:區科經委、區文化旅游局、區市場監管局)
培育創新文旅消費。支持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藝術空間、多業態消費集聚等線下新型消費場景;支持企業利用數字化手段培育并打造線上新型消費形態;支持企業開發特色文旅項目,提升文旅消費能級。(責任部門:區文化旅游局)
(六)促進數據智能產業創新發展
鼓勵關鍵領域技術攻關。聚焦重點產業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攻克核心技術,圍繞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基礎工業軟件等重點領域,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韌性。(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鼓勵創新技術應用。支持創新成果加快轉化,提升產業高端供給能力。支持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賦能產業,促進智能化、品牌化、服務化、綠色化升級。(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開展創新示范項目建設。鼓勵企業利用數據要素資源開展技術、應用和模式創新,積極參與國家、上海市數智產業相關試點示范項目建設。(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推進數智產業基地建設。支持大數據產業基地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開展算力中心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支持建設國家、市級、區級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測試服務平臺等多層級創新平臺。(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加快“數通鏈谷”建設。支持鏈主企業集聚,鼓勵企業完善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鏈上數據高效流通,增強用鏈跨鏈能力,豐富場景應用生態。支持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兩院院士等領銜的重大項目落地。(責任部門:區數據局)
(七)促進生命健康產業加快發展
加大研發支持力度。強化新型藥物設計和開發能力,加快創新藥、改良型新藥的研發與成果轉化,推進基于新機制、新靶點、新生物標志物和新分子結構的創新藥物研制。促進新型體外診斷、高端醫療設備等醫療器械研制開發。(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支持開拓海外市場。鼓勵本區研發生產的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通過FDA[6]、EMA[7]、CE[8]、PMDA[9]或WHO[10]等國際機構注冊,并在相關市場實現銷售。(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支持養老科技創新開發。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健康及養老領域的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提升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的智慧化水平。支持打造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園區項目。(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支持功能性平臺建設。鼓勵生命健康企業、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等資源協同創新,設立公共研發服務、臨床醫學轉化、技術創新孵化等功能性平臺,打造創新生態體系。(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三、支持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
加大梯度培育力度。圍繞科技型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加大研發培訓支持。主動服務符合條件的重點企業開展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技術合同登記、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等工作。鼓勵企業開展技能培訓等專業培訓,支持設立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等創新實踐基地。(責任部門:區商務委、區科經委、區司法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文化旅游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數據局、區投資辦)
建設高水平科創平臺。積極爭取本市和國家級功能型平臺落戶靜安,與區域創新資源聯動發展,力爭在前沿與關鍵共性技術上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建設國家、市級、區級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供給能力。(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引育高質量孵化器。鼓勵企業建設上海市高質量孵化器,提升選育項目能力、探索未來孵化新范式、鏈接專業服務等硬資源。(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構建大企業開放創新加速器。支持鏈主企業或細分領域領軍企業建立大企業開放式創新加速器,引培一批創新型企業,促進各類創新主體相互協同,形成區域內多層次聯動、互為補充的良好創新機制。(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支持企業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鼓勵企業提升知識產權創造水平,提高核心專利數量;鼓勵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應用和衍生開發等;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大知識產權維權力度。(責任部門:區市場監管局、區文化旅游局)
四、其他
實施“未來”產業集群培育行動。聚焦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和超高清視頻、人形機器人等其他新興領域,加強政策集成,促進產業鏈塑造、產業技術融合、產業生態構建,打造一批具有技術領先性和國際競爭力的“未來”產業集群。(責任部門:區科經委)
強化人才引育和服務保障。吸引集聚一批國際化、高層次、具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和具有優良創新潛質和團隊協作能力的潛力型人才;加大對優秀人才的服務保障力度,在依法合規的情況下就安居、落戶、醫療服務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不斷打造“靜悅遠來、安聚英才”人才生態環境。(責任部門:區人才局)
本措施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對于公布之日前存在符合本措施內容情況的,可參照本措施處理。本措施中的支持內容可根據產業發展情況,經區政府同意后進行修訂。
靜安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靜安區商務委員會
靜安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
靜安區司法局
靜安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靜安區文化和旅游局
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靜安區數據局
靜安區投資促進辦公室
2024年12月9日
[1]上海市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設“(2+2)+(3+6)+(4+5)”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2+2”是指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兩個融合,實現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3+6”是指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和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4+5”指的是,搶先布局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產業,以及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未來產業方向。
[2]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3]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即企業風險投資
[4]S基金(Secondary Fund),即二級市場基金
[5]《關于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促進上海專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推動專業服務業品質化、融合化、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
[6]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7]EMA:歐洲藥品管理局
[8]CE:歐洲共同體
[9]PMDA:日本藥品醫療器械局
[10]WHO:世界衛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