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聞辦6月8日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海市副市長張為介紹了《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相關情況,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市交通委總工程師李俊豪、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華杰、市規劃資源局副局長許健、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陳慶江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一、《規劃》編制的總體考慮
??1、“十三五”時期的綜合交通大發展為“十四五”奠定了堅實基礎。過去五年,按照“管為本、重體系、補短板”的指導思想,不斷提升和完善“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的綜合交通體系,“十三五”規劃目標總體執行良好,重點任務和重大項目有序推進,重要指標基本符合預期。突出表現在:一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2020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350萬標準箱,連續11年位居世界首位。2020年航空受疫情影響較大,但2019年上海航空客貨吞吐量達到1.22億人次、406萬噸,分別位列全球城市第4位、第3位。二是長三角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高。滬蘇通鐵路建成通車,一批鐵路、國省干道加快新建改建,一批省界斷頭路實現聯通。三是公交都市建設持續推進。2020年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達到729公里。四是道路網絡不斷完善。建成S26公路入城段、郊環隧道、虹梅南路高架、北翟路地道等高快速路,以及周家嘴路隧道、長江西路隧道、昆陽路越江大橋等。打通61條區區對接(斷頭)路。五是交通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率先實行船舶排放控制區管控措施,淘汰機場場內高污染車輛1000多臺,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占全部公交運營車輛的比例提高到67%。六是郵政快遞行業發展迅速。2020年快遞業務量完成33.6億件,約為“十二五”末期的兩倍。七是交通綜合管理水平不斷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總體較好,快速路早晚高峰車速保持平穩。完成了一批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實事項目和一批重大活動的交通保障任務。
??2、“十四五”時期對上海綜合交通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四五”時期,是上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時期。“十四五”上海綜合交通發展,必須深入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為目標導向,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既要積極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又要為強化“四大功能”、深化“五個中心”、加快“五個新城”建設等提供堅強支撐,還要加快實現交通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和交通數字化轉型,努力推動“十四五”上海綜合交通更高質量的發展。
??3、“十四五”時期,上海綜合交通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總體思路是:持續完善以“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超大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堅持“強樞紐、織網絡、提品質、優治理、促轉型”的發展策略。強樞紐,就是要繼續推進樞紐門戶功能升級、輻射引領能力增強、資源配置能級提升的航運中心建設。織網絡,就是要加快完善綜合立體的現代交通網。提品質,就是要滿足市民多樣化、多層次的出行需要,提供更高品質的交通運輸服務。優治理,就是要強化交通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精細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轉型,就是要大力推進交通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和數字化轉型。
??發展目標是:打造“立體融合、人本生態、智慧高效”的高質量、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國際航運中心世界一流,區域一體化交通互聯互通水平全國領先,綜合運輸服務品質一流,交通治理能力全面現代化。
??二、《規劃》的主要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十項主要任務。
??第一,鞏固和提升國際海空樞紐能級。海港方面,上海港集裝箱年吞吐量達到4700萬標準箱(TEU)以上,水水中轉比例52%以上,國際航運樞紐港服務品質世界領先,聯通、綠色、智能的現代集疏運體系進一步完善。具體舉措包括:一要進一步提升港口設施能力;二要打造高效暢達的集疏運體系,特別是要持續推進“一環十射”高等級航道建設,形成“連接蘇浙、對接海港”的格局;三要建設國際一流郵輪港;四要健全水上安全保障體系等。空港方面,航空旅客年吞吐量達到1.3億人次以上、貨郵年吞吐量達到410萬噸以上,均保持世界前列,初步形成上海多機場體系,樞紐運量規模、網絡品質、中轉功能等進一步提升,機場集疏運更加融合高效,服務質量排名保持行業前列。具體舉措包括:一要推進浦東國際機場四期擴建,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樞紐設施;二要加快建設機場聯絡線、21號線、兩港快線等多層次軌道交通,打造高效便捷的機場集疏運體系;三要建立高效現代的航空快遞物流體系,鞏固航空貨運樞紐地位。
??第二,加快完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鐵路對外通道方面,加快構建“五向十二線”干線鐵路通道布局,實現上海中心城60分鐘可達毗鄰城市,主要樞紐120分鐘可達長三角主要城市。具體舉措包括:一要基本建成滬蘇湖鐵路、滬杭客專上海南聯絡線,加快建設滬通鐵路二期等項目,推進沿江高鐵、滬乍杭鐵路建設;二要推進嘉閔線北延伸等規劃建設;三要完善鐵路客運樞紐布局和貨運體系。軌道交通方面,2025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960公里,保持全國前列;中心城軌道交通站點600米半徑范圍內常住人口、就業崗位覆蓋比例分別達到55%、61%以上。具體舉措包括:一要推進一批軌道交通項目建成;二要建立站點綜合開發機制,實施站城一體化開發模式。
??第三,全方位提升客運、貨運服務品質。客運服務方面,繼續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202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不含步行)達45%以上,公交專用道高峰時段平均車速保持在16-18公里/小時。具體舉措包括:一要進一步增強超大城市公共客運承載能力和服務效能,推進“20+8+X”骨干公交通道建設,完善中運量及多層次的地面公交系統,形成骨干線、區域線、接駁線三級線網;二要注重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的換乘和銜接,加強應急協同和處置能力建設;三要深化出租車行業改革,引導新興業態健康發展。貨運服務方面,2025年,形成與產業經濟發展需求相匹配、與市民生活和商貿物流發展相適應的安全穩定、綠色低碳、經濟高效的貨運服務體系。具體舉措包括:一要推動企業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打造健康有序的貨運市場;二要強化貨運事中事后監管,持續改善貨運從業環境;三要優化貨運通道組織,積極推進客貨分流;四要優化寄遞服務體系,扎實推進“快遞進村”“快遞進廠”“快遞出海”等“兩進一出”工程。
??第四,持續優化完善道路系統功能。2025年,形成高效運行、便捷易達的道路系統。具體舉措包括:一要進一步完善高快速路網,新建、改建、擴建一批高快速路;二要進一步完善主次干道和支路網,增加干道規模和貫通性,暢通道路微循環;三要進一步完善越江跨河通道建設;四要持續打造“四好農村路”,形成城鄉一體、干支銜接、暢通生態的公路網絡。
??第五,建設功能完善的新城綜合交通系統。推進“五個新城”加快形成支撐“30、45、60”出行目標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框架:30分鐘實現內部及聯系周邊中心鎮出行,45分鐘到達近滬城市、中心城和相鄰新城,60分鐘銜接浦東和虹橋兩大門戶樞紐。新城道路網密度達到4.5公里/平方公里。具體舉措包括:一方面,要堅持一城一策、站城融合,大力提升鐵路、市域鐵、軌道交通、骨干道路等對新城的綜合服務水平,加快構筑區域輻射的綜合交通樞紐;另一方面,要堅持公交優先、綠色集約,圍繞大運量軌道交通節點,構建新城中運量等骨干公交網絡,建設各具特色的高品質慢行交通系統,加快構筑系統完善的內部綜合交通體系。
??第六,加快構建重點地區交通體系。自貿區臨港新片區,2025年,基本實現“15、30、60、90”的出行服務目標,即新片區主城區15分鐘到達浦東國際機場、30分鐘可達中心區龍陽路等樞紐、60分鐘可達虹橋國際機場、90分鐘可達長三角毗鄰城市。具體舉措包括:加強新片區與浦東樞紐、虹橋樞紐的快速通道聯系以及與長三角的鐵路通道聯系,構建新片區內部快速公共交通骨干網絡等。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先導性、服務性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示范區對外交通可達性顯著提高,區內交通連通性逐步增強,有力支撐先行啟動區近期建設重點區域的發展。實現啟動區至虹橋樞紐公共交通45分鐘可達。具體措施包括:推進多層次軌道交通和交通樞紐等建設,構建示范區中低運量公交系統,提升示范區路網連通水平等。虹橋商務區,到2025年,基本建成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綜合交通樞紐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服務長三角和輻射全國的作用充分發揮。具體措施包括:加快打造虹橋商務區與長三角主要城市兩小時軌道交通圈,構建商務區“大運量軌道交通+中運量公交+地面公交”公共交通體系等。
??第七,提升交通精細化治理和安全管理能力。推進交通需求管理方面,完善小客車擁有和使用政策,推動個體交通向公共交通方式逐步轉移,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完善停車管理方面,要積極創建一大批停車治理先行項目,建成一大批公共停車泊位。其中,結合民心工程,到2022年底,要創建100個停車治理先行項目,開工建設10000個公共停車泊位。改善慢行交通方面,要提高慢行交通網絡可達性和便捷性,基本建成設施完善、出行舒適、全齡友好、管理有序的慢行交通系統。加快交通治理數字化轉型方面,要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進交通工程建設數字化監控、危化品運輸數字化監管、道路設施數字化管養、交通應急智能化防控等建設。強化交通設施運營維護管理方面,要建立覆蓋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養護運營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努力使上海交通設施條件、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達到世界先進城市水平。此外,《規劃》還對優化交通組織管理、加強交通安全管理等明確了具體目標和舉措。
??第八,加快建設智慧交通和新型基礎設施。要積極打造交通新技術示范應用高地,到2025年,科技全面賦能交通發展,交通感知全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行業管理協同聯動能級大幅提升,交通治理大數據賦能取得新的突破,交通服務場景不斷豐富,形成一批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泛在、協同、智敏的新一代智慧交通設施體系基本成型。具體舉措包括:一要大力推進交通領域新基建,提升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能力和水平;二要推進一站式出行體系建設,重點是打造“出行即服務”MaaS系統,實現實時、全景、全鏈交通出行信息數據共享互通,建設融合地圖服務、公交到站、智慧停車、共享單車、出租車、充電樁等統一預約服務平臺;三要推進一單制運輸體系建設,推動海運、空運、鐵路、公路運輸信息共享,建設多式聯運物流服務體系。同時,還要搭建交通行業科技創新平臺,積極打造交通科技創新新生態。
??第九,加速綠色低碳交通轉型發展。全面提升交通行業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水平。具體舉措包括:一要加強低碳交通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二要優化交通能源結構,加快推廣新能源運輸裝備應用;三要強化交通污染排放治理,完善交通排放監測體系建設。
??第十,進一步健全綜合交通保障機制。《規劃》提出了六方面保障機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區域協調機制,完善綜合交通管理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交通行業價格機制,加強交通科技創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總的來講,《規劃》對未來五年上海綜合交通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指標、原則策略和任務舉措。下一步,上海市有關方面將全力以赴抓好貫徹落實,確保“十四五”時期各項目標任務高質量完成,為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堅強的交通支撐和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