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現將《關于推進青浦區“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設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青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青浦區委幸福社區建設專項推進辦
(區委研究室代章)
2023年10月17日
關于推進青浦區“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設的實施意見
根據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十四五”期間全面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的指導意見》(滬委辦發〔2022〕29號)、《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上海市民政局關于印發<上海市“15分鐘就業服務圈”社區就業服務站點建設指引>的通知》(滬人社就〔2023〕228號)要求,為切實推動就業服務向社區覆蓋,在一線集聚,結合我區新時代幸福社區建設,現就全面推動我區社區就業服務站點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設目標
青浦區“15分鐘就業服務圈”社區就業服務站點覆蓋到青浦區所有幸福社區點位。
二、站點功能
(一)就業需求排摸
加強就業失業狀況動態管理,根據重點群體實名信息,安排就業服務人員開展走訪調查,針對有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的服務對象,形成個性化就業服務檔案,動態更新服務對象就業失業狀態,及時跟進服務,促進服務對象盡早就業。
(二)就業崗位籌集
收集有需求的企業崗位情況、招聘要求等信息,為服務對象提供更多就業選擇。
(三)就業供需匹配
匹配服務對象的就業需求與用工崗位的招聘需求,分類開展職業指導服務。對未就業的服務對象,持續開展崗位推介,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四)就業能力提升
推動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服務深度融合,為勞動者提供針對性個性化職業技能培訓,指導勞動者選擇適需職業技能培訓項目,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促進就業。
(五)就業援助幫扶
實行重點群體就業政策“一對一”幫辦機制,協助幫辦失業登記、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申請、補貼申領等手續,確保政策應享盡享、補貼應發盡發。
(六)創業指導服務
為創業者提供專業便捷的幫扶服務,解決實際困難問題。開展創業典型宣傳和政策宣傳,提升居民創業能力和創業意識。提供專家預約咨詢或坐診服務,為創業者答疑解惑。
三、建設標準
(一)統一冠名標識
原則上在社區中心相對獨立、明顯的區域設置“15分鐘就業服務圈”全市統一LOGO標識,在內部功能導引中,增加“社區就業服務站(點)”插牌。做好對六項基本功能的宣傳展示。
(二)人員配備
就業服務站點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就業服務人員(原則上為就業援助員)開展就業服務工作,由各街鎮社區事務服務中心對其工作績效進行考核。同時根據實際工作需求增加人員配備,鼓勵服務站點配備志愿者協助就業服務人員工作,確保站點就業服務工作順利開展。
(三)設備配置
服務站點可適當配置查詢機等現場查詢設備、電子顯示屏、PAD移動端等硬件設備。
(四)服務模式
為確保服務效能,就業服務站點以“線上+線下”、“固定+預約”模式開展服務,鼓勵有條件的站點開拓延展功能形成自有品牌特色。
1.線上服務
(1)線上服務:開展政策宣傳、崗位推薦、職業指導、就業創業指導、職業培訓等。
(2)線上平臺:“幸福云”平臺中增加“15分鐘就業服務圈”圖標,內含崗位信息、就業指導、政策匯編等信息。
2.線下服務
(1)就業服務站點在幸福社區內部共享空間嵌入式設立,站點要張貼上海公共就業招聘新平臺、“樂業上海”、“海納百創”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海報和二維碼。
(2)在幸福社區現場查詢設備上,開設就業政策、招聘崗位等查詢功能,內含崗位信息、政策匯編等,并充分運用PAD移動端等硬件設施,推送就業政策、辦理就業應聘、推薦招聘信息等。
3.“固定+預約”服務
A:固定式:每周固定一天(節假日除外)由站點日常配備工作人員開展“坐班”式接待服務,并在社區每月信息欄公開服務時間等信息。
B:預約式:其他時間段根據所在區域服務對象需求,通過預約模式,組織開展現場就業創業培訓、政策宣講、就業創業專家“坐診”、培訓項目路演等公共就業疊加服務。
4.延展服務
鼓勵有條件的站點開展現場招聘、線上面試、遠程幫辦等延展功能,并通過區域資源共享整合,開展多樣化、個性化服務活動,不斷摸索創新服務舉措,延展新服務功能,提升就業服務能效,形成自有品牌特色。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街鎮應結合實際,成立專項工作組,共商共建共享,聚合政策舉措,提升站點服務能力,促進基層減負增效。各街鎮抓好推進落實,做好社區就業服務站點管理和服務工作。
(二)加強隊伍保障
加強對就業服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建立職業發展激勵機制,拓展職業發展通道;鼓勵吸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充實就業服務人員隊伍;依托就業創業服務志愿團隊,在服務站開展公益性就業創業服務。各街鎮統籌安排轄區內就業服務人員隊伍,可由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兼任,或建立專門隊伍,確保人員到崗到位。
(三)加強數字賦能
應加快站點就業服務信息化應用場景探索,推動站點服務智慧化。融合上海公共就業招聘新平臺服務功能,持續推行“網上辦”“掌上辦”等網辦服務。配備必要設備設施,提升就業失業排摸監測工作的數字化程度。依托“幸福云”平臺實現相關疊加功能。
(四)加強資金保障
各街鎮應優化就業資金支出結構,加強資金績效管理,保障社區就業服務站點工作經費。有條件的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各類社會組織廣泛參與提供就業服務。加大就業資金投入力度,確保資金落實到位,各項就業補貼政策惠及到每個符合政策享受條件的服務對象。
(五)加強宣傳推廣
各街鎮應及時總結典型經驗,積極打造服務示范站點,大力宣傳基層典型案例和創新經驗,營造社會各界關心社區就業服務良好氛圍,鼓勵站點建設持續創新。示范站點優先推薦參評本市星級、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