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對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第1068號代表建議的答復的函 2024-05-31 來源:市政府辦公廳建議提案處
陳偉棟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大模型賦能數字治理 打造更有溫度的‘隨申辦’2.0”的代表建議收悉。經研究,現將辦理情況函告如下:
您的建議對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改革,持續優化企業群眾辦事體驗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我們積極吸納并著手推進相關工作。
一、相關工作推進情況
近年來,本市將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智能化作為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改革的重要目標。今年1月,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深化“一網通辦”改革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提出未來三年實現“智慧精準”“公平可及”的改革目標,并對加快推進“智慧好辦”、免申即享、智能幫辦等致力于實現政務服務智能化的各項任務作出了具體部署。
(一)應用人工智能輔助,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智慧好辦”。
去年,本市圍繞營商環境和個人全生命周期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應用AI輔助簡化申請流程,推進申請材料結構化、審查規則指標化、數據比對智能化,為企業群眾提供智能預填、智能預審、自動審批等智能服務,通過技術賦能破解辦事服務中的痛點堵點,推進辦事過程“少填少交智能審”,打造“智慧好辦”服務品牌。截至去年底,超200項高頻依申請事項中,平均預填比例達到78%,平均預審比例超90%,大幅提升“首辦成功率”和審批過程便利性、公平性。如,上海“建設工程規劃許可”事項,以一個28幢樓的商品房項目為例,改革前,需手動錄入699個字段,涉及17項材料,申報過程需1小時左右;改革后,AI圖形自動解析共504項指標、智能匯總核算141項指標,手動填寫字段僅10個,填表正確率提升至100%,首辦成功率由67%提升至90.2%,申報過程僅需5分鐘,應用“一張圖”AI輔助空間分析與多圖比對,審批時間由20個工作日縮短至5個工作日。今年,我們正繼續推進相關事項優化工作,擴大高頻事項覆蓋范圍,為更多事項辦理提供AI輔助的智能化服務。
(二)加快迭代升級,提升“隨申辦”市民云APP使用體驗。
針對代表提到的“隨申辦”市民云APP一級服務圖標比較復雜,市民使用時要占用一定時間對服務和菜單分類進行摸索等情況,市大數據中心已于今年2月1日對“隨申辦”市民云APP新版本中對“更多服務”板塊進行優化升級。升級后,“更多服務”板塊從生命周期、專題、部門和區四個維度模擬了用戶查詢習慣,并對隨申辦端內服務進行分類。在生命周期維度,共提供14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用戶可通過編輯收藏常用服務;在專題維度,將服務根據不同專題進行分類,用戶點擊可直達專題主頁;在部門維度,以部門提供服務的視角,組合部門主頁;在區級維度,從用戶關心的區級服務出發,直達相應區的旗艦店。同時,市大數據中心持續加強“隨申辦”首頁搜索欄的運營和更新迭代,便利用戶通過模糊搜索到達服務頁面。
(三)強化技術賦能,持續提升智能客服“小申”服務能級。
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是人工智能從專業智能走向通用智能的關鍵技術。本市高度重視大模型發展,加快整合各方資源,推動構建大模型創新生態。去年11月,市經濟信息化委發布《上海市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圍繞“創新能力、創新要素、創新應用、創新環境”4大方向,致力重點打造“3項計劃+5大平臺”。
代表建議提出的“現階段大模型本身尚有技術問題未完全解決”“政務事項對生成內容的準確性要求較高”等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確實存在,綜合考慮大模型技術帶來的全新體驗、大模型技術現有技術局限和政務服務對大模型準確性的要求,我們正在采取積極審慎的態度推進大模型在政務領域應用。
在本土大模型賦能政務服務方面,目前,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書生大模型”即將服務浦東新區,計劃在兩年內統一規劃和建設部署政務大模型,運用AI大模型的信息收集、文本總結、智能交互等功能,支撐全區相關政務應用,探索形成政務大模型建設與應用相關規范。同時,探索基于大模型的AI Agent(智能體)賦能政務服務。
在市級層面,我們也積極探索結合自然語言大模型(大語言模型)提升智能問答體驗,基于大語言模型加快部分高頻事項語義理解、意圖識別、答案生成的能力探索,逐步探索大語言模型在智能客服“小申”持續深度應用,進一步提升智能客服“小申”問答能力和問答體驗。探索將智能客服“小申”、智能語音及“市民個人空間”、“企業專屬空間”的精準推送、主動提醒和智慧好辦能力相結合,實現語音問答、語音查檔、語音預約、語音辦事、語音授權、通知提醒、語音應用喚起等智能應用,將智能客服“小申”升級打造成會聊天、可辦事的隨身智能政務助理。
二、下一步打算
我們將按照《上海市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深化“一網通辦”改革行動方案(2024—2026年)》部署,持續深化“一網通辦”改革,進一步加強平臺支撐和技術賦能,不斷探索大模型等新技術應用,強化人工智能、算法算力等集中賦能,初步構建政務大模型應用環境,提升政務服務智能化水平。持續深化“一網通辦”平臺建設,迭代升級“隨申辦”市民云APP等移動端應用,彌合“數字鴻溝”,深化“一網通辦”改革成果,打造“智慧好辦”服務品牌,推進政務服務“智慧精準”“公平可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服務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感謝您對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改革工作的關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