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司法服務保障嘉定新城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嘉法發〔2022〕10號
本院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十四五”規劃的指導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為推動嘉定新城高質量發展,建設成為長三角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和上海超大城市副中心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堅實有力的司法保障,根據市委、市政府、區委有關文件精神以及以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嘉定新城新一輪規劃建設的戰略部署,我院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司法服務保障嘉定新城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我院黨組會討論通過,現予印發,請各部門組織學習并貫徹落實。
??附件:《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司法服務保障嘉定新城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
??2022年5月5日
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司法服務保障嘉定新城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十四五”規劃的指導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區委關于以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嘉定新城新一輪規劃建設的戰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為推動嘉定新城高質量發展,建設成為長三角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和上海超大城市副中心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堅實有力的司法保障,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上海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及六個重點領域專項工作文件的要求,結合區委《上海市嘉定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嘉定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和我院工作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
??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堅持對標對表、協同創新、系統集成、重點推進,對標區域戰略部署和工作重心,立足司法職能定位,從四個方面切入,重點推進12項服務舉措,打造以三個中心(訴訟服務中心、審判管理中心、執行指揮中心)、一個基地【上海法院數字經濟司法研究及實踐(嘉定)基地】、四個支點(四個人民法庭)為依托的“3+1+4”服務體系,全面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審判權力運行和監督體系,提升審判能力現代化水平,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和凸顯司法能動服務大局的工作亮點,打造符合嘉定特色定位的司法品牌,助推嘉定新城區域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為促進嘉定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更優質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二、具體措施
??(一)大力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
??1.加強訴調對接工作,推進訴源治理。推動構建調解在先、訴訟斷后、有機銜接、協調聯動、智慧便民的多元解紛工作機制。依托訴訟服務中心,推行“線上受理+調解+確認”的全流程線上“先行調解+訴訟對接”新模式。協同“嘉定區非訴爭議解決中心”建設,試點由區司法局派遣專員或授權專業調解組織入駐訴調對接中心,引導糾紛分流。開設訴前調解“專家問診”,提升訴前糾紛化解率。加強對調解工作的業務指導,在程序安排、效力確認、生效法律文書執行等方面加強對接,為實質性化解矛盾提供司法保障。
??2.完善協調聯動機制,推進多元解紛。與區司法局、靜安區法院共同成立“嘉定區行政爭議多元調處中心”,促進行政爭議的實質性解決。研究制定特邀調解員激勵機制,構建 “特邀調解+”的解紛模式。協同區婦聯深化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工作,探索建立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者參與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糾紛解決機制。聯合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簽訂關于商品房買賣、網絡購物等相關領域的合作備忘錄,聯合二手車行業商會、汽車流通行業商會和機動車維修業行業協會等建立汽車消費糾紛聯動化解機制。
??3.優化法庭資源品牌,推進基層治理。提升安亭、南翔、嘉中、嘉北四個人民法庭基礎保障水平,充分利用網格化管理機制平臺,以“我嘉·鄰里中心”為支點,拓展法庭服務基層的聯系網點,將訴調對接、法律咨詢、信訪申訴、法治宣傳、綜合治理等工作整合納入街道社區治理平臺。結合“國際汽車城產城融合示范區”“北虹橋商務區”“三大樣板示范區”及城市數字化轉型等區域發展目標,通過設立訴訟服務工作站、巡回審判點等方式,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司法職能,打造司法服務產業升級、民生維穩、生態環境保護、數字經濟等區域發展特色。
??(二)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4.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工作,維護社會長效常治。修訂完善涉黑惡案件辦案流程和辦案指引,強化立審執銜接工作機制。建立黑財執行處置“綠色通道”,完善掃黑除惡涉案財產查證協作、權屬確認、財產處置機制。探索研發“套路貸”虛假訴訟智能預防與提示系統,與市場監管平臺和社會信用評估平臺對接,建立疑似職業放貸人名錄制度。緊盯黑惡勢力易發多發地帶,積極參與重點行業聯合整治,規范促進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有效銜接。準確把握“打早打小”與“打準打實”的關系,堅持謙抑審慎司法原則,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5.精準服務“六穩”“六保”,促進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妥善處理涉疫糾紛,著力強化疫情防控司法供給。妥善處理房產物業、勞動用工、公司金融等糾紛,充分發揮司法促發展、穩預期、保民生作用。加大企業走訪調研力度,定期組織召開座談會、公眾開放日、主題普法宣講和專題培訓。精準對接企業發展需求及實際困難,制作企業法治營商提示指引。加強金融審判和金融犯罪法治研究,依法保障合法合規的金融創新,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聯動區稅務局進一步強化信息共享和司法協作等常態化長效化工作銜接機制。積極參與“嘉定區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的構建,探索通過大數據分析涉訴企業畫像,建立重點風險評估信息庫,創新“信用+”應用場景,助力嘉定新城投融資健康發展。
??6.用好用足執行措施,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加強與公安、銀行、各委辦局、街鎮的執行聯動,協同開展找人查物、失信懲戒等工作,織密全方面立體化“執行網”。加強執行信息化建設,推進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作,健全網絡司法拍賣機制,完善“立審執”及“執轉破”銜接機制,切實提升執行效率和財產變現率。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嚴禁超標的查封和亂查封,靈活運用“放水養魚”等措施增強企業“造血功能”。依法準確適用限制高消費、失信名單等措施,完善落實失信企業信用寬限和信用修復機制。加強執行規范化建設,建立執行權責清單和流程標準,加強執行裁決權對執行實施權的監督制約。
??(三)精準聚焦區域功能定位,服務現代化新型城市建設
??7.大力保障高端制造業優化升級,擦亮汽車產業名牌。聚焦嘉定新城做大汽車“新四化”、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在線新經濟的“3+1”產業新功能,服務“國際汽車智慧城”及“國家智慧交通先導試驗區”建設。對涉無人駕駛汽車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保險責任承擔問題等領域進行分析研判,切實發揮司法裁判對涉氫能等清潔能源汽車研發以及物聯網應用的智能傳感器技術等新業態經濟的規則導向和價值引領功能。妥善審理因傳統制造業結構調整、科創產業融合發展等引發的案件,健全涉汽車配件生產、加工、運輸、存儲等全鏈條產業案件審理模式,助推以汽車產業集聚的高端制造產業優化升級。
??8.全力服務城市建設規劃,提升區域能級及核心競爭力。加強府院聯動,與區新城辦構建信息互通交流機制,妥處在新城開發建設中涉規劃用地、征收動遷、建設工程施工等糾紛以及因產業優化升級帶來的企業破產、債權保護、勞資用工等糾紛,統籌協調解決相關非訴行政執行案件。依托審判管理中心,優化審判資源配置,妥處涉類住宅買賣租賃、涉產權式商鋪委托經營類糾紛,建立群體性糾紛訴前風險預判、訴中規則適用、訴后政策解讀的工作機制。妥善化解因經濟波動和“雙減”政策引發的教育培訓等群體性糾紛,優化教育資源;推動與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建立醫療糾紛聯動化解機制,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聯合區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完善勞動爭議糾紛裁審對接機制,加強人才引進保障,服務嘉定新城打造全市一流的公共服務體系以及充滿活力的居住生活空間的規劃建設。
??9.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增強司法服務鄉村治理水平。加大對亂占耕地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和生效裁判的執行力度,解決遏制耕地“非農化”。依法審理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糾紛案件,妥善處理宅基地使用權因抵押擔保、轉讓產生的糾紛。助推動遷部門構建對宅基地買賣雙方人員及產權的初步識別及認定工作機制,切實從源頭上減少因確定安置對象及利益分配所引發的爭議。審慎審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糾紛案件,助推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依法審理農村地區農產品和食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糾紛案件,支持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四)主動融入開放合作格局,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10.不斷深化司法協作機制,服務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建設。協同推進跨域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升級優化長三角跨域立案服務專窗,加強財產保全、文書送達、遠程調解等跨區域聯動協作。健全聯合防范打擊涉黑涉惡犯罪、涉眾型經濟犯罪和多發型侵犯財產犯罪協作機制。完善跨區域信用聯合監督、警示、懲戒機制。推動建立長三角區域人才智庫和信息共享機制,建設三地智慧法院信息數據資源共享平臺。
??11.聯通聯建北虹橋國際開發樞紐,主動延伸司法職能。探索在南翔法庭設立“北虹橋司法服務工作站”,打通“北虹橋”司法鏈接點,構建調解、仲裁、訴訟一站式服務平臺。建立健全商會調解機制與訴訟程序有機銜接的糾紛化解體系,引導當事人優先選擇商會調解組織解決糾紛。針對案件審理發現的問題及時制發相關司法建議,預防市場運行法律風險,提升企業規范經營的法律意識。
??12.積極順應數字化轉型發展態勢,服務數字經濟發展。針對嘉定新城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互聯網在線新經濟等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態勢,合力打造數字長三角。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推動知識產權審判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設立上海法院數字經濟司法研究及實踐(嘉定)基地,深入研究數字經濟司法案件特性和法律政策規范,打造示范性裁判規則體系,建立以涉數據權益與市場競爭秩序保護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案件分類體系,成立跨業務條線專業審判團隊,妥善審理涉直播電商、數字金融等新業態案件,妥處涉數據處理與個人信息保護、數據產權與市場競爭秩序保護、網絡平臺內從業者、消費者、經營者權益保護、網絡犯罪及涉互聯網灰黑產業等糾紛,加強互聯網協同治理,努力營造順應在線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互聯網法治環境。
??三、保障機制
??(一)強化隊伍建設,培樹專業人才
??推進黨建與隊建相結合,制定專職黨務干部管理辦法,充實支部黨建、廉政監督力量,強化日常管理。針對嘉定新城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加快建立專業人才庫,在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審判領域培養儲備更多懂經濟、懂企業、懂法律的復合型人才和專業領軍人才。深化人員分類管理改革,按照“繁案精審”“簡案快審”“普案標審”的基本思路,優化“人案事匹配”“立審執銜接”的司法資源配置體系,細化崗位職責分工,優化隊伍結構。
??(二)深化責任建設,提高履職能力
??順應嘉定新城城市數字化轉型趨勢,利用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全面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改革,研究建立以任職回避、“四類案件”為重點的智能“防火墻”預警攔截機制,實現監督管理可視化。細化“四類案件”識別監管機制和專業法官會議制度,完善審判委員會制度,組建司法責任考評督導委員會并對審委會負責,落實司法責任評查。完善審判質效及司法責任講評例會制度,嚴格落實司法責任評定辦法,實施信訪分級評估管理,與審判監督和司法責任評查形成閉環管理。加大案件繁簡分流與集約化管理力度,打造訴訟服務中心、審判管理中心、執行指揮中心的指揮協調體系,確保大要案處理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可控。
??(三)構建長效機制,推動落地見效
??構建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定期通報司法報告、定期發布典型案例的三大常態化工作機制,通過對內對外定期召開專題專項工作例會,分析研判轄區內糾紛多發類型、易發環節以及案件審理中發現的立法空白、監管漏洞、行業風險等問題,制發司法報告和司法建議,發揮堵漏建制作用。構建服務保障區域發展的精品案例培育、發布和宣傳機制,形成明晰統一的法律規則適用體系。線上線下融合開展全媒體法治宣傳,加強對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的解讀引導,充分展示法院服務保障嘉定新城發展的工作成效以及公正高效的司法形象,自覺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