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民政局,各有關單位:
??為落實《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要求,加強保基本養老床位的統籌利用,提高本市養老床位的利用效率,促進基本養老服務公平可及,現印發《上海市養老床位統籌及輪候試點工作方案》,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請各區遵照執行。
??上海市民政局
??2022年1月6日
上海市養老床位統籌及輪候試點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要求,加強保基本養老床位的統籌利用,提高本市養老床位的利用效率,促進基本養老服務公平可及,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人民城市建設”理念,緩解本市養老床位建設利用的結構性矛盾,確保基本養老服務應保盡保,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著眼于“有床位可供入住、有意向可供排隊、有清單可供選擇”的目標,建立全市統一、分級負責的保基本養老床位統籌及輪候機制。
??二、主要任務
??(一)建立保基本養老床位統籌機制
??1.加強本區范圍內養老床位統籌。各區首先應當以街鎮為責任單位,保障本區域內經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達到入住保基本養老機構(床位)相應等級的老年人的入住需求。街鎮保基本養老床位供給不足或已住滿的,各區應建立區級保基本養老床位統籌池,保障老年人入住需求。試點期間,中心城區和郊區每個區分別建立不少于100張和200張床位的區級保基本養老床位統籌池。符合《上海市戶籍人戶分離人員居住登記辦法》(滬府規〔2019〕11號)規定的人戶分離老年人納入所居住區一并保障。
??2.加強全市保基本養老床位統籌。建立市級保基本養老床位統籌池,試點期間,中心城區和郊區每個區分別提供不少于50張和100張床位納入市級統籌池。各區應從開辦時間2年以上、入住率較低(郊區入住率低于50%、中心城區入住率低于60%)的公辦養老機構中,將其至少10%的可用床位納入市級統籌池,提高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利用率。鼓勵其他養老機構根據自身實際運營能力和收住情況,主動提供床位納入市級統籌池。市級統籌池在各區完成保基本床位數責任指標、且區級統籌池床位使用數量達到60%以上時,向該區開放。關于各區使用市級統籌床位資源的相關政策,另行確定。
??3.納入市、區兩級統籌池的養老床位需達到以下要求:(1)符合保基本養老床位設置標準;(2)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結果為二級及以上;(3)服務質量日常監測結果在良好及以上;(4)無失信記錄;(5)一年內無重大安全事故和群體性上訪事件。
??(二)健全保基本養老床位入住輪候機制
??老年人申請入住保基本養老床位,按以下次序輪候:
??1.經濟困難對象和特殊對象,包括:本區、本街鎮特困供養人員,以及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達到規定等級要求的低保、低收入老年人,重點優撫對象、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家庭老年人等;
??2.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達到規定等級要求的本街鎮戶籍老年人;
??3.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達到規定等級要求的本區戶籍老年人;
??4.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達到規定等級要求且符合“滬府規〔2019〕11號”規定的人戶分離本市戶籍老年人;
??5.外區的本市戶籍老人。
??以上在同一次序層級內,按申請時間先后輪候。老年人申請入住市、區兩級統籌池的床位時,參照以上次序輪候。
??(三)實現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高效辦成“一件事”
??市民政局完善“上海市養老服務平臺”,作為本市養老床位統籌及輪候機制的信息化支持平臺,提供機構查詢、入住申請、機構審核、排隊公示等功能。各區民政局指導養老機構在平臺上及時、準確更新可用床位信息。老年人及其家屬可自主或在居村委會工作人員、養老顧問等人員的幫助下,登錄平臺辦理申請和輪候手續。
??各區民政局按照群眾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標準和要求,實現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網辦理”和“一體管理”,確保符合條件、前期手續完成的老年人在其與養老機構溝通達成入住要求后的3—5個工作日內即可入住。
??民辦養老機構不受戶籍和統一照護需求評估等級的限制,可按申請時間先后或機構實際情況安排老年人入住。各區民政局可對接“上海市養老服務平臺”提供多種篩選條件下的民辦養老機構清單,為老年人提供更多選擇。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工作落實。建立保基本床位統籌及輪候機制,是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思想,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需求的重要措施,各區要充分認識該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全面落實、全力推進。
??(二)加強組織協調。各區要因地制宜,深入分析各街鎮老年人口養老服務需求和養老床位供給情況,細化完善區級統籌和輪候方案,及時跟蹤老年人入住以及養老機構提供服務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幫助解決。市民政局加強工作統籌協調,對各區推進情況及時跟蹤指導。
??(三)做好服務保障。各區要充分調動各街鎮、養老機構的積極性,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務。養老機構要充分尊重老年人的需求,在依托信息系統做好及時響應、線上服務的同時,積極開展和老年人、家屬子女的溝通和入院評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