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堅持以強化“四大功能”、建設“五個中心”為主攻方向,凝心聚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2023-01-17 來源:解放日報
??(二)堅持以強化“四大功能”、建設“五個中心”為主攻方向,凝心聚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持續強化。原油期貨、“滬倫通”、債券通“南向通”、公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創新產品和業務推出,全國首家外資獨資證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一批金融業開放項目落地,新增持牌金融機構近300家,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保持全國領先,“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銅”、“上海膠”等價格影響力日益擴大??缇畴娚?、離岸貿易、國際分撥、保稅維修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千億級、百億級商品交易平臺各增加5家。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投入使用,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成功舉辦,沿海捎帶、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氣加注等重大航運政策實現新突破。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增強。3家國家實驗室成立運行,新型研發機構、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分別達到17家、15家。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5個設施建成投用,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群已現雛形。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千米級高溫超導電纜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持續涌現。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連續5年成功舉辦,首個由上海發起的國際科技大獎向全球頒發。張江科學城擴區增能。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加快建設。人才引領發展戰略、人才高峰工程等政策深入實施,人才發展環境更加優化,高層次人才規模持續擴大,人才創新活力全面增強。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持續提升。初步形成以三大先導產業為引領、六大重點產業為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工業總產值邁上4萬億元新臺階。新能源汽車、高技術船舶、新材料、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首架C919大飛機正式交付,第三艘航空母艦、夢天實驗艙等重大任務有力保障。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達到20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分別從2017年的7642家、1665家增加到2.2萬家、4942家。開放樞紐門戶功能持續完善。高質量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外高橋、虹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加快建設,數字服務、文化貿易等8個國家級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成功創建,“一帶一路”綜合服務中心高效運作,中歐班列“上海號”開通運行,亞太示范電子口岸網絡拓展至24個成員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