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書記訪談 | 楊浦謝堅鋼:爭做人民城市建設標桿 2022-09-27 來源:上觀新聞
??“人民城市”內涵融入城區各個角落
??記者:“抖落滿身銹跡,變身創新城區”,外界這樣形容楊浦區這些年的變化。過去10年中,楊浦經歷了哪些重要節點?
??謝堅鋼:許多瞬間、許多節點都值得銘記。從2003年開始,楊浦邁上了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再到“創新楊浦”的轉型發展之路。2015年,楊浦被確定為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2016年,成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2020年,成為全國首批、上海唯一的“科創中國”試點城區。
??城市面貌也日新月異。楊浦過去是老工業城區,基礎設施薄弱,一些區域的居民生活條件亟須改善。我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6月,上海下了一場暴雨,定海地區8000多戶居民的家浸泡在水里,我們去現場看了以后心情很沉重。近年來,上海大力推動舊改,楊浦是舊改大區,我們把舊改作為最大的民生。2021年,楊浦區全面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房屋改造,包括定海居民在內的許許多多楊浦居民圓了安居夢。
??楊浦最榮光的時刻是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楊浦濱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為正處在創新發展關鍵時期的楊浦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記者:楊浦濱江如何打造人民城市建設的示范區?
??謝堅鋼:楊浦濱江岸線全長15.5公里,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稱為“世界僅存的最大濱江工業帶”。我們把楊浦濱江作為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核心區域,舉全區之力爭創人民城市建設示范區,爭做人民城市建設標桿。
??濱江開發管理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到,人民是主體,“為人民”是根本目的,“人民建”是關鍵路徑。
??我們把最珍貴的濱江臨水“第一立面”資源留給人民,探索了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新模式,將“修舊如舊”與城市更新相結合,讓人民群眾記住歷史、記住鄉愁。同時,我們打造了濱水綠色低碳廊道,讓市民游客可以近距離品江景、嗅花香、聽蟲鳴、聞鳥語。
??濱江岸線上,每隔700米就有一個黨群服務站,每個服務站都設置了“人民建議征集點”。“濱江可否增設一些遮陽設施和綠化?樂園里有很多小朋友在玩,但周邊只有飲水池,卻沒有洗手池……”一條條來自人民的建議,如今都成為了現實。
??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扮美“生活秀帶”、建強“發展繡帶”,人民城市的精神內涵從楊浦濱江出發,不斷融入城區各個角落,融入百姓點滴生活。
??“三區聯動”不斷邁入更高境界
??記者:科創是人民城市的發展動力。此前楊浦發揮高校集聚的優勢,依靠校區、園區、社區“三區聯動”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之路。但現在,各地承接高校資源、與高校合作的動作都很大,楊浦如何創造新優勢?
??謝堅鋼:隨著內、外部環境發展變化,楊浦持續深化機制、創新內涵,不斷推動“三區聯動”進入更高境界。如果說過去深化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是“1.0版本”,促進學城、產城、創城“三城融合”是“2.0版本”,那么現在我們正著力推動的“校區園區化、園區社區化、三區一體化”就是“3.0版本”。 區校合作不再只是由政府推動的一次性簽約,而是進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境界。我們不僅要打破有形的圍墻,更要在無形之中融合交匯,真正做到“發展高校就是發展楊浦,服務高校就是服務楊浦”,讓城區的骨子里就有創新基因。
??比如,在環同濟區域,同濟的創新基因深度融入社區,形成了NICE2035未來生活原型街。今年,楊浦還成為上海唯一的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我們聯手同濟大學,積極探索智能社會治理的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體制機制,加快推動一批具有示范推廣意義的智能治理新技術、新模式、新場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這些年,楊浦不斷“破圈”,主動對接長三角、全國乃至世界,結交協同創新的新朋友。我們倡導成立了“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聯盟”,并被推選為首任理事長單位。我們在舊金山灣區掛牌運營了上海楊浦(硅谷)創新中心,跨越太平洋與硅谷開展了創新合作,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回楊浦創業。
??記者:楊浦科創人才集聚,如何為他們創造良好環境?
??謝堅鋼:人才是流動的。人才是否愿意留下來,取決于這個區域的環境、氣質和氛圍。這兩年,楊浦在人才方面下大力氣,不但為他們提供優質的創新載體,還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比如,建設人才公寓,改善教育、衛生資源和文化設施,目的就是要打造一個年輕人喜歡的生態圈。
??我們拿出了占整個楊浦濱江區域近六成共7.46平方公里的土地,全力建設“長陽秀帶”在線新經濟生態園。目前已集聚美團、B站、字節跳動等一批領軍企業,力爭到2025年集聚30家以上頭部企業、3000家以上創新型企業。對于區域來說,這不僅僅是造幾幢樓、引進幾家企業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為區域發展注入了青春活力。這么多新經濟企業的年輕人來這里工作和生活,必然會對區域帶來很大改變。我們將在楊浦濱江打造一個專屬年輕人的“Z世代產城融合項目”,建設配套住宅、公共和文娛設施,激發區域活力。
??要做到“時常記得、深刻懂得、更加舍得”
??記者:楊浦打造了很多科學創新的實驗場,讓新興企業在這里萌芽,前沿產業在這里孵化。如何呵護好這些“科創幼苗”,助力它們長成“參天大樹”?
??謝堅鋼:服務企業,我們堅持“時常記得、深刻懂得、更加舍得”的原則。首先,作為服務企業的“店小二”,當企業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要無處不在。其次,我們要能夠聽懂企業的需求,提供有效服務,盡最大努力解決好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同時,服務企業我們要舍得拿出更好的資源、舍得付出更多的耐心,真正做到“我們負責陽光雨露,企業負責茁壯成長”。
??這條原則是我們一以貫之的堅持,不會因為企業規模大小就區別對待。事實上,大企業都是從小企業做起來的,特別是創新型企業,隨時可能實現從“小樹苗”到“參天大樹”的蝶變。
??疫情過后,不少企業都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困難,楊浦將繼續當好各類企業的“首席服務員”“最佳合伙人”“金牌店小二”“全程護航者”,更好地為他們紓困解難,增強他們的信心與活力。
??記者:您提到服務企業要“深刻懂得”,楊浦作為創新城區,新興產業、新的社會治理模式等不斷涌現,干部如何提升自身能力?
??謝堅鋼:無論是服務企業還是服務百姓,“懂得”很重要。各類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各種新問題、新情況接踵而至,對我們干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我也時常覺得自己學得還不夠快、不夠多,但我的心態是先要去“擁抱它們”,抱著相信、鼓勵、開放的態度。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發展,可能會成功,也可能會失敗;但如果一開始就質疑的話,它們就不會成功。特別是對于科創企業而言,寬容失敗的環境對它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要做到“深刻懂得”,干部需要加強學習,強化新市場思維、新經濟思維和新管理思維,趕上新興產業的發展潮頭。為此,我們在全區開展“全員謀發展、全力轉作風、全情優服務、全面強能力”四大專項行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優化服務水平、提升工作能力,在新征程上創造新業績。
??黨的二十大召開在即,楊浦將牢記總書記囑托,突出“人民城市”和“創新發展”兩大主題,大力弘揚敢于創新、敢于爭先、敢于攻堅、敢于擔當的“四敢精神”,進一步壯大人民城市發展動力,激發人民城市治理活力,彰顯人民城市宜居魅力。
??【訪談彩蛋·書記珍藏的照片】
??夜色中的楊浦濱江漁人碼頭廣場,有小孩在玩耍、年輕人在散步、老人在休憩。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群體都能在楊浦濱江找到各自所需,怡然自得。楊浦濱江從“工業銹帶”蝶變為“生活秀帶”,正在生動描繪“五個人人”的精彩圖景,讓來者心動,觀者心悅,居者心怡。
??傍晚的大學路,華燈初上,“天地創市集”正在這里拉開帷幕,大學路的夜生活也悄然開啟。五角場-大學路入選了首批上海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這里一頭連著復旦、財大等高校,一頭連著“大創智”創新發展示范區。年輕白領、高校學子、小區居民在這里匯聚,煙火氣在這里重燃,創新創業的活力在這里涌動。
??定海路街道129、130街坊舊改生效,居民們揮別舊時光、迎接新生活。楊浦區始終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下定決心、自我加壓,在2021年底,提前一年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任務。下一步,我們還將持續深化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優化人居體驗和品質環境,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以更優的供給滿足人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