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學設施是提升原始創新力重要手段 2022-06-20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黃海華
??對于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儒新來說,2018年11月6日是一個難以忘記的日子。就在張江科學城展示廳,他第一次近距離見到習近平總書記。
??當時,對于總書記的講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時隔三年多,又有什么新的感悟?記者采訪了李儒新。
??記者:當時對于總書記的講話,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李儒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總書記指出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要增強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重要位置。我當時聽了就覺得,科技創新時不我待。此后幾年,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進一步明確了這一要求。
??2020年11月12日,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提出,浦東要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這次講話更加具體地提出,要疏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雙向鏈接的快車道,才能更好地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記者:您剛才提到大科學設施,它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是什么?
??李儒新:大科學設施,其實是基礎研究的一個利器,特別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21世紀以來,物理學界取得的三項重大突破,即中微子振蕩、希格斯玻色子、引力波的發現,都是通過大科學設施發現的。
??2019年11月15日,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成為第一款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獲準在美上市的抗癌新藥。他們正是利用上海光源,獲得了澤布替尼與靶點蛋白的高分辨率結構。
??2016年以前,上海只有上海光源這一個大科學設施。2016年以后,上海陸續建設了一批大科學設施,特別是在張江科學城初步建成了一個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
??記者:您直接參與了張江科學城的光子大科學設施建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李儒新: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使得上海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就拿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來說,歐盟只比我們早幾年啟動,這使得上海有機會后來居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最高峰值10拍瓦激光放大輸出。
??我還有一個體會很深。過去的大科學設施比較分散,由各家單位建設,而在張江科學城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建設中,我們通過機制創新,發揮每個單位的優勢,形成合力。比如,正在建設中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既有加速器技術,又有強激光技術,于是我們成立了跨越不同法人實體的指揮部,來協調各家有優勢技術的單位。這也是踐行總書記提出的“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