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城市大腦”持續迭代升級 三年多來,市民咨詢建議越來越多,成為一股重要推動力 2022-06-21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胡幸陽
??去年底,家住浦東上南路的趙先生“一鍵呼叫”護工上門服務,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立刻跳出信息,經過后臺審核的護工很快被派到他家中。
??這種“大城養老”的新模式,依托“城市大腦”,已然成為現實。不僅如此——哪里的消防通道被堵了?哪條馬路積水了?哪里的菜價太高了?遍布全區的物聯感知等設備實時掌控著浦東運行的“脈搏”,信息會在一秒鐘內傳達到城運中心,得到最迅速的處理。
??2018年11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浦東新區城運中心,通過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情況,提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三年多來,城運中心上下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持續推進“城市大腦”的迭代升級。
??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副主任陳煒煒說,“當時,我們這里還是一個創新性探索性的新平臺。總書記親自為我們指明方向,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堅定了我們建設更高效的‘城市大腦’的信念。”
??總書記強調,既要善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上海要繼續探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陳煒煒深深感受到了總書記對城市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期許,也掂出了這份期許背后的分量。
??“我覺得,總書記這么關心‘城市大腦’,是因為其運行的本質是為人民服務,切實解決老百姓遇到的問題。‘城市大腦’的迭代,來自人民的意見建議一定是很重要的推動力量。”陳煒煒說,城運中心接到的“12345”熱線電話中,來自市民的咨詢建議越來越多。
??記者了解到,浦東新區城運中心已推進民情民意感知平臺建設,對訴求實時監測,建立自動推送、自動響應的風險預警功能,描繪“數字化民情地圖”并可視化,細化民情感知能力,進一步完善“群發”“多發”“突發”類工單的預警及跟蹤,充分發揮熱線民情“警報器”的作用。
??未來,浦東“城市大腦”運行體征數量將增至150種以上,健全更為靈敏的監測預警網絡,打造全天候、現代化、系統性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全力保障超大城市安全有序運行,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