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崇明區加快氫能產業發展與應用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請各責任單位將氫能產業發展工作分管領導、聯系人情況,在2023年6月6日(星期二)下班前通過政務微信或傳真反饋至區經委產業發展科,聯系人:沈燕敏,電話:59611834,傳真:59623110。
回執
單位:
姓 名 |
職 務 |
聯系電話 |
備 注 |
上海市崇明區經濟委員會
2023年6月2日
崇明區加快氫能產業發展與應用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為加快形成崇明“氫能”品牌,推動氫能多領域應用和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場景多樣、系統完備、運行高效”的氫能示范應用體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根據《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 年)》等文件要求,結合崇明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貫徹低碳綠色發展理念,依托崇明自然稟賦,積極探索“碳中和”路徑,全力招引行業龍頭企業,重點攻克核心技術研發,探索現場制氫加氫一體化模式,加快布局加氫站,擴大示范應用場景,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優化政策環境,實現發展方式綠色變革,展示高水平生態文明實踐成果。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推動氫能產業項目基本形成,示范應用初現成效,產業配套逐步完善,探索走出一條統籌社會經濟發展和溫室氣體控制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打造世界級示范場景。崇明本島打造零碳氫能示范社區,長興島打造低碳氫能產業島,橫沙島打造零碳氫能生態島,初步形成優質產業鏈資源聚集效應。
——建設供應配套設施。到2025年,建設制氫項目1-2個,探索引進氫能工廠。建設加氫站(含撬裝站)2-3座,初步形成區域性供氫保障網絡。在長興島、橫沙鄉建設氫能替代應用場景各1個。
——推動交通領域示范應用。推動燃料電池汽車擴大示范應用規模,提升公務用車、公交、菜籃子工程車、物流、環衛等在新增或更新的過程中提高燃料電池汽車的比例,探索場內燃料電池運輸車輛逐步應用,探索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運營商業模式。到2025年,實現10輛以上公務用車燃料電池示范應用,更新氫能環衛車4輛。
——逐步建立氫能產業鏈系統。到2025年,引入氫能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各類科研機構1-2個,培育引進氫能產業龍頭企業2-3家,實現氫能全產業鏈年產值“零突破”。
三、重點任務
按照科學規劃、完善配套、提升創新、協同發展的思路,著力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氫能產業體系,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1.加強產業鏈布局。開展全區氫能發展整體布局思考研究,深化規劃政策引領,充分挖掘氫能產業發展新潛能、新賽道,大力構建氫能+多產業多領域發展體系,以全產業鏈推動氫能產業良性發展。全力引育一批氫能產業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加強關鍵零部件技術鏈、產業鏈和創新鏈建設,基本形成氫能“制、儲、運、加、用”的完整產業生態,提升產業集聚度。到2025年, 培育引進氫能產業龍頭企業2-3家。(責任單位:區經委、區發展改革委、區規劃資源局、區建設管理委、區交通委、區農業農村委、區科委、區應急局、各鄉鎮政府、各區屬企業)
2.推動特色社區、園區開發建設
打造零碳氫能示范社區、園區,崇明本島結合優質資源條件和已有的產業基礎,配套布局島內制氫母站和制加氫一體化站點,發展燃料電池公交、客運輪船熱電聯供、氫農業等示范場景,建設若干零碳社區,建設本島內零碳交運體系。依托高鐵上島為契機,建設高鐵小鎮全方位“氫”場景,推動氫能在交通、能源等方面的應用,搭建工業園區氫能運營管理中心。(責任單位:區經委、區發展改革委、區規劃資源局、區建設管理委、區交通委、區農業農村委、區科委、區應急局、各鄉鎮政府、各區屬企業)
打造長興低碳氫能產業島,結合長興低碳島建設,推動甲醇制氫聯產二氧化碳項目,滿足長興島央企規?;趸?、氫氣、熱能等用能需求,構建交通、建筑等清潔化替代應用場景,逐步升級島內現有工業用能模式,全面推廣氫能工業化應用。到2025年,建設氫能替代應用場景1個。(責任單位:長興企業集團、長興鎮政府、區發展改革委、區經委、區建設管理委、區交通委等部門)
打造橫沙零碳氫能生態島,結合深遠海風電規劃布局,推動海上風電制氫以及氫能在橫沙島大規模應用,率先在橫沙踐行“氫能社會”發展理念,探索構建氫能為重要載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到2025年,建設氫能替代應用場景1個。(責任單位:橫沙鄉政府、區發展改革委、區經委、區建設管理委、區交通委等部門)
(二)加快產業技術創新
3.支持核心技術研發。充分發揮政策作用,支持氫能產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推動氫能產業核心技術研發攻關,引導氫能重點企業申報市級高新技術企業。以產業化為導向,實現相關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產品初步產業化應用,支持重點企業參與國內外相關標準制定,打造技術創新高地,引導氫能重點企業申報市級總部企業、企業技術中心。(責任單位:區科委、區經委、區市場監管局)
4.推動產業發展平臺建設。鼓勵產學研用深度合作,開展氫能產業關鍵技術應用,加快推動技術產業化。到2025年,引進氫能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各類機構1-2個。(責任單位:區經委、區科委)
(三)推廣車輛示范應用
5.加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制定公務用車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推廣計劃和實施方案,擴大示范應用領域與規模。推動新增或更新公務用車逐步提升燃料電池車輛占比。到2025年,實現10輛以上公務用車燃料電池替代示范應用。推動新增或更新的市政環衛車(含垃圾轉運、噴灑、掃地等)逐步提升為燃料電池車輛,到2025年,更新氫能環衛車4輛。推動燃料電池車輛在區內公交、菜籃子工程車等示范應用。引導相關企業推動通勤班車、物流配送(涵蓋專用配送、快遞、郵政、冷鏈等)、私人(商務)乘用車等各類場景的示范應用。(責任單位:區機管局、區國資委、區交通委、區綠化市容局、生態交通集團、區農業農村委、區經委、各鄉鎮政府、各區屬企業、各相關單位)
6.支持企業示范應用。落實國家、市級關于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財政獎勵政策,推動核心技術加快突破,鼓勵規?;痉稇谩0l揮市級首臺套突破、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等政策作用,支持企業在關鍵零部件研發、車輛示范應用等方面加快發展。(責任單位:區發展改革委、區財政局、區經委、區交通委、區科委)
7.優化車輛運營管理。優化燃料電池車輛運營資質發放及管理。協助企業車輛申領燃料電池汽車市區通行證。(責任單位:區公安分局、區交通委)
(四)加強氫能供給保障
8.有序推進加氫站建設。2023年底前完成加氫站建設專項規劃、落地詳規和實施方案,明確選址、空間布局和建設標準。支持利用現有加油加氣站改擴建加氫設施,推動油氫合建站、70MPa加氫站以及35MPa加氫站等多模式的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在重點區域形成氫氣供給網絡。到2025年,建設加氫站2-3座(撬裝站)。(責任單位:區建設管理委、區規劃資源局、區發展改革委、區經委、區應急局、區市場監管局)
9.探索氫能供應多樣化。2023年底前,完成制氫項目專項規劃和落地詳規,抓緊對接市發展改革委等市級職能部門,支持崇明在符合條件的特定區域或在非化工園區布局建設制氫、加氫母站和油氫電綜合能源站等基礎設施項目,開展一定規模的光伏發電制氫、風電制氫等“綠氫”示范。積極探索電制氫、天燃氣制氫、電解水制氫等技術驗證與示范,優先支持利用太陽能、水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開展低碳化制氫項目試點示范;探索建立氫能工廠;探索集制氫、儲氫、加氫、管道輸氫于一體的加氫站建設試點;支持在產業園區、物流園區、露天停車場等區域,在滿足安全規范的前提下建設自用撬裝站。到2025年,引進制氫項目1-2個。(責任單位:區經委、區發展改革委、區建設管理委、區規劃資源局、區應急局)
10.規范加氫站建設審批管理。加強與市級部門對接,制定出臺加氫站建設管理辦法,明確審批、建設、驗收等操作辦法。(責任單位:區建設管理委、區發展改革委、區經委、區規劃資源局、區應急局)
11.加強企業用氫閉環管理。健全氫氣生產、儲存、運輸、加注、應用等環節的規范流程和安全管理辦法,指導涉氫企業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處置預案;指導涉氫企業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優化氣瓶充裝許可審批制度。(責任單位:區應急局、區交通委、區消防救援支隊、區市場監管局)
(五)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環境
12.發揮產業聯盟引領作用。成立氫能產業創新聯合體,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每年開展標準研討、技術交流、供需對接等專題活動。充分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氫能產業的技術進步與創新實踐,助力產業鏈企業互融互通、共同發展。(責任單位:區經委)
13.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大氫能產業重點企業人才落戶的支持力度,由行業主管部門優先推薦,納入人才引進重點機構,優先享受人才引進的落戶政策。對符合基本條件的非上海生源本市應屆研究生畢業生在氫能產業重點企業就業可直接落戶。對重點機構的優秀人才在子女就學、公共租賃房、人才公寓、人才購房補貼等方面開通服務綠色通道。優先鼓勵氫能產業重點企業申報上海產業菁英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市級重點產業領域人才專項獎勵等項目。(責任單位: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委組織部、區教育局、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區經委)
14.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各集團(園區)產業政策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向氫能產業,支持產業鏈優質創新項目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對氫能產業鏈創新企業提供優惠金融產品;加強培訓輔導,積極助推氫能產業優質企業掛牌上市。(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投資促進辦、各區屬企業)
15.搭建行業交流平臺。支持龍頭企業、科創平臺、行業協會等單位在崇明舉辦具有國內外知名度的行業論壇、研討會議等專業活動,鼓勵開展國際合作,加速構建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交流平臺,為崇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高地發揮積極作用。(責任單位:區經委、區科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建立氫能產業發展綜合協調機制,成立工作專班,統籌推進氫能產業發展重大問題。各相關單位根據各自職能分工具體推進落實,推進政策制定、項目落地、招商引資、安全監管等工作,確保各項舉措落實到位。
(二)優化營商環境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跨前一步推動涉氫項目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審批流程。推動產業和科技類專項資金聚焦支持氫能產業,支持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重點企業來崇發展。提升企業幫辦服務效能,加強涉氫重點項目全流程跟蹤服務,助推產業項目加快發展。
(三)確保政策到位
落實國家、市級關于氫能產業發展的各類扶持政策,確保獎勵資金配套到位。借鑒先發城市的經驗,從土地保障、租賃廠房、人才引進、技術創新等方面,制定崇明區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最大程度釋放政策的引領效應,加快場景應用和項目落地速度。
(四)強化安全監管
加強全鏈條安全管理,堅持安全有序發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部門安全監管責任,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水平。積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及時預警各類風險隱患,有效提升事故預防能力。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及時有效應對各類氫能安全風險。
(五)開展宣傳引導
開展氫能“制、儲、運、加、用”的安全法規和安全標準宣貫工作,增強企業主體安全意識,筑牢氫能安全利用基礎。加強氫能科普宣傳,制定科普宣傳計劃,注重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問題,推動形成社會共識,提高社會公眾對氫能的認知度和認同感。
崇明區經濟委員會
2023年6月1日
附件
崇明區氫能產業發展和應用重點任務清單(2023-2025年)
工作內容 |
序號 |
重點任務 |
牽頭單位 |
配合單位 |
推動產業集聚發展(4項)
|
1 |
開展氫能發展整體布局思考研究,基本形成氫能“制、儲、運、加、用”的完整產業生態,提升產業集聚度,到2025年,培育引進氫能產業的龍頭企業2-3家。 |
區經委 |
區發展改革委、區規劃資源局、區建設管理委、區交通委、區農業農村委、區科委、區應急局、各鄉鎮、各區屬企業 |
2 |
打造零碳氫能示范社區,崇明本島配套布局島內制氫母站和制加氫一體化站點,發展燃料電池公交、客運輪船熱電聯供、氫農業等示范場景,建設若干零碳社區,建設本島內零碳交運體系。 |
|||
3 |
打造長興低碳氫能產業島,結合長興低碳島建設,推動甲醇制氫聯產二氧化碳項目,滿足央企規模化用能需求,構建交通、建筑等清潔化替代應用場景,逐步升級島內現有工業用能模式,推廣氫能工業化應用。到2025年,建設氫能替代應用場景1個。 |
長興企業集團、長興鎮 |
區發展改革委、區經委、區建設管理委、區交通委等部門 |
|
4 |
打造橫沙零碳氫能生態島,結合深遠海風電規劃布局,推動海上風電制氫以及氫能在橫沙島大規模應用,探索構建氫能為重要載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到2025年,建設氫能替代應用場景1個。 |
橫沙鄉 |
||
加快產業技術創新(2項)
|
5 |
以產業化為導向,實現相關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產品初步產業化應用,支持重點企業參與國內外相關標準制定,打造技術創新高地,引導氫能重點企業申報市級總部企業、企業技術中心。 |
區經委 |
區市場監管局
|
6 |
到2025年,引進氫能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各類機構1-2個。 |
區科委 |
||
推廣車輛示范應用(6項)
|
7 |
制定公務用車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推廣計劃和實施方案,擴大示范應用領域與規模。推動新增或更新公務用車逐步提升燃料電池車輛占比。到2025年,實現10輛以上公務用車燃料電池示范應用。 |
區機管局、區國資委 |
區交通委、各鄉鎮、各區屬企業、各相關單位 |
8 |
推動新增或更新的市政環衛車(含垃圾轉運、噴灑、掃地等)逐步提升為燃料電池車輛,到2025年,更新氫能環衛車4輛。 |
區綠化市容局 |
||
9 |
推動燃料電池車輛在區內公交、菜籃子工程車等示范應用。 |
區交通委、區農業農村委 |
生態交通集團 |
|
10 |
落實中央、上海市關于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財政獎勵政策,推動核心技術加快突破,鼓勵規模化示范應用。 |
區發展改革委 |
區經委、區交通委、區科委、區財政局 |
|
11 |
優化燃料電池車輛運營資質發放及管理。
|
區公安分局 |
區交通委 |
|
12 |
協助企業車輛申領燃料電池汽車市區通行證。
|
|||
加強氫能供給保障(5項)
|
13 |
2023年底前完成加氫站建設專項規劃、落地詳規和實施方案,明確選址、空間布局和建設標準。到2025年,建設加氫站2-3座(撬裝站)。 |
區建設管理委 |
區規劃資源局、區發展改革委、區經委、區應急局、區市場監管局
|
14 |
2023年底前完成制氫項目專項規劃和落地詳規。到2025年, 引進制氫項目1-2個。 |
區經委 |
區建設管理委、區發展改革委、區規劃資源局、區應急局 |
|
15 |
2023年底前,對接市發展改革委等市級職能部門,支持崇明在符合條件的特定區域或在非化工園區布局建設制氫、加氫母站和油氫電綜合能源站等基礎設施項目,開展一定規模的光伏發電制氫、風電制氫等“綠氫”示范。 |
區發展改革委 |
區經委、區規劃資源局、區建設管理委、區應急局 |
|
16 |
擬定出臺加氫站建設管理辦法,明確審批、建設、驗收等操作辦法。 |
區建設管理委 |
區規劃資源局、區發展改革委、區應急局 |
|
17 |
健全氫氣生產、儲存、運輸、加注、應用等環節的規范流程和安全管理辦法,指導涉氫企業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處置預案。 |
區應急管理局 |
區交通委、區消防救援支隊 |
|
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環境(3項)
|
18 |
成立氫能產業創新聯合體,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每年開展標準研討、技術交流、供需對接等專題活動。 |
區經委 |
各相關職能部門 |
19 |
加大氫能產業人才引進支持力度,在落戶政策、子女就學、公共租賃房、人才公寓、人才購房補貼等方面開通服務綠色通道。 |
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
區委組織部、區教育局、區住房管理局 |
|
20 |
充分發揮各集團(園區)產業政策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向氫能產業,支持產業鏈優質創新項目發展。
|
各區屬企業 |
區經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