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人大常委會:
??寶山區人大常委會《關于印發<關于推進科創中心主陣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創新產業集聚發展情況的審議意見>的通知》(寶會〔2022〕36號)收悉。區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相關單位積極查找對標,在產業結構、配套環境、資源聚集、頂層設計等方面加快推進科創工作開展,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在“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提升產業集聚水平”方面
??(一)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全面提速
??環上大科技園核心引領作用持續發揮,切實推動各大學科技園落地生根。2022年我區共簽約引進大學科技園8家,形成“一核一帶”空間布局和“一園一特色”產業布局,核心功能容載能力穩步提升。各大學科技園已累計落地企業345家,轉化科技成果69項,其中2022年新增落地企業222家,轉化科技成果36項。環上大科技園本年度落地企業年營收約5億元,被列為上海市南北轉型重點區域。加速建構各類科創平臺,形成孵化基地3個、中試加速基地5個,形成重點領域應用技術平臺3個。推動建立環上大科技創新聯盟,聘用頂尖科學家、業界大拿為專家顧問,積極引入人才“活水”。組織開展開園儀式、“科創之花 櫻你而開”主題活動、“環聚科創 智匯未來”寶山共筑科創生態圈主題活動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提升科技園品牌影響力。寶山復旦科創中心落地中科院趙東元院士領銜的功能介孔材料研發等3個國內外領先科技項目,引進科技型企業3家。北大科技園2022年正式開園,成功入選上海市2022年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培育體系,落地企業32家,轉化科技成果項目8項。聯合同濟大學,研究建設“智能建造研究中心”“同濟大學科技園”等事項并達成初步共識。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科技園進一步提升服務能級,2021年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在2022年度科技創新創業載體績效考核中獲評“優良”。上海理工大學科技園寶山園、上海海洋大學科技園寶山園、悉尼科技大學上海創新研究院落地工作穩步推進。
??(二)核心承載區建設全面發力
??核心承載區建設加速推進。成功獲批“數智南大”、寶武(上海)碳中和兩個市級特色產業園區,累計創建5個市級特色產業園,總數達全市十分之一。南大智慧城城市建設加快推進,硬件環境形態漸現,西南片區產業地塊按計劃出讓,在建產業項目達32萬平方米、總投資103億元,數智中心項目實現塔樓單體竣工,科創之門、國際人才社區等一批功能性項目開工建設。15號線雙TOD新地標設計方案深化研究,40個市政公建項目加快建設,瑞豐南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實現通車。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253家,新增注冊資本金51.79億元,其中新增科創型企業139家,數字經濟企業95家,合成生物企業16家,擬上市或者上市公司分支機構(區域總部)10家,高新技術企業14家。建成科創企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形成企業畫像庫,目前已入庫企業302家。吳淞創新城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先行啟動區聯合土地儲備進展順利,外環以南9平方公里城市設計方案形成穩定成果,上大美院主校區項目穩步推進。半島1919、申能集團等國企轉型項目加快推動。一批重大功能性項目加快建設,首發項目特鋼區域南樓實現竣工,18號線二期江楊南路站TOD方案深化研究。兩個1平方公里先行啟動區完成土地收儲138公頃,同濟路沿線城市設計方案基本穩定,特鋼07-01產業項目實現開工,謀劃打造一批現代化、引領性的城市新地標。
??(三)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加快建設
??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梯次升級,大力培育和引進科技小巨人、專精特新企業。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2022年,寶山區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1074家,同比增長36%,全市第6;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475家,同比增長35%。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市專精特新企業分別新增13家、118家,同比翻兩番、增長60%。新增國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2家、市科技小巨人工程企業6家;2021年以來新增院士專家工作站8家,超額、提前完成三年行動計劃指標。推動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關鍵領域功能性平臺建設。發布《寶山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與管理辦法》,2021年以來,新增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家。全區現有市區兩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5家。主動對接寶武、寶冶、“四上企業”等,加強政策宣傳,指導開展技術合同登記。制定《寶山區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與管理辦法》,引導企業積極開展申報工作,現有市級功能型平臺1家、區級功能型平臺3家。2021年以來,各功能型平臺累計形成知識產權57項,新增創新企業9家,累計入駐和孵化企業35家。科技創新載體方面,指導創新創業載體改造老廠房、老倉庫、商務載體等存量資源。新增超碳科技孵化器等8家市級雙創載體,現有市級創新創業載體32家,排名全市第3;其中國家級創新創業載體8家,占總數的1/4。在全市科技創新創業活躍度評價中,我區“雙創載體建設發展情況”考核全市排名第一。提升創新創業載體服務能級,指導舉辦、承辦“創·在上海”創新創業大賽、“寶山杯”大學生創新大賽、科技創新創業載體管理人員培訓等,集聚創新資源、營造濃厚科創氛圍,助力科創成果加速轉化。
??二、在“全力夯實要素服務保障,提升完善配套環境建設”方面
??(一)積極營造創新人才的發展環境
??創新人才引進、培育、激勵、服務均取得良好成效。引進方面,開設寶山區2022年“千企百校行”校園巡回引才專屬平臺,發布崗位2.1萬余個。推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復工復產綜合人才、衛生人才、教育人才、“潮涌浦江 再啟征程”上海海聚英才等云選會,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165場,發布崗位3萬余個。培育方面,針對高層次人才,舉辦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研修班,近30名優秀管理人才參訓。全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83750人。針對企業新入職青年,組織42家企業近百名新入職青年參加培訓班。激勵方面,推進寶山區新引進優秀人才安居資助和骨干人才專項激勵政策。持續加大市場化房源籌措工作。加強創業政策宣講力度,開展“復工復產政策宣講”“個體工商戶服務月”“創業嘉年華”等多輪政策宣傳活動。服務方面,開展人才服務日、人才政策“三進三同步”“櫻才”沙龍主題活動。加大櫻花卡項目征集力度、擴大櫻花會員的發放范圍、打造櫻花卡服務陣地。
??(二)做優孵化轉化的對外服務工作
??中科院趙東元院士的功能介孔材料研發項目入駐寶山復旦科創中心,成功實現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轉化。石墨烯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成功入選中國科協“科創中國”成果轉化典型案例,被評為市級孵化器。輕量化烯碳鋁合金完成百噸級自動化產線建設;石墨烯雜化PPS纖維與華為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提供可穿戴設備用配件;石墨烯增韌飛機發動機葉片項目獲得航空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已進入商發體系;鼓泡CVD法制備石墨烯粉體項目孵化公司獲得首輪2300萬元融資。石墨烯平臺集聚企業55家,獲得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4家企業,1家孵化企業獲得千萬融資。石墨烯分析檢測中心進入CNAS資質試運行階段;新能源電池評價線與遠景、理想汽車、安徽盟維等簽約,提供電芯設計、電池加工服務。
??三、在“整合優質資源聚焦發力,確保政策措施有效落實”方面
??(一)加快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建設
??加大政務服務事項網辦流程的優化再造力度。拓展事項覆蓋,全市首創“密室劇本殺行業備案登記證明”全程網辦;上線“法律援助受理服務”等“快辦”服務事項7項及“人才公寓資金補貼”好辦服務;推出“醫療救助”“征地養老”等11項“免申即享”服務。強化技術應用,在自助端推出“食品經營許可”“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3個事項“AI智能繪圖”功能,幫助申請人自助繪制平面圖;對接“一網通辦”區塊鏈,搭建區電子材料庫,完成身份證、章程、企業投資備案證明等電子材料上鏈。深入推動普惠化服務降本增效。全面分析服務痛點。針對企業群眾“多次跑”的痛點,開發“一次辦成率”跟蹤考核系統,多層級多維度構建“一次辦成率”指數。提升幫辦服務能力。探索將幫辦職能從“一網通辦”幫辦服務專區拓展到全部綜窗,變“特殊服務”為“基本職能”。升級智能辦水平。在綜窗引入21臺集掃碼亮證、授權代辦等十余項功能為一體的“超級桌面終端”,實現自動填表、智能審核等應用,結合綜窗工作人員現場指導,實現全程“零材料”辦事。推進全國“跨省通辦”事項落實落地。與江蘇蘇州、浙江湖州、安徽宣城等地的50個政務服務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基本完成“跨省通辦”服務圈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布局。搭建“異地收件、兩地聯辦、相互監督、責任可溯”的協作機制,依托“長三角+跨省通辦”線上平臺和線下專窗,綜合運用在線預審、幫辦代辦、容缺受理、委托勘驗等手段,辦結多個難度較大的“跨省通辦”申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發布《寶山區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行動方案》和2022年寶山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十大創新行動,提出38條92項的工作安排。實現總投資218億元的42個項目集中簽約落地。首席代辦案例成功入選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優秀案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簽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合作備忘錄》,建立10家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站。針對重點領域開展知識產權條線“鐵拳”專項行動。完善信用記錄,將行政處罰決定信息規范、清晰、準確、及時地向社會公開。推進政務服務,切實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拓展“寶你會”“一件事”服務矩陣。首創開設道口“一件事”,持續推動擬上市企業合規審查“一件事”2.0迭代升級,實現跨部門、多事項集成辦理。目前,“一網通辦·寶山頻道”“寶你會”“一件事”線上服務專區已上線46個“一件事”事項,2022年累計辦理23萬余件。做強“寶你惠”政策直通車欄目,已涵蓋8個部門11類政策資源。區級30條產業政策實現“一口受理、全程網辦”。
??(二)不斷拓寬科創企業融資渠道
??政策性融資擔保貸款貼息貼費力度不斷加大,發布金融加大企業融資擔保支持指引,已有905家中小企業獲得36.15億元的貸款支持,與上年同期706家23.14億元相比金額增長了56.22%;組建專項融資總額度為人民幣100億元的“2022年寶山區全力抗疫情科創助企貸”,提供降息貼息等優惠政策,共收到“科創貸”專項融資額度申請24.86億元,涉及企業200家。線上線下投融資平臺全方位推進。組織擬上市企業溝通會、專精特新專場融資對接活動、上市企業座談會、金融早8點、阿為特上市協調溝通會、兆祥郵輪資金協調會、上股交掛牌企業溝通會等共計7場投融資對接活動。同時線上通過“金融助力寶山‘北轉型’系列直播”等直播活動,為企業搭建融資路演平臺,提振企業信心,助力區域經濟恢復和重振,總計開展直播活動23場。融資服務平臺能級加快提升。2021年以來,幫助94家次企業獲得科技履約貸、科創助力貸、小巨人信用貸等4.87億元。落實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履約責任保證保險保費專項補貼,撥付保費補貼148.54萬元,惠及企業41家。與上海銀行簽訂“環上大科易貸”合作備忘錄,首期設立專項信貸額50億元,支持科技企業發展。2022年以來,“環上大科易貸”落地2家,投放金額1100萬元。科創企業掛牌上市服務不斷優化。著力推進我區擬上市企業“展翅計劃”,加快企業上市步伐。新增上市公司1家,1家企業已過IPO發審會,2家企業已向深交所創業板遞交上市申報材料并獲正式受理。共召開投資類企業溝通會5場,研判企業30家,實現寶武綠碳等私募股權基金在內的25家投資類企業落地。
??四、在“聚焦頂層設計健全保障,加大區級統籌支持力度”方面
??(一)共建共享技術成果轉化平臺全面建設
??探索構建戰新產業創新聯合體。推動線下平臺“數字科創港”和線上平臺“科創寶”有機融合,暢通高校院所創新成果和企業科技需求的雙向交流渠道。目前“科創寶”平臺注冊用戶達2700余家,線上入駐科技型企業223家,發布科技成果511個、技術需求637個。引入海創匯·上海寶山跨境孵化&技術加速平臺,指導開展“創新加速營開放日”暨工業互聯網項目招募賦能啟動活動等,提升科創服務功能。積極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資源,實施“創新聯合體”計劃,建設全區首個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寶山醫療器械創新聯合體。穩步推進重點平臺建設,建設上海吳淞材料實驗室。2022年以來,引進、打造功能型平臺、技術轉移機構、孵化器、眾創空間38家,提前完成三年行動計劃目標。
??(二)圍繞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加快產業升級
??加快重點行業企業智能化轉型提升。在區主導產業生物醫藥方面,上藥康希諾、朝暉藥業在建設中同步推進數字化;在智能制造方面,科勒電子、華域電動已經成為行業內的標桿,發那科三期目前也進入建設期,目標打造機器人產業界的“超級智能工廠”;新材料方面,以寶武碳業為代表的大型企業用數字化手段有效解決了面廣量大的各生產基地間協同的管理難題;華能石洞口二廠、盤點食品等傳統制造企業也在加速推進數字化,成為細分領域行業示范。支持企業加快推進智能工廠建設。寶武碳業被工信部評為國家級智能工廠。推薦快倉機器人、大界機器人等入選上海市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與應用場景。成功推薦上海大學入選上海市智能工廠評估診斷機構名單,推薦寶武裝備智能、華誼信息科技、發網供應鏈入選上海市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名單。提升重點產業互聯網專業服務能力。扶持7家企業向重點產業互聯網專業服務商轉化。創新奇智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開發一系列機器學習平臺,大幅度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快倉科技和視比特機器人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機器人技術,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寶武裝備和寶鋼節能作為寶武集團重要子公司,通過為鋼鐵冶金工業互聯網提供優質服務,成功入選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專業服務商推薦名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加強。2022年新增建立海隆石油等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位列全市上榜的6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之一,新增賽赫智能、快倉智能等11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占比超過總量10%,位列全市第三,新增100家區級企業技術中心,三級體系日趨完善。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
??2023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