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科委規發〔2021〕1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莘莊工業區管委會,區政府各委、辦、局,各大學科技園,有關單位:
??根據《關于加快推進我市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滬委辦[2020]47號),區科委和區財政局制定了《閔行區關于加快推進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打造“環高校科創帶”的實施方案》,已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特此通知。
??閔行區科學技術委員會
??閔行區財政局
??2021年6月29日
閔行區關于加快推進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打造“環高??苿搸А钡膶嵤┓桨?/p>
??為貫徹落實《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我市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滬委辦〔2020〕47號),進一步發揮大學科技園在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切實提高科技創新策源和高端產業引領兩大核心功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閔行產業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現就加快推進我區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打造“環高??苿搸А敝贫ㄈ缦聦嵤┓桨福?/p>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講話精神、在上??疾鞎r提出的“四大功能”的要求,切實落實李強書記“大學科技園是上??苿撝行慕ㄔO的重要策源地和承載地”的指示,深化與區域內高校的合作,大力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發揮大學科技園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科技人才培養、集聚輻射帶動等核心功能,塑造“環高??苿搸А逼放?,形成“教育、科技和產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典范,有力推動產城融合、產教融合,將大學科技園建成上海閔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的特色品牌,建成上??苿撝行慕ㄔO的新引擎。
??(二)基本原則
??一是明確目標定位。大學科技園是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將大學科技園打造成上海南部科創中心科技創新重要功能區、科技成果重要策源區、科技產業重要培育區、科創人才重要集聚區,成為閔行區創新發展的新引擎。主動承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任務,推動大學科技園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承載。二是聚焦核心功能。大學科技園切實增強創業孵化、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輻射帶動功能,承接高校綜合智力資源溢出,全面提升建設能級。大學科技園引進、培育、發展一批特色鮮明、創新活力強的優秀企業,并帶動周邊地區、閔行區產業能級提升。三是堅持三區聯動。強化開放協作,深化三區聯動,加強園區、高校與社區的資源對接。大學科技園和所在街鎮緊密合作,推動政產學研經等要素加快向園區集聚,共同打造創新創業共同體。
??二、主要目標
??發揮大學科技園在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大區校聯動、加大對大學科技園的建設力度,建成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首站”、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的“引擎”、創新驅動發展城區的“示范”,推進形成“環高??苿搸А钡男掳l展模式。
??一是發揮高校的科創優勢,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以大學科技園為平臺,依托大學的科研、人才和創新資源,實施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更多高校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大學科技園成為高??萍汲晒D化的“首站”;
??二是發揮高校優勢學科對區域主導產業的支撐作用,提升高端產業引領功能,聚焦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區域主導產業和量子通信、區塊鏈、腦科學等未來產業,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集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使大學科技園成為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的“引擎”;
??三是聚焦高校的創新溢出,加強大學科技園與周邊經濟社會的聯系,引導高校專家更多服務閔行企業,形成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的良好創新生態,孵化培育、引領帶動高新技術企業落地閔行,使大學科技園成為創新驅動發展城區的“示范”。
??到2025年,顯著提升大學科技園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打造2-3家在長三角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品牌效應的大學科技園示范園,通過大學科技園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在周邊集聚千家以上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企業,建成“大零號灣”創新創業集聚區的特色品牌,輻射帶動周邊科創園區形成產值規模達到千億元級的“環高??苿搸А?。
??三、規劃布局
??堅持因地制宜,結合高校實際情況布局建設大學科技園,形成一個核心區、若干個拓展區的“1+X”的空間發展布局,進一步做大大學科技園的體量和規模,形成“環高校科創帶”。
??一是做優做精一個核心區,強化示范引領。以“大零號灣”創新創業集聚區為核心,以上海交大、華東師大兩所高校的大學科技園為引領,做強大學科技園服務高校師生創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的功能,建設高??萍汲晒D移轉化的首先承載地、區域創新創業集聚區的核心孵化器,高校創新資源有效服務并輻射周邊的紫竹高新區、閔行開發區、常青工業園區等區塊,打造升級的“三區聯動”模式。依托大學科技園,積極瞄準全球科技前沿,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依托上海交大、華東師大等高校資源,聚焦“人工智能、醫療機器人”等主導產業、瞄準“量子科技、腦科學、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重點圍繞“精密裝備、關鍵材料、核心算法”高精尖基礎產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重點培育頭部領軍企業,打造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以源頭突破引領產業變革。
??二是做大做強若干個拓展區,強化融合發展。聚焦大學的知識溢出和成果轉化,積極探索制度創新和模式創新,鼓勵有條件的區塊主動承接和積極參與大學科技園的建設,引導、支持國內外高校在閔行建設各具特色的大學科技園。各相關街鎮結合區域存量工業用地轉型,發揮大學科技園培育新興產業的作用,帶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集聚,形成更多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科創園區。梅隴鎮、莘莊鎮以華東理工、上海理工國家大學科技園為依托,承接高校的創新成果落地轉化。上海交大科技園金領谷基地承接交大科技園的溢出項目,打造“精密光學”研發和產業化基地。支持西北工業大學上海閔行協同創新中心、大連理工大學(上海)區塊鏈研究院等引進高??蒲袌F隊,孵化科技成果,形成“專而精”的大學科技園發展新模式。規劃布局如下圖所示:
??四、主要任務
??(一)發揮高校的主體支撐作用
??1.推動高校創新資源開放共享。高校開放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工程中心、分析測試中心、圖書館、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等機構的資源,提供創新創業和成果轉化服務。支持大學科技園承接高校的重點實驗室和研發平臺入駐,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高校積極引導專家、教授與閔行區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積極參與閔行區創新挑戰賽,針對閔行企業的創新需求提供解決方案;積極引導區內龍頭企業與高校專家團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建創新聯合體或聯合實驗室,開展聯合攻關,促進協同創新。
??2.提升高校技術轉移服務功能。高校建立職務科技成果披露、科技成果轉化備案登記等制度,明確成果轉化管理專門機構,簡化成果轉化審批流程,打通成果轉化的渠道,建立成果轉化服務專業人員隊伍,推動一批高校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大學科技園內落地轉化。依托大學的科研、人才和創新資源,實施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推動更多高校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助力閔行產業能級提升。發揮上海交大與閔行區共建的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等成果轉化功能型平臺的作用,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成果轉化和技術創新專業服務。上海交通大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試點,加強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建設,創新技術轉移人才評價體系和機制,創新技術轉移人才培養的學歷教育體系,對技術轉移機構創新監管、考核機制和激勵政策。
??3.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支持科研人員以多種形式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活動,鼓勵高校師生依法合規開展創新創業。上海交通大學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賦予科研人員職務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華東師范大學整合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簡稱CTO學院)資源,與科技園聯合開展“光華計劃”,構建“全鏈條全要素全周期”服務體系,為入選企業提供涵蓋人才、資本、發展策略、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優質服務。
??(二)提升大學科技園核心功能
??4.構建創業孵化生態。支持大學科技園與社會化服務機構開展合作,為創業企業和團隊提供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知識產權、技術咨詢、科技成果轉化以及管理咨詢、資產評估、法律、財務和投融資等專業服務。發揮大學生科技創業公益基金、政府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作用,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為企業前期資金擴充和戰略發展提供方向。
??5.承接成果轉移轉化。支持大學科技園與學校成果轉化專業管理部門、院系共同構建起項目發掘、評估篩選、審批管理、落地孵化的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鼓勵大學科技園建立專業技術平臺,與學院教授團隊常態化開展高端專業論壇、行業交流與業務合作、技術培訓和產學研對接活動,激活學科優勢資源。聯合校內科研院所和機構,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研發對接平臺。到2025年,1000項高??萍汲晒诖髮W科技園落地轉化。
??6.培育創新創業人才。支持大學科技園通過設立創新創業課程、校企共建創業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實習實訓基地、產教融合平臺等途徑,為大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培養富有企業家精神的創新創業人才后備力量。引進創業成功人士或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及專業投資人作為導師,分享運營管理、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發展策略等方面經驗,幫助創新創業企業健康發展。
??(三)增強區域創新服務能力
??7.打造高品質的配套環境。各大學科技園所在街鎮注重提升大學科技園周邊社區空間的品質和能級,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大學科技園提供所需的生活、居住、交通、教育、醫療、商務等配套社會服務,形成良好的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促進區域創新密度和濃度提升。依照現有政策,為符合條件的相關人員提供人才公寓等資源支持,推動大學科技園集聚適應創新創業人才需要的要素資源。
??8.提供高效率的科創服務。著力優化土地供給,優先安排大學科技園新建和改建項目的用地指標。對于將存量土地改建為大學科技園的,區規劃部門在提高容積率、補地價、審批流程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通過盤活老廠房等存量資源,為大學科技園的升級發展提供合適的空間。加快建設大零號灣科創大廈,提供綜合窗口受理、人才服務、科技服務、成果交易等公共服務內容為一體的科創綜合服務。
??9.打造高水平的產業集群。積極引導大學科技園創新創業孵化與本區域特色產業聯動對接,支持企業與高校共建創新中心,引導更多的創新實力強、領域關聯度高的各類創新主體在大學科技園周邊集聚,形成頭部企業引領、平臺企業支撐、創新企業集聚的態勢,打造一批具備全國領跑潛力、國內領先實力的“硬科技”產業集群。交大科技園建設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創新創業的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提供專業服務、培養行業人才、孵化創新企業,形成具有核心技術自主能力、產業生態主導能力的“人工智能、醫療機器人、智能光學”產業集群。華師大科技園重點推進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精密光譜與量子設備、超限制造等領域的重大項目轉化落地,增強源頭技術供給,吸引“細胞治療、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領域的企業集聚發展。華東理工大學科技園重點聚焦“生物醫藥、新材料、精細化工”等產業,輻射帶動相關企業在周邊集聚。上理工科技園引入行業龍頭企業聯合建設大學科技園,打造高端制造專業化孵化器,輻射周邊形成軍地融合的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上海電機學院科技園重點聚焦工業設計和文創產業,努力打造上海南部工業設計中心。
??五、支撐保障
??(一)加強規劃引領
??各相關高校編制實施大學科技園發展規劃,閔行區將大學科技園建設發展納入“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大學科技園所在街鎮將大學科技園發展納入本區域的“十四五”發展規劃。閔行區與相關高校建立聯動協調機制,協調解決大學科技園建設發展的重大問題。
??(二)加強政策支持
??對大學科技園建設給予專項政策支持,建立大學科技園年度績效評價機制,根據大學科技園功能發揮情況給予相應的績效補貼,每家每年最高200萬元。給予大學科技園新增載體空間前三年房租補貼或改建費用補貼,每家每年最高200萬元;鼓勵開展成果轉化和產業創新品牌活動,給予活動經費50%的補貼,每年每家最高100萬元。對大學科技園入駐的企業、平臺和項目,符合閔行區科技創新創業和成果轉化政策及張江專項資金政策的,優先予以支持。
??本實施方案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附件:
??1.閔行區推進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指標
??2.閔行區大學科技園政策操作細則
??附件一:
閔行區推進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指標
序號 |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2021年新增數 | 2025年累計新增數 |
1 | 創業孵化 | 孵化、引入、溢出科技企業數(家) | 100 | 1000 |
2 | 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數(家) | 35 | 300 | |
3 | 入駐企業獲投融資總額(萬元) | 10000 | 100000 | |
4 | 成果轉化 | 成果轉化項目數(項) | 50 | 1000 |
5 | 產學研項目合作數(項) | 35 | 200 | |
6 | 入駐企業擁有專利數(件) | 50 | 500 | |
7 | 人才培養 | 科技人員數(人) | 50 | 300 |
8 | 輻射帶動 | 產業創新中心數(個) | 3 | 6 |
9 | 提供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和專業技術服務數(臺/次) | 50 | 200 | |
10 | 企業技術創新需求解決數(項) | 30 | 150 |
??部分指標解釋:
??1.提供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和專業技術服務數:指在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上共享的儀器設施設備臺數,利用學校的儀器設備向社會提供的專業技術服務次數。
??2.企業技術創新需求解決數:指通過參加創新挑戰賽,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創新需求的數量。
??附件二:
閔行區大學科技園政策操作細則
??一、申請條件
??納入上海市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庫、閔行區大學科技園培育體系的大學科技園:
??(一)以具有科研優勢特色的大學為依托,有明確的發展方向;與所在地區聯動發展,相關大學科技園建設發展納入所在地區科技、教育、產業發展規劃。
??(二)在本區注冊的獨立法人,實際運營時間滿 6個月,管理規范、制度健全,經營狀況良好。具有職業化服務團隊,經過創業服務相關培訓或具有創業、投融資、企業管理等經驗的服務人員數量占總人員數量的60%以上。
??(三)具有總面積不低于5000平方米的可自主支配場地;提供給孵化企業使用的場地面積應占科技園可自主支配面積的60%以上。
??(四)園內在孵企業、入駐團隊達 25 家(個)以上,其中已申請專利的企業、團隊占比不低于50%或擁有有效知識產權的企業、團隊占比不低于30%;大學科技園50%以上的企業、團隊在技術、成果和人才等方面與依托高校有實質性聯系。
??(五)能夠整合高校和社會化服務資源,依托高校向大學科技園入駐企業提供研發中試、檢驗檢測、信息數據、專業咨詢和培訓等資源和服務,具有技術轉移、知識產權和科技中介等功能或與相關機構建有實質性合作關系。
??(六)具有專業化的創業導師隊伍,在技術研發、商業模式構建、經營管理、資本運作和市場營銷等方面提供輔導和培訓。
??(七)建有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能夠提供場地、資金和服務等支持。
??二、支持政策
??(一)績效服務補貼
??1.扶持標準
??對大學科技園開展年度績效考核,根據考核等次,按年度給予績效服務補貼,分別給予優秀200萬元、優良100萬元、合格50萬元。
??2.申報材料
??(1)《閔行區科技政策申請表》;
??(2)根據區科委發布的年度績效考核通知,提供年度績效考核報告及證明材料。區科委組織專家開展評審,根據考核評估結果,確定考核等次,考核等次分為優秀、優良、合格和不合格。
??3.受理及審核
??(1)受理時間:每年3月1日至3月15日集中受理;
??(2)審核次數:每年1次;
??(3)審核時限:受理截止日起不超過20個工作日。
??(二)房租和改建費用補貼
??1.扶持標準
??大學科技園在閔行拓展新的建設空間、年度績效考核合格(含)以上的,對于新拓展空間前三年發生的房租或改建費用按照50%給予補貼,每家每年最高200萬元。
??2.申報材料
??(1)《閔行區科技政策申請表》;
??(2)房屋租賃合同/改建的工程建設費用審價報告;
??(3)實際發生房屋租賃費用憑證/改建工程建設項目實際發生費用憑證。
??3.受理及審核
??(1)受理時間:全年受理;
??(2)審核次數:每年5次(分別為3月、5月、7月、9月、10月);
??(3)審核時限:受理截止日起不超過20個工作日。
??(三)品牌活動補貼
??1.扶持標準
??對于開展大學科技園聯盟和成果轉移轉化專項活動,給予活動經費50%的補貼,每年每家最高100萬元。
??2.申報材料
??(1)《閔行區科技政策申請表》;
??(2)活動申請表;
??(3)活動發生費用的憑證;
??(4)活動項目經費支出的證明材料。
??3.受理及審核
??(1)受理時間:全年受理;
??(2)審核次數:每年5次(分別為3月、5月、7月、9月、10月);
??(3)審核時限:受理截止日起不超過20個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