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力實施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勇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2023-01-17 來源:解放日報
??(一)著力實施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勇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堅持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深化建設“五個中心”,著力強化“四大功能”,持續做強“五型經濟”,更好發揮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
??全力推進浦東引領區建設。聚焦“兩特四區一中心一樣板一保障”,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實施綜合改革試點,配合制定浦東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清單,率先建立行業綜合許可和綜合監管制度。推動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政策在浦東特定區域復制推廣,發展人民幣離岸交易、跨境貿易結算和海外融資服務,促進保稅區內外貿一體化轉型發展,推動一批航運公共服務平臺做強做優,新增25家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打造國際先進技術應用中心、國際人才發展引領區。圍繞新興產業等領域,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出臺新一批浦東新區法規。
??深入實施“三大任務”。推動實施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建設行動方案,實行更大程度開放壓力測試,深化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全面落實加快建設濱海城市的23條市級專項支持政策,推動更多優質項目向動力之源、國際氫能谷等特色產業園集聚。積極配合深化科創板注冊制、市場交易機制等制度創新,深入推進“浦江之光”行動,加強企業孵化培育,支持更多優質科創企業做大做強。全面完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第二輪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重點合作事項和重大項目落實落地,推進上海大都市圈建設,持續提升G60科創走廊策源功能,推進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發展。
??持續推動“五個中心”功能升級。強化國際經濟中心產業支撐,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提升三大先導產業“上海方案”,提高集成電路裝備、材料和設計創新發展能力,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產品應用推廣,優化人工智能自主可控軟硬件生態,加快六大重點產業創新突破,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空間信息等產業補鏈固鏈強鏈,加快長興島海洋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在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領域加速布局。強化國際金融中心資源配置能力,深化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加快打造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推動更多商品期貨和金融衍生產品創新,支持設立更多總部型、功能性金融機構,推進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改革創新,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完善地方金融監管制度,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強化國際貿易中心集聚輻射能級,落實新一輪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支持政策,積極創建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強化國際航運中心樞紐地位,加快推進小洋山北側開發、羅涇港區改造一期、大蘆線航道東延伸、浦東國際機場四期等重大項目,啟動建設東方綜合交通樞紐上海東站,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強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策源功能,深入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強化在滬國家實驗室服務保障,加快培育一批國家實驗室上海基地,配合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完善科研基地平臺體系,開工建設磁慣性預研項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持續構建光子、生命科學、海洋等領域設施集群。
??聚力建設雙向開放“三大平臺”。精心辦好第六屆進博會,提升“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服務平臺能級,持續放大溢出帶動效應。深化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制度創新,全力推進水鄉客廳、西岑科創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深化落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大力提升國際商務人才港、國際友城港等平臺功能,加快培育發展民營企業總部、貿易型總部,強化大會展、大商務、大交通、大科創功能。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開展長三角區域性“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臺建設試點,高水平建設一批專業貿易平臺和國別商品交易中心。做好對臺、港澳、外事、僑務工作。深化對口幫扶,助力對口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與東北地區、革命老區相關重點城市對口合作。